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泽园

✍ dations ◷ 2025-09-07 06:35:28 #中国墓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福利

漏泽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福利设施,是制度化后的公墓。漏泽园始于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宋徽宗在蔡京建议设置,其后各朝一直沿用。

中国的公墓制度,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桓帝</ref>后汉书卷7:“今京师厮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周文掩胔之义。其有家属而贫无以葬者,给直,人三千,丧主布三匹;若无亲属,可于官壖地葬之,表识姓名,为设祠祭。”</ref>,其后魏唐等统治者亦有此施政。至北宋宋徽宗时期,蔡京于1104年2月3日建议设置漏泽园以官地收葬无主及穷乏骸骨,漏泽园制度正式确立,随后各朝一直沿袭未改,元明皆有设立。

宋代的漏泽园内,单个墓葬很小,一般是两个方砖上刻上编号、死者姓名、年龄、性别、籍贯、职业、身份、尸体来源、死亡和葬埋日期、占地面积、墓地性质等资料,一个方砖放在墓上,一个方砖放在墓坑中。这使得学者能循此研究分析漏泽园的墓主性质。宋代的漏泽园经费,与居养院、安济坊同样,主要来自地方的常平钱。所葬者有三种:一者为死在家中,家境贫穷无法安葬,亲属可请求葬至漏泽园;二者是当地的无主尸;三者是寄放在寺观中而无亲属认领的无主尸。

自北宋以来,漏泽园皆由佛教僧人打理,漏泽园中还建有屋舍,供守园僧居住。漏泽园一般选在高旷不毛之地,四周建有围栏,阻闲杂人等进入。埋葬者有葬地8或9尺,,深3尺,以千字文为号,记死者姓名、乡贯、年月日等资料。

相关

  • 荨麻疹荨麻疹(hives、urticaria)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风疹块,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中医称瘾疹,客语称冷瘼,是一种皮肤过敏。症状是局部皮肤忽然成块地红肿,发痒或刺痒。病灶时常
  • 动力蛋白动力蛋白(英语:Dynein)是一种马达蛋白(或分子马达),可将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力蛋白依靠在微管上向负端的“行走”运输细胞内的货物。细胞骨架微管的负端指向细
  • 尤金·维格纳尤金·保罗·维格纳(英语: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维格纳·帕尔·耶诺(匈牙利语: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奠定了量子力学对
  • 白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кі рубель)是白俄罗斯的流通货币。辅币单位戈比。1卢布=100戈比。ISO 4217货币编号为BYN(2000年前为BYB,2000年至2016年为BYR)。19
  • 圣灵抵抗军圣主抵抗军(英语:Lord's Resistance Army,又译圣灵抵抗军、上帝抵抗军)在1987年组成,是一支活动于乌干达北部以及南苏丹部分地区的游击叛军。该组织参与针对乌干达政府的叛乱,是非
  • 石栗 Gand. Wall. ex Langeron Sherff J.R.Forst. & G.Forst. L.石栗(学名:),别称烛果树、黑桐油树、铁桐、油果、检果、海胡桃、南洋石栗、烛栗等,为大戟科石栗属植物。石栗是
  • 松前重义松前重义(1901年10月24日-1991年8月25日),日本东海大学校长、理事长,日本对外文化协会会长。熊本县人。1925年东北大学电气工学科毕业后,1933年曾到德国留学,获工学博士。回国后历
  • 七连屿七连屿是指西沙群岛中七个(事实上有十个)相邻不远的岛屿,这七座岛礁紧密相联,相隔很近,犹如珍珠一般串在一起。它们属于宣德群岛中宣德环礁的北半部。它与宣德环礁南部的永兴岛-
  • 卢本伟卢本伟(1993年8月11日-),前斗鱼TV主播,游戏《英雄联盟》前职业选手,曾在《英雄联盟》皇族战队担任主力选手,在队伍获得S3全球决赛亚军后退役。与PDD和旭旭宝宝并称为直播三幻神。在
  • 弗朗西斯·纳什弗朗西斯·纳什(英语:Francis Nash,1742年左右-1777年10月7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军准将。战争爆发前,他当过律师、做过公职,是北卡罗莱纳州奥兰治县县城希尔斯伯勒的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