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贲(越南语:Lý Bí/李賁,503年10月17日-548年4月13日)又称李南帝(越南语:Lý Nam Đế/李南帝),是公元6世纪中期越南北部地区领袖,万春国的开国君主。
李贲为龙兴太平(今越南太平省)人,出身地方俚族有势力家庭。其七世祖来自中国,因西汉末年的战乱而来到交州避难。李贲曾出仕南朝梁,但因为战乱,回到故乡。当时出身南梁朝宗室的交州刺史萧咨为政苛刻残暴失去民心。任职德州监的李贲趁林邑国进攻交州之际,与蔡樽、赵肃等合谋,于541年十二月集合交州数州人士起兵,萧咨逃亡到广州。542年春季,李贲势力占领交州州政府所在地龙编,并以其为根据地。李贲势力控制当时位于越南北部,梁朝管辖下的交州和德州的地区。
543年四月,当时位于越南南部的林邑国攻破李贲的地盘德州。李贲遣部将范脩征讨林邑,在九德将其击败。
544年正月,李贲自称“南越帝”,改元天德(亦作大德),建立国号“万春”,定都龙编。“万春”一名,据黎崱《安南志略》的说法,是李贲“建万春台居之”。另据后黎朝官修史籍《大越史记全书》称,“万春”意为“望社稷至万世”。越南史籍又称李贲为“李南帝”。
545年五月,以新任交州刺史杨瞟、司马陈霸先、定州刺史萧勃为首的梁朝部队先后在朱鸢县(今越南海兴)和苏历河口击败了李贲。梁军包围了李贲退守的嘉宁城。546年正月,梁军攻陷嘉宁城,李贲逃奔屈獠(今越南永福省)洞蛮族。546年九月,李贲率领二万人屯驻典澈湖一带(今永福省沼泽地带)制造船舰,陈霸先指挥军队趁在一个夜晚江水涨而注入湖中之时进攻,李贲部众溃败,又逃奔屈獠洞蛮族。
548年李贲死后,李贲的兄长李天宝集结残部二万人逃到九真郡地区继续领导抗梁,集结残部二万人进攻德州,随后又北上包围爱州;但都被陈霸先率军击败。
550年起梁朝混乱,陈霸先率军北上;交州及邻近地区空虚,于是又重新归入前李朝的势力范围。李天宝于555年病死,由李贲部下将领赵光复和李佛子分别领导。571年,赵光复死后,李佛子统一当时前李朝的势力。前李朝一直持续至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才被隋朝兼并。
鸿庞 → 蜀 → 赵 → 第一次北属 → 征 → 第二次北属 → 前李 → 第三次北属 (唐代起事) → 自主时期 → 吴 → 十二使君 → 丁 → 前黎 → 李 → 陈 → 胡 → 后陈 → 第四次北属 (蓝山起义) → 后黎 → 莫 → 黎中兴 / 北河 / 广南 / 宣光 → 西山 → 阮 →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