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神学

✍ dations ◷ 2025-08-07 05:11:52 #苦难神学

苦难神学是环绕苦难这一主题所做的神学反思。

“苦难”是人类共同的疑惑和困扰,特别在这个苦难连连的时代。基督信仰乃是以“爱”为中心,该如何解释苦难的发生呢?很多苦难之所以”苦”是因为“无解”,特别是当“好人”受苦时。

尼采所提倡的“人自己承担自己的命运──包括苦难的命运”,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认为这也不能回答人类对苦难的疑惑,只是“使人自己成为人类无边苦难的被告”。佛教则认为人要超脱六道轮回才可以脱离苦难。

基督教认为,无罪的耶稣来到世上就在受苦,而且是“主动”受苦,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认为初代门徒们也是到处受逼迫,被鞭打、入狱,但他们在苦难中经历了上帝的爱与恩典,并与基督一同得胜。

“苦难”可能是身体的、心灵的、情绪的、环境的。“苦难”一词,字面上解释为“困苦与灾难”。在圣经中,“苦难”则有不同的定义,旧约希伯来文的用词是“痛苦”或“疼痛”(ke'ev)。而在新约希腊文用词中是“苦楚”(Pathema) {path'-ay-mah}

有些人认为,“苦难神学”算是近代神学。马丁·路德在1518年说明“因信称义”的十架神学时就说过:“十字架上的上帝不是通过力量和荣耀来将自己彰显,而是在苦难和十字架上显示给人,使罪人能够得以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还特别强调:“十字架代表上帝的愤怒与咒诅,也代表上帝的祝福与慈爱。” 马丁·路德认为,人生没有任何的苦难是上帝胜不过的,十字架的苦难、十字架的死亡就是最大的胜利。不少学者研究,马丁·路德神学很可能是在他面对死亡时形成的。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 ( D. Bonhoeffer ,1906-1945)他则以“参与”的观点来看苦难;他认为,痛苦正是基督徒与异教徒不同的地方,因为我们透过苦难可以参与上帝的痛苦,分担上帝的痛苦。这位德国年轻的神学家,死时年仅39岁。潘霍华说“基督徒可以参与上帝的痛苦,分担上帝的痛苦。”

另一位差不多同时期的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他生于1886年5月10日,逝于1968年12月10日,是瑞士籍新教神学家,新正统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巴特认为,苦难神学是一种“经验神学”,受苦的经验可以带给人类全然不同的感受,使人生命改变,离罪向善。因此,神学家应该帮助基督徒理解苦难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基督信仰乃是让人积极面对苦难而不会逃避。

莫特曼认为,人是从“苦难”和十字架来认识上帝,这样的启示是隐藏而间接的。他强调,“苦难”要由“苦难”克服,创伤要由创伤治愈。因为“被弃的痛苦要由爱的苦难来克服,这种爱的苦难不怕病和丑的东西,而是接纳它们,接受它们,从而治愈它们。”

莫特曼指出,在人类的痛苦中上帝没有隐藏,祂总是与受苦的人同在,就如圣经以赛亚书六十三章9结所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因此,没有苦难就没有爱!

从十五世纪开始就提到苦难神学,除了上述以几位神学家之外,还有乌纳慕诺、别尔嘉耶夫、赫舍尔、云格尔…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苦难特别多,因此苦难神学就变得更具时代性了。

人或觉得,一些爱上帝的基督徒或是社会上一些正人君子他是“好人”,应该得到神特别的眷爱,所以当好人受苦时,就会心怀不平;甚至教会受苦、受逼迫也会觉得困惑。应该如何看苦难呢?可以求脱离苦难吗?以下略做分析与说明。

圣经上说,“连一个义人都没有”,因为只有神是绝对的好。基督教认为,所谓的“公平”,不是人的眼睛所看见的,如果觉得“好人”不应受苦,这种想法会落入“功德论”,就是常听人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质疑,这样的质疑会使自己受亏损。

