离片椎类

✍ dations ◷ 2024-12-23 00:29:46 #离片椎类
离片椎目(Temnospondyli),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离椎螈目、离椎龙目、离椎目,是原始两栖类的重要但极度分化的分类,在石炭纪、二叠纪及三叠纪非常繁盛。当中有部分一直保持原有的生理形态,挣扎求存至白垩纪,在它们的演化历史中,它们适合生活在很多不同的环境,包括淡水、半水、两栖、陆地及近岸的海洋,而它们的化石遗骸在每一个大洲中都有发现。一开始古生物界的学者们并不认同滑体亚纲的祖先是离片椎目,甚至有学者倾向于整个离片椎目在没有后裔下完全灭绝;然而,这场争论在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和大量发现的过渡化石之下,证明了离片椎目和滑体亚纲的紧密演化关系。离片椎目因为外形和生态位相近,比较容易和离龙目搞混。离片椎目原先是因其脊骨的结构而被分类。较早期称为块椎类的脊骨很复杂,包含了数个分离的元素。三叠纪大型水中全椎类形态的脊骨则较简单及脆弱。这种形态都是离片椎目的亚目。块椎类的椎间体较大及呈楔子状,而椎侧体是较细小的骨块,填充在前后两个间椎体之间。这两个结构同时支撑著神经弓,发展完好及互扣的椎骨关节突加强脊骨之间的连系。粗壮的脊骨及四肢使很多块椎类可以部分或完全生活在陆地上。全椎类没有了椎侧体,而脊柱缩减成由椎间体组成的简单骨块。这一种脊骨适合完全的水中生活。这一种分类化现已发觉并不可行。块椎类的情况其实是所有两栖类共通的原始状况。纯粹全椎类则似乎是源自不同的祖先。一些离川锥目的脊椎在不同位置有块椎类、半块椎类及全椎类的脊骨。其他拥有过渡性形态的生物则不能被分类。但是,最少根据一些分析,全椎类可以是一个分支。离片椎目 Temnospondyli以下是一个支序分类学的分支图:Saharastega引螈总科Capetus树匐螈科Euskelia德维娜螈亚目SclerothoraxArchegosauroidea全椎类离片椎目最早出现于3亿3千万年前的石炭纪早期。在石炭纪,离片椎目包括了原始中等身型(例如 树匐螈)或大型的半水中生物(例如 Cochleosaurus(英语:Cochleosaurus))。其他较为进化的则很细小及像蝾螈或有尾目,当中一类,如鳃龙(英语:Branchiosaurus),仍保有像现今墨西哥蝾螈的外鳃。在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及二叠纪初期,有几类演化出粗壮的四肢及脊骨,并开始适合陆地生活(例如双顶螈科(英语:Dissorophidae)与窝龙科(英语:Trematopidae)),或是重型的半水中掠食者(如引螈总科(英语:Eryopidae))。在二叠纪中晚期,离片椎目主宰了淡水的生态系统,包括东欧的Melosaurus(英语:Melosaurus)。由于这些两栖类不断的繁衍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类水中生活的生物。它们的脊骨逐渐脆弱,四肢细小及退化,头颅骨变得大而扁平,眼睛向上。这些包括了全椎类及其他相关的类群。其他的发展成幼长的鼻端及像鳄鱼,但却没有装甲。这一类包括了已知最大的两栖动物:来自巴西及长9米的巨型锯齿螈(英语:Prionosuchus)。在三叠纪早期,窝龙科是除了海蛙外唯一能适合海中生活的。Capitosauroidea包括了中等至巨大的物种,长2.3-4米或更长,有着巨大及非常扁平的头颅骨,最大的虾蟆螈头颅骨更超过1米。这类动物似乎生活在河底,有可能大部分时间或一生都生活在水中,透过突然开口吸食鱼类或细小的四足总纲维生。在三叠纪晚期,部分离片椎目出现了幼态延续的特征,包括Dvinosauria及童鳃螈,在成年时依然保有幼体的外鳃。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灭绝了所有大型的离片椎目。只有两类在冈瓦那大陆的仍然生存,包括短肢螈科及Chigutosauridae。最近代的离片椎目是巨大的科尔鳄,生存于白垩纪中期的澳洲。估计它们是生活在对鳄鱼算为寒冷的裂谷中,与恐龙一同生活,估计体重可达 500千克(1,100磅)。

相关

  • 卡那霉素卡纳霉素(英语:Kana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用于口服和静脉注射,对多种病菌感染有效,从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中分离得到。卡那霉素能够抑制70S合成
  • 鬼笔科Clathraceae Chevall. 1826 Lysuraceae Corda 1842鬼笔科(英文:Phallaceae)是鬼笔目下两个科的其中一个,其菌盖不成伞状。多具有臭味以吸引苍蝇助其繁殖。鬼笔科多半出现于热带
  • 秀丽隐杆线虫秀丽隐杆线虫(学名: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非寄生性线虫,身体透明,长度约1毫米,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土壤中。其寿命约两至三周,其中发育时间在三天左右,分为胚胎期、幼虫期
  • 化能有机营养生物一种生物的基本营养类型可以根据其代谢所采用的碳、还原剂和能量来源划分。多数化能营养生物的能量代谢的基础,是在将电子从还原剂(电子供体,electron donor)到氧化剂(电子受体,el
  • 昂利·庞加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1900年) 西尔维斯特奖章 (1901) 马泰乌奇奖章 (1905) 博尧伊奖(英语:Bolyai Prize) (1905)朱尔·亨利·庞加莱(法语:Jules Henri Poincaré,法语发音宽式
  • 海参纲海参,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类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温颇低的海底,平时以过滤沙子中的杂质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称。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内脏吓阻敌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
  • 谢尔盖·维诺格拉斯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维诺格拉茨基(俄语: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ский,1856年9月1日-1953年2月25日),俄国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土壤科学家。他
  • 阿修罗阿修罗(梵语:असुर,Asura;巴利语:असुर,Asura),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简称修罗,有汉字词组“修罗场”等。汉地直译有非天、非酒、无端正等错误
  • 科普特语建筑 · 艺术 · 历法 科普特学 · 十字架 · 禁食 · 旗帜 · 历史 · 文学 · 音乐 · 修道主义埃及 · 美国 · 加拿大 · 非洲 · 亚洲 · 澳洲 · 欧洲 · 南美洲亚
  • 生态层次分析生态层次分析(Ecological levels of analysis)是立基在Bronfenbrenner的“人类生态论”(human ecology)。由于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单一事件或问题可能有多重原因所导致,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