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 dations ◷ 2025-08-18 03:56:07 #狭邪小说,清朝小说

《花月痕》是一部由清朝魏子安所创作的小说。全书共有五十二回。主要讲述韩荷生和韦疾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和刘秋痕的爱情故事。

《花月痕》讲述两对恋人的故事,专“叙男女杂沓之狭邪”,韩荷生在沙场上屡建奇功,封侯拜官,其妻杜采秋受一品夫人封典;至于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最后重病身亡,其妻刘秋痕亦自缢死。

魏子安所作的《花月痕》,自序称“初不以自明,益与为惝恍诙谲,而人终莫之测”,其好友谢章铤指出“创为小说以自写照”,“其书中所称韦莹字痴珠者,即子安也”。

《花月痕》深受《红楼梦》的影响,第二十五回就写道……采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怡红院。……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

《花月痕》一文则还考证出韩荷生即何梦庐的原型,小说中的名妓杜采秋 、娟娘则分别是水芙蓉、沙阿嫩。

《花月痕》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鼻祖,小说中提到“鸳鸯蝴蝶”不下几十处。张春帆在创作《九尾龟》时,引入《花月痕》之中一文,赞扬韦痴珠的气派,并且引用了其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语句。

郑逸梅宣称“我对于小说,喜欢三部,一《花月痕》,二《红楼梦》,三《三国演义》”。郭沫若提到《花月痕》对他有着“挑拨性”,“秋痕的幻影弄得人如醉如痴了”。

《花月痕》后段夹杂不少妖异故事而遭到诟病。蒋瑞藻评:“《花月痕》小说, 笔墨哀艳凄婉,为近代说部之上乘禅,惜后半所述妖乱事近于蛇足,不免白璧微瑕。”鲁迅亦批评说:“至结末叙韩荷生战绩,忽杂妖异之事,早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尤为通篇芜累矣”。

相关

  •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mune),又名西罗莫司(Si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现主要运用于肾移植的抗排异治疗。其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2从而阻碍激活T细胞及B细胞来抑制免疫。其首次发现于复
  • 孕吐孕吐(morning sickness),俗称害喜,中医称为恶阻,也称为在孕期时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NVP)。系指怀孕期间的症状,包含恶心或呕吐。虽然英文直译为晨间不适,恶心或
  • 法斯塔夫约翰·法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被首次提到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嗜酒成性又好斗的士兵,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 ΔDelta(大写Δ,小写δ,中文音译:德尔塔、德耳塔),是第四个希腊字母。Delta 是三角洲的英文,源自三角洲的形状像三角形,如同大写的“Δ”。同时也是达美航空的英文正式名称。三角面多
  • 胡吉伐二世哈巴(Khaba)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位法老,一般认为其统治期接近于埃及第三王朝末期。他被认为是塞汉赫特的王位继承者。其统治期为四年,大概位于公元前2643年至2637年之间。 由于
  • 罗福星罗福星(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别名东亚、中血、国权,生于荷属东印度爪哇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原籍广东嘉应州。罗福星为同盟会会员,曾经参与黄花岗之役。日治时期,在台湾发
  • 2,2,7,7-四甲基辛烷2,2,7,7-四甲基辛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26,它是十二烷的同分异构体。它可由(Me3CC≡C)​2的加氢反应,或新己基溴的Wurtz反应(和钠反应)制得。叔丁基氯化镁和1,4-二溴丁
  • 埃莱娜·卡莉斯卡埃莱娜·卡莉斯卡(斯洛伐克语:Elena Kaliská,1972年1月19日-),生于兹沃伦,是一名斯洛伐克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她自1988年开始参加国际比赛,曾参加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四
  • 调合油调合油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食用油种的油品,油脂组成的比例非常多样化,以植物性调合油较常见,例如芥花油与高油酸葵花油调合、棕榈油与橄榄油调合等。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 胡厚宣胡厚宣(1911年12月20日-1995年4月15日),河北保定望都县人,著名甲骨文学家、殷商史学家。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史学系。1934年北大毕业,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