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反应

✍ dations ◷ 2025-05-18 11:05:41 #重排反应

重排反应(Rearrangement reaction)是分子的碳骨架发生重排生成结构异构体的化学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大类。重排反应通常涉及取代基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同一个分子中的另一个原子上的过程,以下例子中取代基R由碳原子1移动至碳原子2:

分子间重排反应也有可能发生。

通常不用弯箭头表示的电子转移图来描述重排反应的机理。例如在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中,烃基迁移的实际机理很可能涉及烃基沿键的类似流动性的转移,而非离子性的断键与成键。而在周环反应中,以轨道间相互作用来解释机理要比用电子转移来描述清晰得多。因此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画出重排反应的电子转移图机理,但它们极有可能与真实机理有较大偏差。

一些典型的重排反应:

所谓1,2-重排反应,是指化合物中一个原子上的取代基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上。1,2-重排通常发生在相邻两个原子上,但重排到更远的原子上也是有可能的。例如,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

以及贝克曼重排:

周环反应是指这样一类反应,其过渡态中存在着环状结构,同时在这一结构中存在着协同进行的多重碳碳键的断裂与生成。例如,氢转移反应

和克莱森重排反应:

根据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两个烯烃直接发生环加成反应是对称禁阻的,活化能很高。20世纪70年代时,Hérison和肖万提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环加成机理,该机理是目前最广泛接受的反应机制。 其中,首先发生烯烃双键与金属卡宾配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生成金属杂环丁烷衍生物中间体。然后该中间体经由逆环加成反应,既可得到反应物,也可得到新的烯烃和卡宾配合物。新的金属卡宾再与另一个烯烃发生类似的反应,最后生成另一个新的烯烃,并再生原金属卡宾。

金属催化剂轨道与烯烃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活化能,使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适宜温度下就可发生,摆脱了以前多催化组分以及强路易斯酸性的反应条件。

相关

  • 震br /旦br /纪埃迪卡拉纪(英语:Ediacaran),又称艾迪卡拉纪、震旦纪、文德纪,是元古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35-5.41亿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称不同阶段,直到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
  • 铁硫世界学说铁硫世界学说(英语:Iron–sulfur world theory),是由在慕尼黑的有化学学位的专利律师根特·维奇特萧瑟(德语:Günter Wächtershäuser)从1988年到1992年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的
  • 干球温度干球温度是指在不受辐射(通常来自太阳)及水分的情形下,温度计直接完全暴露在大气中所测量到的温度。通常会直接认定为大气所具的气温或是热力学温度。干球温度代表了空气块所具
  • 单态单重态(英语:Singlet state),也称单线态,指的是自旋多重性为1的分子。单重态分子的能级在磁场中不裂分,在光谱中只能看到一条能级线。绝大多数分子的基态是单重态。
  • 农奴制度农奴制是一种在封建制度下、特别是庄园制度下的与农民地位相关的奴役制度。农奴制度主要发展在欧洲10世纪中世纪中期,持续到19世纪中叶,以财务束缚或变异的奴隶制为条件对农民
  • 金华府坐标:22°59′51″N 120°11′48″E / 22.997391°N 120.196582°E / 22.997391; 120.196582台南金华府位于台南市中西区。于民国九十四年(2005年)11月7日公告为市定古迹,庙内主
  • 拉赫曼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孟加拉语:শেখ মুজিবুর রহমান,英语:Sheikh Mujibur Rahman,1920年3月17日-1975年8月15日,生于汤基帕拉乌帕齐拉),东巴基斯坦政治领袖、孟加拉人
  • 李延寿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李延寿在贞观年间,累次补官为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
  • 路易·巴斯德路易·巴斯德(法语:Louis Pasteur,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乔治·夏帕克乔治·夏帕克(法语:Georges Charpak,1924年3月8日-2010年9月29日),法国物理学家,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乔治·夏帕克出生在波兰东部的一个犹太人隔离区,7岁随父母移居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