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扩散

✍ dations ◷ 2025-11-16 08:36:44 #双极性扩散
双极性扩散(英语:Ambipolar diffusion)是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在电场中由于相互作用等速远离的扩散方式。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浓度由于扩散作用而减小至原来的 1 / e {displaystyle mathrm {1} {mathsf {/}}e} 的所经过的距离称作双极性扩散长度(Ambipolar diffusion length)。理论上,它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 d = D τ {displaystyle L_{d}={sqrt {Dtau }}}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为双极性扩散系数, τ {displaystyle tau } 为电子(空穴)的寿命。在大多数等离子体中,作用在离子和电子上的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扩散或者对流过程中,一种粒子总会以更快的速度远离另一种粒子。在不含磁场的真空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和离子都会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向外进行热运动。由于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高的粒子的热运动速率大,反之,温度低的粒子热运动速率小。由于电子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质量,它们的热运动速度 v e ≈ k B T e / m e {displaystyle {v_{e}approx {sqrt {k_{B}T_{e}/m_{e}}}}} 将会很大。当电子离开所处的位置时,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就会落后,从而形成指向外部的电场。这个电场会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会使电子的速度减小,使离子速度增大。这个过程最终会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电子和粒子都会以比电子的热运动的速率小而比离子的热运动速率大的音速 c s = k B T e / m i {displaystyle {c_{s}}={sqrt {{k_{B}}{T_{e}}/{m_{i}}}}} 向外运动。在天体物理学中,双极性扩散特指中性粒子从星系形成的等离子中解离。此时的中性粒子主要是星云中的氢分子。如果没有碰撞耦合形成等离子体,它们之间会发生引力坍缩作用。

相关

  • 俄国åæ ‡ï¼š60°N 90°E / 60°N 90°E / 60; 90ä¿„ç½—æ–¯è”邦(俄语:РоÑÑийÑĞºĞ°Ñ Ğ¤ĞµĞ´ĞµÑ
  • 阳隧足海蛇尾,或阳燧足,是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蛇尾纲,是种类最多的一个纲,其下包括有220个属和2000个种。海蛇尾的结构与海星相似,但体盘相对较大,腕5个,盘与腕之间有明显交界,而后者腕与盘
  • 世界厕所组织世界厕所组织(英语: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是一个关心厕所和公共卫生问题的非营利组织,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新加坡,每年会在不同的地方举行世界会(World Toilet Summit)。目
  •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一个出现在哲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保险、心理学、社会学及资讯工程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
  • 拉提姆拉齐奥(拉丁语:Lătĭŭm)或被译作“拉丁姆”,是意大利中西部的一个区域,在那里罗马城建立并扩展至罗马帝国首都。 这里的居民在罗马王国被建立前使用的语言,即为拉丁文的前身。
  • 微晶格金属微晶格金属(英语:Metallic microlattice) ,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轻的金属材料,它的成分99.99%由空气组成。2011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与加州理工学院、HRL实验室(英语:HRL Laboratories)(
  • 亵渎法亵渎(英语:Blasphemy),又称冒渎,是指对上帝、神灵、宗教上的神话人物、书籍或圣物,作出侮辱的行为,发表批评或负面的言论,或是展现出缺少敬意、轻视的态度。在某些宗教中,认为亵渎是
  • 荆轲荆轲(?-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政,失败被杀。荆轲其人典故被收录在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之中,
  • 同文算指《同文算指》是明朝末年李之藻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西方算术译著,有《前编》二卷、《通编》八卷、《别编》一卷,内容包括四则运算与分数。利玛窦与李之藻编译据克拉维斯(Christop
  • Nasub3/subVOsub4/sub正钒酸钠是化学式为Na3VO4的无机化合物,含有正四面体的正钒酸根离子VO43−.。正钒酸钠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许多ATP酶的酶抑制剂,其原理类似磷酸盐,VO43-离子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