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

✍ dations ◷ 2025-04-04 12:33:20 #公羊学,春秋时代,中国的称号,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

诸夏,是指与中原诸侯国,最初周王朝同姓、姻亲与受功的诸侯,后来广义成为中原诸侯国的代称,频繁出现在春秋战国的典籍中。

周人自称为“有夏”或“时夏”,在春秋战国时代,周朝诸候自称为“诸夏”或“华夏”。在周之前,在春秋战国文献中,相传另有一支称为夏的氏族人群,建立夏朝,后为商人所灭。

公羊家认为,孔子作《春秋》,为新王, 重新调整三统。在公羊传中,以鲁为中国,鲁之外的其他诸侯国为诸夏,诸夏之外为夷狄。毛诗也有类似见解。

在春秋时代,魏国被认为夏朝的故地,因此在战国时代,魏国国君自称夏王。

1987年在宝鸡太公庙发现秦国铜器,约秦景公时代所做,其中秦公钟与秦公簋中,有“虩事蛮方”和“虩事蛮夏”铭文,专家译为“以恐惧治理蛮(方)夏”。“蛮夏”一词就是秦国周围的属邦。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秦国属邦为夏,离开属国,称为去夏。臣邦人与秦国女子结婚,所生子女,称为夏子。张政烺认为,秦国认为自己为中国,其周围臣属小邦则称为诸夏。

《左传》,以夏为中国。古文经学家,多宗《左传》。中国在汉朝之后,大体上采用古文经学家的说法。

中国上古史学者许倬云在2009年提出假说,意指曾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的古代族群,又名华夏部族,为日后汉民族之主体。许倬云认为,“夏”的字形是“长面的人形,有双手环握,双足交叠。”,为夏族部落人的自称,不是夏的“他者”则是“夷”,字形像是背负大弓的人形。实际上夏人最早是黄河上游和中游西北地区的居民,其主体与来自川西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羌人部落有密切联系,后来才迁移到黄河中下游的所谓中原地区。而秦汉之后的汉人则包括了东部和南部等所有汉地九州的居民。

相关

  • 身体依赖身体依赖(英语:Physical dependence),或生理依赖(Physiological dependence),是一种因常年服用能够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而产生的生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若减药或停药,身体会出现一些很
  • 简鼻亚目简鼻亚目(Haplorrhini)是包括眼镜猴及所有类人猿的灵长目。始镜猴科是已灭绝的原猴亚目,相信与眼镜猴较为接近,且是最原始的简鼻亚目。它们的上唇并非直接连接鼻子或牙床,故可以
  • 内共生体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金帐汗国钦察汗国(英语:Golden Horde;蒙古语:Алтан Орд,Altan Ord)(1242年-1502年)又称金帐汗国或大帐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元朝称之为大元钦察术赤兀鲁思,对金帐汗庭称为金斡耳朵,称
  • 诉诸动机诉诸动机(Appeal to motive),或称诛心论、诛心之论,是诉诸人身谬误的一种,系借由质疑提出主张者的动机,而论证或明示暗示其主张不合理。主张者背后特定的动机或利害关系只是提出论
  • 岭表录异岭表录异,又称《岭表录》、《岭表录异记》、《岭表记》、《岭南录异》,唐代刘恂著。刘恂于唐昭宗时任广州司马,故《岭表录异》多记载岭表(两广)地区物产和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风土
  • 东门街道东门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地处罗湖区中心位置。总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余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3万,暂住人口5.5万。东门街道是深圳市最早的街道办
  • 汤玛斯·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英语:Thomas Hobbes 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的政治哲学家,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
  • 弱听听觉障碍(英语: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缺损,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耳聋人士则是指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听力者。听力缺损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可能是暂时或永久性质。孩童的听力
  • 吴越国吴越(Goetland, 907-978)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都城为钱塘(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