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行旅广场

✍ dations ◷ 2025-07-31 07:59:12 #2018年交通,2019年交通,中正区 (台北市),柯文哲台北市政府,台湾都市计划,台湾都市更新,台北市广场,台北城市规划,台北市经济,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公园,

坐标:25°02′52.1″N 121°30′51.3″E / 25.047806°N 121.514250°E / 25.047806; 121.514250

台北行旅广场(英语:Taipei Travel Plaza)原名交六广场,为台北市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与重庆北路一段路口东北侧之绿地,为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提出的西区门户计划之一环,总占地约1.6公顷,于2017年1月26日完工开放(广场南方之交六公车站则于同年4月29日开放使用)。广场位于车水马龙的台北车站旁边,使往返的旅客能在拥挤的车站旁,找到一块整齐开阔的绿地;也使居民能在嘈杂的都市中,拥有一处可以安静放松的秘境。


台北行旅广场之前身为台北西站A栋、B栋,在台北市政府西区门户计划中遭到拆除,并与原站后方之绿地合并为现在之台北行旅广场。广场南方新建了交六公车站,将原本停靠于交七公车站(位于台北车站南侧广场)之台北市联营公车部分路线(14、39(含夜间公车)、232副线、274、299(含区间车)、539、652、蓝1及忠孝新干线)迁移至此停靠,成功纾解交七公车站因停靠区长度不足所造成的公车壅塞问题。而北侧广场之总绿地面积达5,056平方米,可容纳1,500至2,000人,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并供民众休憩使用。

台北行旅广场原名为交六广场,台北市政府于2016年12月26日至2017年1月1日举办网络投票(i-Voting)征求新名称,最后“台北行旅广场”以863票胜出第二名“川流之心”(639票)及第三名“台北绿驿”(578票)。台北行旅广场的命名概念为:期望国内外旅客可在此阅读不一样的台北,外乡游子也可以便捷地返乡,并从这个广场开启台北故事新的序幕。

相关

  • 艾伦·谢泼德小艾伦·巴特雷特·谢泼德少将(英语:Alan Bartlett Shepard Jr.,1923年11月18日-1998年7月21日)是一位美国航天员、海军航空兵、试飞员,也是一位商人。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早
  • 跖行动物跖行,又称跖行,指的是陆生动物在行走时跗骨、跖骨和趾骨均着地。为哺乳动物三种行走行式之一,其他包括趾行(英语:digitigrade),仅有脚趾着地而脚跟或腕不接触地面,以及蹄行(英语:ungul
  • 僵尸网络僵尸网络(Botnet,亦译为丧尸网络、机器人网络)是指骇客利用自己编写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程序将数万个沦陷的机器,即骇客常说的傀儡机或“肉鸡”(肉机),组织成一个个命令与控制(英语
  • 市县合一市县合一(英语:Consolidated city-county)是指一个市和一个县合并成为了一个联合行政区。它既是一个拥有市法团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州下属的行政区划,由此它也同时继承了这两种不
  • 冈纳·阿斯普朗德艾瑞克·冈纳·阿斯普朗德(瑞典语:Erik Gunnar Asplund,1885年9月22日-1940年10月20日),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是20世纪20年代北欧古典主义建筑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
  • 糊涂戏班《糊涂戏班》(英语:)是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及小说家迈克尔·弗莱恩所写的三幕闹剧作品。该剧的创作灵感源于《我们中的两个》(1970)的最后一幕闹剧,使用了戏中戏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英
  • 杜春阳杜春阳(1927年2月27日-),山东济南人,上海越剧院国家二级作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1948年12月考入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一部,次年5月调入华东大学文工团即文艺
  • 英文 (翻译进士)英文(1849年-?年),字焕章,伊拉里氏,镶红旗满洲松锐佐领下人,清朝政治人物,光绪二年(1876年)翻译进士。
  • 中野照夫中野テルヲ(中野テルヲ,曾用艺名中野照夫,1963年8月12日-),是一位日本的音乐家、作曲家、编曲家。生于东京都。1986年,他加入了平泽进为首的Techno-pop(日语:テクノポップ)乐队P-MODEL
  • 尾寮山尾寮山,位于台湾高雄市茂林区茂林里与屏东县三地门乡青山村、大社村的交界处,峰顶海拔1,427米,为台湾小百岳之一。该山峰地处荖浓溪支流浊口溪与隘寮溪支流埔羌溪、大社溪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