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基祯

✍ dations ◷ 2025-02-05 18:45:54 #1912年出生,2002年逝世,孙姓,朝鲜日占时期人物,新义州市出身人物,明治大学校友,日本马拉松运动员,日本奥运田径运动员,日本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193

孙基祯(韩语:손기정;1912年8月29日-2002年11月15日),日治时期的朝鲜男子马拉松运动员,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项目冠军,是首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夺得金牌与奖牌的朝鲜半岛运动员,曾担任韩国独立后的田径联盟主席及韩国体育协会会长。

由于朝鲜半岛处于日治时期,孙基祯被迫以日本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与奥运,并以日文平假名“そん きてい”(也就是“孙基祯”的日语发音)的名字参赛。但他在颁奖时特意用大会赠送的月桂树遮挡衣服前胸的日之丸,因而回国后受到特别高等警察课监视。

孙基祯出身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身为长子的他自少喜爱跑步,他的母亲曾经骂他“不读书只顾跑”,索性给他买女孩子的鞋穿。因为家贫,加上家园在1926年被鸭绿江的洪水毁坏而辍学,并没有升入中学。1932年7月,他超凡的跑步能力得到注视,被京城(今首尔)养正高等普通学校取录为特别生,并在该校田径部渐露峰芒。与孙同龄,后来他参与柏林奥运的队友的南昇龙,当年亦入读养正高中3年级,成为孙的“学长”。不过,南因学业不振而于一年后退学。1933年,孙基祯于朝鲜新宫马拉松赛全程赛等大赛夺得冠军,其后在1935年11月3日于东京举行的第八届明治神宫体育大会的马拉松比赛,以2:26:42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经过1936年5月的奥运代表最终选拨赛,与南昇龙一起成为奥运代表。

由于日韩并合的时代背景,孙基祯被强迫加入日本国家代表队参与1936年柏林奥运,并以日语名字そん きてい(Son Kitei)参赛。他后来以2:29:19完成总长度为42.195公里的马拉松项目,打破奥运记录并夺得金牌,队友南昇龙以2:31:42获得铜牌。

民族主义感极强的孙基祯拒绝以日文签名,只是签署其朝文名字,甚至在签名旁边描画朝鲜半岛的外型,并肯定地对记者表示他的祖国是朝鲜。在颁奖礼上,他以大会赠送的月桂树挡着身上的日之丸,以冷静的心情回应大会奏起日本国歌《君之代》及升起日本国旗。《东亚日报》当时刊登了孙基祯出席颁发礼的照片,但他身上的日本国旗被移走,此举动被朝鲜总督府发现并拘禁八名相关报社职员,《东亚日报》亦迫令停刊9个月。因为此事的缘故,孙于1936年10月回国后的欢迎会亦被迫取消,回国后亦被特别高等警察课监视。

孙基祯取得胜利后,获赠送古希腊科林斯铜头盔(约公元前800至700年)一具,作为马拉松冠军的贺礼。该头盔是德国考古学家库尔提乌斯(英语:Ernst Curtius)在奥林匹亚发现的。

据知,孙基祯的日籍教练曾经阻止他接受此头盔。头盔因此放置于柏林博物馆直到1986年,后来得到希腊报章的介入而归还给孙基祯。1987年3月7日,头盔被收纳入韩国第904号国宝。头盔的复制品于2006年作为“孙基祯纪念马拉松赛”的十公里、半马拉松及马拉松赛事的奖项。

1937年,孙基祯赴日本明治大学升学,但没有加入大学田径队。随着大韩民国于二战后建国,孙于1947年恢复其韩国户籍并成为不少韩国马拉松选手的教练,他执教的健将包括:

此外,孙基祯于1948年伦敦奥运开幕典礼担任持旗手,此届是大韩民国首届参加奥运会。1963年起,孙担任了韩国田径联盟主席,并于1966年担任了曼谷亚运会选手团团长。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任韩国体育协会会长的孙基祯担任火炬手,将火炬带进开幕仪式会场。

孙基祯于2000年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肺炎等疾病困扰,2002年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在三星汉城医院病逝,终年90岁。孙基祯曾获韩国政府颁发国民勋章,逝世后被追颁体育勋章青龙奖,并安葬于国立大田显忠院。

他著有自传《我的祖国 我的马拉松》(《》)于1983年出版,日文版《啊,泪洒月桂冠-孙基祯自传》(《》ISBN 4-06-200568-9)于1986年由讲谈社发行出版。

由于孙基祯以日本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他于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纪念碑上的刻字为“”。1970年发生过韩国游客把“”刻字改为“”的事件,但后来被修回原状。

2006年9月,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竖立了首尔市政府赠送给柏林市政府的孙基祯铜像,以纪念他在柏林奥运会马拉松项目取得金牌。铜像造型参照他于柏林奥运会的服饰,但号码布就改为大韩民国国旗。同样的铜像亦竖立于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场馆——蚕室综合运动场。

相关

  • 效能效能(英语:efficacy),又称为内在活性(英语:Intrinsic activity,缩写IA)在药理学中指药物在受体上能产生的最大反应。这和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亲和性不同,也和测量效价强度的EC50不同。19
  • 王立军王立军(1946年7月13日-),吉林舒兰人,中国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半导体系,1982
  • 钩吻碱钩吻碱(C20H22N2O2)是一种吲哚生物碱,分离自于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美洲和东南亚的开花植物钩吻属。是一种麻痹剧毒化合物,接触可导致死亡。通常具有作为哺乳动物甘氨酸受体激动剂
  • 庞雄飞庞雄飞(1930年8月1日-2004年3月25日),广东佛山市南海人,昆虫学分类专家,昆虫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庞雄飞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55年至1959年间就留学苏联莫斯科季米里
  • 大小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又称平定两金川,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动乱的合称。第一次金川之役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私自进攻明正土司,清廷调兵
  • 胡安·德·加雷胡安·德·加雷(Juan de Garay,1528年-1583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他曾对西班牙在阿根廷的开拓殖民地作出了贡献,他奴役当地的土著人,后来,为几个仆人所刺杀。
  • 爱许兰大学爱许兰大学(英语:Ashland University,或译爱西兰大学、雅诗兰大学、阿什兰大学),主校区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爱许兰市,是爱许兰市唯一的一所大学。拥有50几栋现代化的建筑物。该校提供
  • 凯拉·米勒行动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 (JSOC)16至21人死亡巴里沙突袭(英语:Barisha raid),正式行动代号为凯拉·米勒行动(以美国人道主义工作者凯拉·米勒的名字命名), 是美国于2019年10月26至27日在
  •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省(波斯语:استان اصفهان)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107,02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5。人口约5,120,850(2016年);首府位于伊斯法罕市。伊斯法罕省位于伊
  • 举人举人,为一种士人的身份,等级在生员之上。雅称“孝廉”、“发解”、“发达”、“乡进士”、“乡先进”、“乡进”等对入京师参与会试的举人雅称为公车。明清时俗称“老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