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稻

✍ dations ◷ 2025-11-10 00:26:53 #占城稻
占城稻是一种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一般认为是在宋朝以前由占城传入中国,故名为占城稻。《唐会要》卷九八《林邑国》记“以二月为岁首,稻岁再熟”说明林邑有早熟稻,后来林邑改名环王国,五代时环王国改名占城,《五代会要》有占城国条亦谓其“粒食稻米”。在《岭外代答》卷二《安南国》讲到“占禾”,“盖其境土多占禾,故以大禾为元日之梢”,而赵汝适(1170-1228)《诸蕃志》卷上《占城国》条“民间耕种率用两牛,五谷无麦,有稿、粟、麻、豆,不产茶,亦不识酝酿之法,止饮娜子酒”,《康熙字典》解稿即稿,《玉韵》“稿”是“禾杆也”,就是说占城所种的五谷,以稻为首。该卷《真腊国》“厥土沃壤,田我珍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可见,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又名林邑、环王国、真腊盛产稻米,且稻种早熟。由占城到中国的物品不一定是来自占城的,亦可由外地传入。学者游修龄考据,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指在散播在印支各国、云南、广西一带的品种。无论如何,占城稻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当地,《占城国》条称其国“土皆白砂,可耕之地绝少。”占城稻耐早、耐专的特性可能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最早占城稻引入中国的正史记载是《宋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宋会要辑稿》:“大中祥符五年五月,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并出种法……”《国朝会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漕,并出种法,令择民田之高仰者,分给种之。”从正史得知,一是占城稻最先传入福建,再分给江淮、两浙;二是朝廷在大中祥符五年福建取种三万斛。除正史外,古人最早谈到占城稻的记载,是文莹(生卒不详)的《湘山野录》:“真宗(赵恒)深念稼稿,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稻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始植于后苑,秋成日宣近臣尝之,仍赐占城稻及西天绿豆御诗。”有学者认为以为文莹的《湘山野录》不符史实,认为文莹所指的占城稻的流入方法有误。三节正史皆不约而同地谓:“遗使福建”取稻,稻是在福建所购,是福建的占城稻分派到其他地方,而文莹则误以为是“遗使以珍货求其种”,认为稻是由此时才引入中国的,而分派到江淮、两浙的稻是占城本土所出产的。后代多承文莹之误,如明黄省曾《理生玉镜精品》、黄仲昭《八闽通志》、清王夫之《宋论》、郭柏苍《闽产录异》,皆因承袭文莹而有误。另外,由在两浙“揭榜示民”所颁布的榜文中,所记载了占稻的种植方法、种植时间和收成期,皆是以中国的南方的土地为标准,而且和《四时纂要》载种稻之法极相似:“(三月)为上时,先放水,十日后,碌轴打十遍,淘种子,经三宿,去浮者,漉又三宿,芽生,种之,每亩下三升,美田稀种,瘠田宜稠矣。”可见占城应在颁布榜文前,在中国的境内有种植的经验。因此,大多数的学者如加藤繁、游修龄等较支持“遗使福建”的说法。北宋原来水稻成熟全部时间至少要180天(在苗床4-6周,插秧后得需150天)。最初占城稻在插秧后要100天才成熟,到15世纪,出现只需60天的品种。南宋人舒璘(1136-1198)指出,占城稻有良好特性:“有大禾谷,有小禾谷,大禾谷今谓之粳稻,粒大而有芒,非膏腴之田不可种;小禾谷今谓之占城,亦曰山禾稻,粒小而谷无芒,不问肥瘠皆可种。所谓粳谷者,得米少,其价高,输官之外,非上户不得食,所谓小谷,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可以看到占城稻的三个特点:宋代占城稻主要的传播方法有二,一是皇帝为民之先,身先士卒,首先试种:“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待成熟时再“持于朝堂示百官”。二是由转运使分到地方,“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其榜文如下:其法曰:南方地暖,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用好竹笼,周以稻秆,置此稻于中,外及五斗以上,又以稻秆覆之,入池浸三日,出置宇下,伺其微熟如甲坼状,则布于净地,俟其萌与谷等,即以宽竹器贮之,于耕了平细田停水深二寸许,布之,经三日,决其水,至五日,视其苗长二寸许即复引水浸之一日,乃可种莳,如淮南地稍寒,则酌其节候下种,至八月熟。可见,具体做法是“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使双季播种得以可能,也可以大量种植于高地和山坡。占城稻生长期短,可以在雨量较少土质欠佳的地方种植,于是稻米栽培可以向北方及江南山区发展,扩大稻米的栽培面积。到南宋,江南发展出稻麦两熟制。

相关

  • 西班牙流感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语:1918 flu pandemic)是于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此次疫情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
  • 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斯多葛主义斯多葛主义(英语:Stoicism),斯多葛又译斯多噶或斯多亚,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思想流派,哲学家芝诺于公元前3世纪早期创立,在雅典时他常“在门廊”(希腊语发音为斯多噶)讲学,传人有克雷安德
  • 甲酰甲硫氨酸N-甲酰甲硫氨酸(英语:N-Formylmethionine,简写为fMet)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及相关的真核生物细胞器中的蛋白氨基酸。它是氨基酸甲硫氨酸的衍生物,其中一个甲酸基被加到原甲硫氨酸的氨
  • 间充质间充质(英语:Mesenchyme)是一种未分化的结缔组织。间充质指出自胚层来的结缔组织。间充质也包括一小部分的从别的胚胎层的组织,包括内胚层的神经脊部分。间充质的细胞在成年后
  • 工商业工商业包括工业和商业两大部分。
  • 本地星际云本地星际云也称为本星际云,是太阳系正运行在其中的星际云(大约30光年大小)。太阳系至少在大约44,000年至15万年前进入其中,并且还会继续在里面运行一万至二万年,甚至更久。这个云
  • 成层状高积云成层状层积云(学名:Altocumulus stratiformis,缩写: Ac str ),是高积云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高积云云种。成层状高积云通常由成片延展云块组成,这些云块既可是相互分离的,也可是相互
  • 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英语: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10月25日),英国中世纪作家,被誉为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第一位葬在西敏寺诗人角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为有名的作家、哲学家
  • 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太阳同步轨道(Sun-synchronous orbit或简写成SSO,有时被错误的称为另一种 heliosynchronous orbit)是一种结合高度和倾角的近地轨道,使这个物体无论在升交点、降交点或轨道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