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格拉尼奇内(俄语:Пограничный)为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境内的一座市级镇,也是波格拉尼奇内区的行政中心。位在中俄边界东方15公里、海参崴西北方140公里。该市级镇于2010年人口有10,280人;2002年人口有12,221人;1989年人口有11,333人。
此聚居地于1898年由奥伦堡哥萨克所设立,当时称“格罗捷科沃”(Гродеково),而名称以时任阿穆尔州总督尼古拉·伊凡诺夫·格罗捷科沃(俄语:Гродеков,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1898年至1906年间任职)为名。此聚居地于1958年更改为现名,其意为“边境(城镇)”。
波格拉尼奇内境内的车站(其站名仍称为“格罗捷科沃站”(格罗捷科沃))坐落在原中国东方铁路支线“满洲线”哈尔滨市与双城子之间,为中俄东部边界东方首座铁路车站。目前哈尔滨市与双城子之间的铁路并无任何客运列车途经;然而每日有两班当地铁路列车在绥芬河市(中国滨绥铁路终点,位于中俄东部边界西方)与波格拉尼奇内之间来回:早上的402次从绥芬河出发,中午到达格罗捷科沃;下午变更为401次,从格罗捷沃科出发返回绥芬河。运行线路总长26公里(中国段5.9公里,俄罗斯段20.1公里),标准运行时间为1小时,但由于途中翻山越岭,弯道多,还经常要给货车让行,一般会晚点40分钟到1小时。该列客车由一台内燃机车牵引,加挂六节老式绿皮车厢,其中四节为旅客车厢,一节为行李车,一节为工作人员车,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加挂车厢,但不超过11节。
由于波格拉尼奇内夏季潮湿且温暖、冬季干燥且寒冷,因此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Dwb)。
1984年,1983年成立的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中苏友好协会6人乘火车,携带500公斤西瓜,赴毗邻的苏联波格拉尼奇内访问。1987年,绥芬河与波格拉尼奇内签订边境易货贸易协定。
1990年,绥芬河市与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区开展了边境一日游的业务。
2015年起,绥芬河市与波格拉尼奇内区开展中学生互访交流学习活动,派学习俄语的学生到波格拉尼奇内的中学交流学习,并寄宿在当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