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计划

✍ dations ◷ 2025-07-01 17:01:35 #孙中山著作,经济书籍,1920年书籍

实业计划,为《建国方略》之物质建设。1920年《实业计划》完稿,原以英文发表,英文本名为(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计划书),是为“物质建设”。1921年10月10日由林云陔、马君武等人译出中文本,孙文在广州发表中文自序,《实业计划》中提出六项计划,分港口建设、铁路、道路建设、采矿业、治河道等八个范畴。而对于此计划书,孙中山在其自序中有提到,希望借助外国资本与技术,与中国政府签约一同开发中国,使得中国基础建设与轻重工业进行发展,中外共创双赢。

曾经参与此《实业计划》校改的近代中国教育家蒋梦麟,在其回忆录《西潮》一书中,描述孙中山如何以现代科学方法写下此书,为中国工业化谱下蓝图,节录如下:

孙中山先生于民国七年移居上海。我们前面已经谈过新诞生的民国的坎坷命运,而且一部分正受着割据各省的军阀统治。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最强大的据点是南方和上海。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国民党成立新政府对抗北京政府,以求维护革命人士所致力的原则,并进而推广于全国。当时广州的南方政府是由总裁控制的。若干参加分子的政治见解非常肤浅,孙先生无法同意,乃离粤北上定居沪滨,从事中国实业计划的研究。

他的目光远超乎当时的政治纷争之外,他的实业计划如果顺利实现,可以解除人民贫困,促使国家富强,并使中国跻于现代工业化国家之林。根据中山先生的计划,中国的工业建设分为食衣住行四大类。这些都是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孙先生就根据这些因素计划中国的工业建设。

他设计了贯串中国广大领土内所有重要商业路线和军运路线的铁路网和军路网;他定下发展中国商埠和海港计划;他也定下疏浚河流、水利建设、荒地开垦等的计划大纲。他又设计了发展天然资源和建设轻重工业的蓝图。他鉴于中国森林砍伐过度,又定下在华中、华北造林的计划。

他对工业发展规定了两个原则:(一)凡是可以由私人经营的就归私人经营;(二)私人能力所不及或可能造成垄断的则归国家经营。政府有责鼓励私人企业,并以法律保护之。苛捐杂税必须废除,币制必须改善并予统一。官方干涉和障碍必须清除;交通必须发展以利商品的流通。

铁道、公路、疏浚河流、水利、垦荒、商埠、海港等都规定由国家主持。政府并须在山西省建立大规模的煤铁工厂。欢迎外国资本,并将雇用外国专家。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第一位有过现代科学训练的政治家。他的科学知识和精确的计算实在惊人。为了计划中国的工业发展,他亲自绘制地图和表格,并收集资料,详加核对。实业计划中所包括的河床和港湾的深度和层次等细节他无不了如指掌。有一次我给他一张导淮委员会的淮河水利图,他马上把它在地板上展开,非常认真的加以研究。后来我发现这幅水利图在他书房的壁上挂着。

在他仔细研究工业建设的有关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后,他就用英文写下来。打字工作全部归孙夫人负责,校阅原稿的工作则由余日章和我负责。一切资料数字都详予核对,如果有什么建议,孙先生无不乐予考虑。凡是孙先生所计划的工作。无论是政治的、哲学的、科学的或其他,他都以极大的热忱去进行。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建议和批评都乐于接受。

因为他的眼光和计划超越了他的时代,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人常常觉得他的计划不切实际,常常引用"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传统观念来答复他。他对这些人的短视常常感到困扰。当他在四十年前倡导革命运动时,他就曾遭遇到同样的障碍。后来他写了一篇叫《心理建设》的文章,提倡知难行易的学说。中西思想重点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应用,而西洋人重理知。中国人重实际,所以常常过份强调实践过程中的困难,有时是实在的困难,有时只是想像的,以致忽视实际问题背后的原理原则。凡是经常接触抽象原则和理论的人,或者熟悉如何由问题中找出基本原则的人,都不难了解中山先生的立论。在另一方面,凡是惯常注重近功实利而不耐深思熟虑的人,可就不容易了解中山先生的主张了。在清室式微的日子里,中国并不缺乏锐意改革的人,但是真能洞烛病根,且能策定治本计划的人却很少。孙先生深知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中国的发展前途具有远大的眼光,因此他深感超越近功近利的原理原则的重要,他知道只有高瞻远瞩的知识才能彻底了解问题的本质。