基督教认为好人不等于不受苦。例如约伯是个完全正直敬畏神的人,但他却受了极大的痛苦。但万事互相效力,到底是苦难还是祝福,人不一定明白,除非到了最后审判,绝对不会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此,基督徒认为,苦难发生的意义,只有上帝知道。

耶稣基督全然无罪,却也受了极大痛苦,被钉在十字架上。不但肉体受苦,心灵也受到更深的伤害,被门徒出卖、否认。

基督教主张苦难有益于人。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有完美计划,人经过苦难,胜过苦难,就渐渐成熟,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耶稣的另一个名字“以马内利”是主对人类的承诺。他是与人同在的神。基督教认爱,神不只安慰受苦之人,更是参与在人们的苦难之中。对受苦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了解他的苦、认同他的处境。

当然,“苦难之日”还是很艰难的一段时光,人总是希望能尽早脱离苦难,诗人大卫有许多这样的祷词:“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因为他们比我强盛。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有时求告神,神会救我们脱离苦难,但有时,虽没有脱离,但却生出新的力量,一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主的绝对信心:“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基督教认为,主有应许,认为教徒一定可以在苦难中得胜,“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是耶稣在上十字架前安慰门徒的话。

John Howard Yoder, unpublished, 1995. Presented to the Karl Barth Society; Elmhurst IL, June 8, 1995神学


相关

  • 关节僵硬关节僵硬(英语:joint stiffness)可能是关节活动时产生疼痛的症状、或运动时活动范围变小的症状或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的医学征象(或简称“体征”)。
  • 亚科科(英文: family, 拉丁语: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现时生物界约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总科。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属
  • 男演员演员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作品扮演某个角色的人,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电影、电视、剧场、广播等大众媒体当中专指演技演
  • 讲师在许多大学,讲师是一个学术等级,但其含义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指的是一名全职或兼职的学术专家,通常也可能进行研究。
  • 孟加拉国电视台孟加拉国电视台(国营)(孟加拉语: বাংলাদেশ টেলিভিশন)于1964年成立,简称BTV,直属中央政府领导。该电视台在达卡和吉大港有二个站点,在全国有11个转播站,还设有2个地
  • 水行侠 (原声带)《水行侠》(英语:)是一套2018年美国同名电影的原声带,由鲁伯特·葛雷森-威廉姆斯(英语:Rupert Gregson-Williams)创作,于2018年12月14日由水塔音乐(英语:WaterTower Music)发行 。2018
  • 迈克尔·保罗·陈迈克尔·保罗·陈(英语:Michael Paul Chan,1950年6月26日-),加州旧金山华裔,是一名电视和电影演员。主要电影作品:《 喜福会》( Joy luck club )
  • 韦斯利·斯内德 韦斯利·斯内德(荷兰语:Wesley Sneijder,1984年6月9日-),前荷兰足球运动员,曾效力皇家马德里和国际米兰。世界足坛荷兰最佳中场之一,司职前腰。他自2003年入选国家队,为国家队出战2004年、2008年、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也有出席2006、2010及2014年世界杯。2010年世界杯作为主力为国家队夺得世界杯亚军,个人亦得到世界杯银球奖,同年作为中场核心为国际米兰夺得意大利足坛仅有的三冠王。斯内德也是极少数曾夺得过四个不同欧洲本土顶级联赛冠军的足球运动员(荷甲、西甲、
  • 世界最高结构物列表世界最高结构物列表包括人类历史上已完成、兴建中、兴建时停工但仍未完成以及已摧毁的建筑物与非建筑结构物。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境内的哈里发塔高度为829.84米,为当前世界上最高的人造结构物。.mw-parser-output .legend{page-break-inside:avoid;break-inside:avoid-column}.mw-parser-output .legend-color{display:inline-block;min-width:1.25em;height:1.25em
  • 杨莹 (1976年)杨莹(1976年4月-),辽宁抚顺人,汉族,无党派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海南省代表。2018年,杨莹被选为海南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