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神学

✍ dations ◷ 2025-08-29 10:33:10 #苦难神学

苦难神学是环绕苦难这一主题所做的神学反思。

“苦难”是人类共同的疑惑和困扰,特别在这个苦难连连的时代。基督信仰乃是以“爱”为中心,该如何解释苦难的发生呢?很多苦难之所以”苦”是因为“无解”,特别是当“好人”受苦时。

尼采所提倡的“人自己承担自己的命运──包括苦难的命运”,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认为这也不能回答人类对苦难的疑惑,只是“使人自己成为人类无边苦难的被告”。佛教则认为人要超脱六道轮回才可以脱离苦难。

基督教认为,无罪的耶稣来到世上就在受苦,而且是“主动”受苦,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认为初代门徒们也是到处受逼迫,被鞭打、入狱,但他们在苦难中经历了上帝的爱与恩典,并与基督一同得胜。

“苦难”可能是身体的、心灵的、情绪的、环境的。“苦难”一词,字面上解释为“困苦与灾难”。在圣经中,“苦难”则有不同的定义,旧约希伯来文的用词是“痛苦”或“疼痛”(ke'ev)。而在新约希腊文用词中是“苦楚”(Pathema) {path'-ay-mah}

有些人认为,“苦难神学”算是近代神学。马丁·路德在1518年说明“因信称义”的十架神学时就说过:“十字架上的上帝不是通过力量和荣耀来将自己彰显,而是在苦难和十字架上显示给人,使罪人能够得以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还特别强调:“十字架代表上帝的愤怒与咒诅,也代表上帝的祝福与慈爱。” 马丁·路德认为,人生没有任何的苦难是上帝胜不过的,十字架的苦难、十字架的死亡就是最大的胜利。不少学者研究,马丁·路德神学很可能是在他面对死亡时形成的。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 ( D. Bonhoeffer ,1906-1945)他则以“参与”的观点来看苦难;他认为,痛苦正是基督徒与异教徒不同的地方,因为我们透过苦难可以参与上帝的痛苦,分担上帝的痛苦。这位德国年轻的神学家,死时年仅39岁。潘霍华说“基督徒可以参与上帝的痛苦,分担上帝的痛苦。”

另一位差不多同时期的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他生于1886年5月10日,逝于1968年12月10日,是瑞士籍新教神学家,新正统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巴特认为,苦难神学是一种“经验神学”,受苦的经验可以带给人类全然不同的感受,使人生命改变,离罪向善。因此,神学家应该帮助基督徒理解苦难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基督信仰乃是让人积极面对苦难而不会逃避。

莫特曼认为,人是从“苦难”和十字架来认识上帝,这样的启示是隐藏而间接的。他强调,“苦难”要由“苦难”克服,创伤要由创伤治愈。因为“被弃的痛苦要由爱的苦难来克服,这种爱的苦难不怕病和丑的东西,而是接纳它们,接受它们,从而治愈它们。”

莫特曼指出,在人类的痛苦中上帝没有隐藏,祂总是与受苦的人同在,就如圣经以赛亚书六十三章9结所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因此,没有苦难就没有爱!

从十五世纪开始就提到苦难神学,除了上述以几位神学家之外,还有乌纳慕诺、别尔嘉耶夫、赫舍尔、云格尔…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苦难特别多,因此苦难神学就变得更具时代性了。

人或觉得,一些爱上帝的基督徒或是社会上一些正人君子他是“好人”,应该得到神特别的眷爱,所以当好人受苦时,就会心怀不平;甚至教会受苦、受逼迫也会觉得困惑。应该如何看苦难呢?可以求脱离苦难吗?以下略做分析与说明。

圣经上说,“连一个义人都没有”,因为只有神是绝对的好。基督教认为,所谓的“公平”,不是人的眼睛所看见的,如果觉得“好人”不应受苦,这种想法会落入“功德论”,就是常听人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质疑,这样的质疑会使自己受亏损。

基督教认为好人不等于不受苦。例如约伯是个完全正直敬畏神的人,但他却受了极大的痛苦。但万事互相效力,到底是苦难还是祝福,人不一定明白,除非到了最后审判,绝对不会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此,基督徒认为,苦难发生的意义,只有上帝知道。

耶稣基督全然无罪,却也受了极大痛苦,被钉在十字架上。不但肉体受苦,心灵也受到更深的伤害,被门徒出卖、否认。

基督教主张苦难有益于人。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有完美计划,人经过苦难,胜过苦难,就渐渐成熟,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耶稣的另一个名字“以马内利”是主对人类的承诺。他是与人同在的神。基督教认爱,神不只安慰受苦之人,更是参与在人们的苦难之中。对受苦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了解他的苦、认同他的处境。

当然,“苦难之日”还是很艰难的一段时光,人总是希望能尽早脱离苦难,诗人大卫有许多这样的祷词:“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因为他们比我强盛。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有时求告神,神会救我们脱离苦难,但有时,虽没有脱离,但却生出新的力量,一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主的绝对信心:“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基督教认为,主有应许,认为教徒一定可以在苦难中得胜,“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是耶稣在上十字架前安慰门徒的话。

John Howard Yoder, unpublished, 1995. Presented to the Karl Barth Society; Elmhurst IL, June 8, 1995神学


相关

  • 腹股沟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学名:Granuloma inguinale,亦作donovanosis)是一种由致病细菌克雷伯氏菌属的肉芽肿克雷伯氏菌(英语:Klebsiella granulomatis)(Klebsiella granulomatis(英语:Klebsiella
  • 查德·米尔金查德·亚历山大·米尔金(英语:Chad Alexander Mirkin,1963年11月23日-),美国化学家,西北大学教授。1986年毕业于狄金森学院(理学士),1989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
  • 动画歌曲动画歌曲是动画作品的主题曲、片尾曲、插入曲、角色歌曲的总称。整个字词的概念因人而异,并没有明确界定。日语原文“アニメソング”是由“动画”(anime)及“歌”(song)所组成的
  • 玛丽·荷塞 (比利时)玛丽·荷塞(法语:Marie-José,1906年8月4日-2001年1月27日)是意大利王后和比利时公主。她的丈夫是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二世。玛丽·荷塞是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和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
  • 妮娜·威廉斯妮娜‧威廉斯(Nina Williams,日文写作ニーナ・ウィリアムズ)是铁拳系列的主要核心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专属游戏“战栗杀机”的女主角。剧场版(铁拳:血之复仇)配音员是田中敦子。出身
  • 简明图书奖简明图书奖,又译简明丛书奖或小丛书奖(,简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出版社塞依斯·巴拉尔(Seix Barral,1982年加盟西班牙行星传媒集团Grupo Planeta旗下)主办的文学奖,奖金3万欧元,每年2月
  • 狭间直树狭间直树(1937年8月30日-)是一名日本历史学家,目前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产业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专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也是财团法人孙中山纪念会副理事长。出身于兵库县。
  • 克里斯·埃文斯 (英国政治人物)克里斯·伊万斯(Chris Evans,1976年/1977年-)是一位威尔士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工党。自2010年开始,他担任伊斯卢因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在踏入政界之前,他曾在赌博公司工作。
  • 2001年法国大奖赛2001年法国大奖赛(英语:2001 French Grand Prix),官方名称为美孚1号法国大奖赛(法语:Mobil 1 Grand Prix de France),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在2001年7月1日举办的赛事。比赛总计72圈,将在
  • 11月25日11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9天(闰年第3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