只要我们把握这种基本的知识,实践起来就不会有不可解除的困难了。真正的困难在于发见基本的道理。事实上,不但真知灼见的事情,必能便利的推行,而在许多地方,即使所知不深,亦能推行无阻。例如水泥匠和木匠,只要他们照着建筑师的吩咐去做,即使他们不懂得建筑学,也照样能执行复杂的建筑蓝图。医药方面的情况更明显,诊断常常比用药困难,医科学生知道得很清楚,在研究医学之前,他必须对生理学和解剖学先有相当的了解,而在研究生理学和解剖学之前则又得先研究物理与化学等普通科学。每一种科学都是许多为学问而学问的人们经过几百年继续不断研究所积聚的结果。由此可见医学的基础知识之获得比行医远为艰难。

与孙先生同时代的人只求近功,不肯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症结所在,希望不必根据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科学等所得的知识,就把事情办好,更不愿根据科学知识来订定国家的建设计划。因此他们诬蔑孙先生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他们的"现实的"眼光根本看不到远大的问题,更不知道他们自己的缺点就是无知和浅见,缺乏实际能力倒在其次。以实在而论,他们自己认为知道的东西,实只限于浅薄的个人经验或不过根据一种常识的推论。这样的知识虽然容易获得,但以此为实践基础反常常会遭受最后的失败。

在西洋人看起来,这些或许只是理论与实践,或者知识与行为的哲学论争,似乎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不发生关系。但是中山先生却把它看得很严重,认为心理建设是其他建设的基础,不论是政治建设、实业建设或社会建设。有一天我和罗志希同杜威先生谒见孙先生谈到知难行易问题,杜威教授对中山先生说:"过重实用,则反不切实用。没有人在西方相信“知”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关

  • 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描述DNA的复制方式,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胞皆以此方式进行复制。是三种主要的复制模型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确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模型。
  • 汤姆逊河大学坐标:50°40′6.32″N 120°21′56.22″W / 50.6684222°N 120.3656167°W / 50.6684222; -120.3656167在校:14,099 远程教育:12,658汤姆逊河大学(英语:Thompson Rivers Univers
  • 标语标语(英语:Slogan)或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或是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传句子,主要用作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者目标。标语的种类多不胜数,由书面至
  • feck史机传真(英语:Fax,全称为Facsimile,源自拉丁文“fac simile”,意为“制造相似”)是一种用以发送文件复印本的电讯技术;而传真机就是负责发送这些文件的机器。随着时代的演进,传真的使用
  • 聚环藻属聚环藻属(学名:),又名聚环叠层石属,是已灭绝的一属蓝藻。它们在前寒武纪晚期的热带海洋中十分普遍。聚环藻形成的叠层石中具有锥体、圆柱体等菌落结构,由藻丝与海床中的泥沙聚集构
  • 侧风侧风是指与某一方向或行进方向有正交分量的风。 在航空中,侧风是指风的一部分吹过跑道,使得起飞降落较风向与跑道平行时更加困难的风。如果侧风足够强烈,并超过了飞机侧风限制,
  • 母与子 (消歧义)母与子也可以指:
  • 阻塞高气压阻塞高气压是暖性高气压,长时间滞留在同一地方而且稳定;这些阻塞高气压持续时间多于5天,令受它们影响的区域有一段长时间相同的天气(如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降水) 。 在北半球,阻塞高
  • 洪耀龙洪耀龙(罗马拼音:Ang Joe Liang,印尼语名:Johan Wahjudi,1953年2月10日-2019年11月15日),印尼华裔,前印尼羽毛球运动员。虽然他曾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国际赛场上打过单打,但他很快就成为
  • 上原良司上原良司(1922年9月27日-1945年5月11日),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名飞行员,在一次神风特攻中丧生。他在1942年进入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了位于长野县松本市陆军第50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