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扩散

✍ dations ◷ 2025-04-02 10:31:23 #双极性扩散
双极性扩散(英语:Ambipolar diffusion)是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在电场中由于相互作用等速远离的扩散方式。等离子体的正负粒子浓度由于扩散作用而减小至原来的 1 / e {displaystyle mathrm {1} {mathsf {/}}e} 的所经过的距离称作双极性扩散长度(Ambipolar diffusion length)。理论上,它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 d = D τ {displaystyle L_{d}={sqrt {Dtau }}}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为双极性扩散系数, τ {displaystyle tau } 为电子(空穴)的寿命。在大多数等离子体中,作用在离子和电子上的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扩散或者对流过程中,一种粒子总会以更快的速度远离另一种粒子。在不含磁场的真空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和离子都会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向外进行热运动。由于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高的粒子的热运动速率大,反之,温度低的粒子热运动速率小。由于电子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质量,它们的热运动速度 v e ≈ k B T e / m e {displaystyle {v_{e}approx {sqrt {k_{B}T_{e}/m_{e}}}}} 将会很大。当电子离开所处的位置时,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就会落后,从而形成指向外部的电场。这个电场会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会使电子的速度减小,使离子速度增大。这个过程最终会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电子和粒子都会以比电子的热运动的速率小而比离子的热运动速率大的音速 c s = k B T e / m i {displaystyle {c_{s}}={sqrt {{k_{B}}{T_{e}}/{m_{i}}}}} 向外运动。在天体物理学中,双极性扩散特指中性粒子从星系形成的等离子中解离。此时的中性粒子主要是星云中的氢分子。如果没有碰撞耦合形成等离子体,它们之间会发生引力坍缩作用。

相关

  • 毒 (消歧义)毒可能是指:
  •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
  • 苏斯苏塞(阿拉伯语:سوسة‎  Sūsa)位于突尼斯东部哈马马特湾畔,是苏塞省的首府。位于首都突尼斯以南 140千米(87英里),有人口271,428人(2014年)。苏塞是一个渡假胜地,深受欧洲游客欢
  • 新泽西新泽西州(英语:State of New Jersey),简称新州,是美国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邮政缩写NJ。其命名源自位于英吉利海峡中的泽西岛;其昵称为“花园州”。新泽西州通常被划分在美
  • 吖啶吖啶(英语:Acridine,汉语发音为“阿定”)是一种含氮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3H9N。吖啶的分子结构与蒽类似,可视作蒽的中间环系上的一个CH被氮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也被称为
  • 机器视觉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MV)是配备有感测视觉仪器(如自动对焦相机或传感器)的检测机器,其中光学检测仪器占有比重非常高,可用于检测出各种产品的缺陷,或者用与判断并选择出物体,或
  • 孙义燧孙义燧(1936年12月20日-),浙江瑞安人,中国天体力学家。1936年出生于浙江瑞安。1954年毕业于瑞安中学。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担
  • 俞大鹏俞大鹏(1959年3月-),宁夏中卫人,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学位,1
  •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LR)是一条经脉,十二正经之一,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本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个腧穴。在中医学上,肝经脉为诸筋之主导经脉。起于足
  • abbr class=abbr title=R61: 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R61/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