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极性扩散
✍ dations ◷ 2025-07-27 08:03:57 #双极性扩散
双极性扩散(英语:Ambipolar diffusion)是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在电场中由于相互作用等速远离的扩散方式。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浓度由于扩散作用而减小至原来的
1
/
e
{displaystyle mathrm {1} {mathsf {/}}e}
的所经过的距离称作双极性扩散长度(Ambipolar diffusion length)。理论上,它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
d
=
D
τ
{displaystyle L_{d}={sqrt {Dtau }}}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为双极性扩散系数,
τ
{displaystyle tau }
为电子(空穴)的寿命。在大多数等离子体中,作用在离子和电子上的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扩散或者对流过程中,一种粒子总会以更快的速度远离另一种粒子。在不含磁场的真空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和离子都会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向外进行热运动。由于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高的粒子的热运动速率大,反之,温度低的粒子热运动速率小。由于电子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质量,它们的热运动速度
v
e
≈
k
B
T
e
/
m
e
{displaystyle {v_{e}approx {sqrt {k_{B}T_{e}/m_{e}}}}}
将会很大。当电子离开所处的位置时,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就会落后,从而形成指向外部的电场。这个电场会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会使电子的速度减小,使离子速度增大。这个过程最终会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电子和粒子都会以比电子的热运动的速率小而比离子的热运动速率大的音速
c
s
=
k
B
T
e
/
m
i
{displaystyle {c_{s}}={sqrt {{k_{B}}{T_{e}}/{m_{i}}}}}
向外运动。在天体物理学中,双极性扩散特指中性粒子从星系形成的等离子中解离。此时的中性粒子主要是星云中的氢分子。如果没有碰撞耦合形成等离子体,它们之间会发生引力坍缩作用。
相关
- 罗纳德·罗斯罗纳德·罗斯爵士,KCB(英语:Sir Ronald Ross,1857年5月13日-1932年9月16日),苏格兰医师。主要研究疟疾的侵入机制与治疗方法,且在西非发现传播疟疾的疟蚊。由于疟疾研究,而获得1902年
- 强碱在各种酸碱理论中,碱都是指与酸相对的一类物质。碱多指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而对碱最常见的定义是根据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酸碱离子理论作出的定义:碱是一种在水
- 呼吸的生理学呼吸(respiration)在生理学上,是指氧从空气传送到生物组织,以及二氧化碳从生物组织传送回空气的过程。生理学上的呼吸和生物化学中的呼吸,生物化学中的呼吸是指呼吸作用,在细胞之
- 舒马曲坦舒马曲坦 (英语:Sumatriptan,或译为舒马普坦)是一种曲坦类药物,用于治疗偏头痛。在结构上,舒马曲坦和蟾毒色胺、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一样是一种生物碱——二甲基色胺(DMT)的衍生物,其
- 双关语双关语,又称一语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是把词语真正的含义模糊化。双关语在一句话中会有很多种意思,使同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利用
- 灰树花蕈伞平版状灰树花(学名:Grifola frondosa),又名舞菇、贝叶多孔菌、云蕈、栗子蘑、栗蘑、千佛菌、莲花菌、甜瓜板、奇果菌、叶奇果菌,日本《今昔物语集》中记载野生灰树花有轻微毒
- 福音派新教福音主义(英语:evangelicalism),为新教神学影响层面最为广阔的神学主张之一,起源于1870年代的英国。在不同的时期中,福音神学一词经常会被立场更为开放的新神学主张作为比较的对象
- 英国音乐BPI • OCC排行榜 单曲排行榜 (#1s;专辑) 专辑排行榜 (#1s) 下载排行榜 (#1s)奖项 全英音乐奖 • 水星音乐奖新音乐快递音乐奖年代 1950年以前 • 1950与1960年代 1970年代 • 1980
- ddNTP双脱氧核苷酸(英语:Dideoxynucleotide)是DNA聚合酶的链终止性抑制剂,应用于DNA测序桑格法。这些核苷酸亦被称为2',3'-双脱氧核苷酸,常被简写为ddNTPs(ddGTP、ddATP、ddTTP与ddCTP)
- 闫楚良闫楚良(1947年8月-),内蒙古通辽人,中国飞机结构可靠性专家,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1992年和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