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泽园

✍ dations ◷ 2025-11-10 00:46:14 #中国墓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福利

漏泽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福利设施,是制度化后的公墓。漏泽园始于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宋徽宗在蔡京建议设置,其后各朝一直沿用。

中国的公墓制度,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桓帝</ref>后汉书卷7:“今京师厮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周文掩胔之义。其有家属而贫无以葬者,给直,人三千,丧主布三匹;若无亲属,可于官壖地葬之,表识姓名,为设祠祭。”</ref>,其后魏唐等统治者亦有此施政。至北宋宋徽宗时期,蔡京于1104年2月3日建议设置漏泽园以官地收葬无主及穷乏骸骨,漏泽园制度正式确立,随后各朝一直沿袭未改,元明皆有设立。

宋代的漏泽园内,单个墓葬很小,一般是两个方砖上刻上编号、死者姓名、年龄、性别、籍贯、职业、身份、尸体来源、死亡和葬埋日期、占地面积、墓地性质等资料,一个方砖放在墓上,一个方砖放在墓坑中。这使得学者能循此研究分析漏泽园的墓主性质。宋代的漏泽园经费,与居养院、安济坊同样,主要来自地方的常平钱。所葬者有三种:一者为死在家中,家境贫穷无法安葬,亲属可请求葬至漏泽园;二者是当地的无主尸;三者是寄放在寺观中而无亲属认领的无主尸。

自北宋以来,漏泽园皆由佛教僧人打理,漏泽园中还建有屋舍,供守园僧居住。漏泽园一般选在高旷不毛之地,四周建有围栏,阻闲杂人等进入。埋葬者有葬地8或9尺,,深3尺,以千字文为号,记死者姓名、乡贯、年月日等资料。

相关

  • 细胞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细胞生物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巴登-巴登巴登-巴登(德语:Baden-Baden),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位于德国的西南部,黑森林的西麓,奥斯河谷,邻近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是著名的温泉疗养地、旅游胜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名美国
  • 隐存种隐存种(cryptic species complex)又称姐妹种(sibling species),是指一组物种,他们符合生物学对于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彼此不能够交配繁殖,但他们在形态学上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有些时候
  • 真驰龙类见内文真驰龙类(学名:Eudromaeosauria)是兽脚亚目驰龙科的一个演化支,它们是群体型较大的驰龙类恐龙,是主要猎食其他陆地脊椎动物的肉食性动物。真驰龙类繁盛于白垩纪,具有高度多
  • 环球服务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有限公司(BBC Worldwide Limited)是英国广播公司全资的商业附属机构,由BBC Enterprises于1995年重组而成。2011年3月31日前的一年,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总
  • 华伦泰·阿羽依华伦泰·阿羽依(Valentin Haüy,1745年11月13日-1822年3月19日),法国人,“盲人教育之父”。华伦泰·阿羽依的兄弟勒内·茹斯特·阿羽依,被公认为是现代矿物学的创建者。1784年,华伦
  • 中和兴南夜市中和兴南夜市为观光夜市形态的商圈,位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范围以信义街、景新街 410 巷为主,该商圈临近台北捷运中和线南势角站,步行约3分钟可达。商家业种大多以零售业为主,以服
  • 雷蒙·恩东·希马雷蒙·恩东·希马(Raymond Ndong Sima) (1955年1月23日-) 加蓬政治家,2012年至2014任加蓬总理。雷蒙·恩东·希马出生于加蓬北部沃勒-恩特姆省首府的奥耶姆(Oyem),在法国接受教
  • 李通李通是常见的中文人名,较著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