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极性扩散
✍ dations ◷ 2025-09-18 01:19:07 #双极性扩散
双极性扩散(英语:Ambipolar diffusion)是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在电场中由于相互作用等速远离的扩散方式。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浓度由于扩散作用而减小至原来的
1
/
e
{displaystyle mathrm {1} {mathsf {/}}e}
的所经过的距离称作双极性扩散长度(Ambipolar diffusion length)。理论上,它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
d
=
D
τ
{displaystyle L_{d}={sqrt {Dtau }}}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为双极性扩散系数,
τ
{displaystyle tau }
为电子(空穴)的寿命。在大多数等离子体中,作用在离子和电子上的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扩散或者对流过程中,一种粒子总会以更快的速度远离另一种粒子。在不含磁场的真空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和离子都会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向外进行热运动。由于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高的粒子的热运动速率大,反之,温度低的粒子热运动速率小。由于电子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质量,它们的热运动速度
v
e
≈
k
B
T
e
/
m
e
{displaystyle {v_{e}approx {sqrt {k_{B}T_{e}/m_{e}}}}}
将会很大。当电子离开所处的位置时,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就会落后,从而形成指向外部的电场。这个电场会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会使电子的速度减小,使离子速度增大。这个过程最终会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电子和粒子都会以比电子的热运动的速率小而比离子的热运动速率大的音速
c
s
=
k
B
T
e
/
m
i
{displaystyle {c_{s}}={sqrt {{k_{B}}{T_{e}}/{m_{i}}}}}
向外运动。在天体物理学中,双极性扩散特指中性粒子从星系形成的等离子中解离。此时的中性粒子主要是星云中的氢分子。如果没有碰撞耦合形成等离子体,它们之间会发生引力坍缩作用。
相关
- BMIBMI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
- 色欲性欲,指对性的渴望。一般科学家认为,性欲是一种本能欲望,对于繁殖下一代有利。至于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性欲只存在于发情期时,而动物的发情期通常都是季节性的(例如春天)。对于某些宗
- 痕迹器官痕迹器官(vestigial organ),是指生物经过进化后为了适应环境,较不需要的器官会渐渐退化,直到失去功能(英语:Function_(biology))。但仍残存在生物体可作为生物演化的证据。以下列出
- 主显节主显节(希腊语:επιφάνεια;英语:Epiphany,有出现或显示之意),正教称为神显日和洗礼节,新教称为显现日,是一个基督教的重要庆日。西方基督教在此日纪念及庆祝主耶稣基督在降生
- 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分为线性和分枝状两种,线性聚乙烯亚胺包含的全是仲胺,而分枝状聚乙烯亚胺中有伯胺、仲胺和叔胺基。任何分子量的线性聚乙烯亚胺在常温下是固体,
- 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四子,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诗”等词之语源。其诗歌对后世
- 比耶省比耶省(葡萄牙语:Província de Bié)位于安哥拉,与库安多古班哥省、南广萨省、万博省、威拉省、南伦达省、马兰哲省、莫希科省等省份相邻。
- 行星系统行星系(英语:planetary system),又称行星系统,是围绕某恒星公转的各种天体的集合,其中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宇宙尘埃。太阳和它的行星系统包括地球在内,合称为太
- 伊巴德派伊巴德派(阿拉伯语:إباضية)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第三大教派,接近于逊尼派,现主要分布于以阿曼为代表的多个国家。逊尼派注重现政权的稳定,所以尊崇在政治上主
- 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791年4月23日-1868年6月1日),美国第15任总统。在任期内最受批评的是他无法调和南北之间的冲突,身后亦因此臭名昭著。詹姆斯·布坎南于1791年4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