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 (单位)

✍ dations ◷ 2024-12-23 00:22:1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物质的量单位

摩尔(拉丁文“一团”),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符号为mol。1摩尔是指化学物质所含基本微粒个数等于6.02214076×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基本微粒,也可以是基本微粒的特定组合体。1摩尔物质中所含基本微粒的个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 N A {\displaystyle N_{A}} !),国际度量衡局定义一摩尔为:拥有与 12 公克的碳-12(碳元素中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的原子)所含原子数量相同的基本微粒的系统,其物质的量为 1 摩尔。因此 1 摩尔的纯碳-12的质量恰好是 12 克。

由于质量单位克与原子质量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决定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A,需要由实验测量得出。

2010年,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采纳的 A 值为

2011年,该数值修正为

2019年,由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重新定义,此数值被定义为

某物质每一摩尔的质量,被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mol。从数值上看,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克/摩尔计)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某物质的摩尔量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mol 以及总质量 的关系为:

对于某物质(常指气体),每一摩尔的体积称为该物质的摩尔体积 mol。在标准状态 0 ℃、100 kPa 下,理想气体的标准摩尔体积是 22.7 dm3 。

某物质的摩尔量 ,该物质的摩尔体积 mol 以及总体积 的关系为:

摩尔的历史和相对原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历史有关。

1805年,约翰·道尔顿发布了第一张相对原子质量表,它将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这张表中的数据是依据元素在化合物中质量比确定的,因此化学家不必以认同当时还不完善的原子理论为前提来使用这张表,这使得该表被广泛接受。

永斯·贝采利乌斯将相对原子质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他是首个将氧原子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化学家。由于氧和许多其他元素能形成化合物,因此使用它作为基准来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十分方便。然而他所采用的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00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用。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格哈特(英语:Charles Frédéric Gerhardt)、亨利·维克托·勒尼奥和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三人发展了贝采利乌斯的工作,解决了当时许多化合物的化学计量尚不知晓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在1860年的卡尔斯鲁厄会议上 受到了舆论的关注。此后,化学界普遍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尽管在那时,测量精度不高,相对误差有1%左右,但这样的规定在数字上与后来的“氧原 子=16”的标准等价。然而,将氧原子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能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分析化学中能有更多好处,而且原子质量也能变得更为准确。

当质谱分析发展之后,氧-16成为了新的“标准物质”,替代了原来的天然的氧(天然的氧还含有氧的另外两种同位素)。1960年代,摩尔的定义基于碳-12,也就是现在的标准。这四种不同的定义在1%的误差内是等价的。

1894年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由德语单词(分子)创造了单位。摩尔(mole)的名称是1897年翻译该单位时产生的。不过相关的等效质量(英语:equivalent mass)概念早在一个世纪就已使用。

摩尔在1971年的第十四届国际度量衡大会上被确定为第七个国际单位制单位。

自从1971年摩尔成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单位起,对于摩尔是否可以像米或是秒一样成为一个单位,有许多不同的反对意见::

在化学上,自从约瑟夫·普鲁斯特的定比定律(1794年)开始,就已知道确定化学系统中各成分的质量并不足以完整定义此系统。物质的量可以描述为质量除以普鲁斯特的“已定义比例”,其中含有的信息是只量测质量无法得到的。如同约翰·道尔顿的道尔顿分压定律(1803年)所提到的,在量测物质的量时,不一定需要其质量(虽然实务上这是常用的方式)。有许多有关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的物理定律,最著名的可能是理想气体定律(此定律最早是在1857年提出)。mole一词最早是在是一本描述这些依数性的书中提到的。

化学工程师常常使用摩尔,但此单位在工业应用上又太小的。为了避免和英制(或是美制)间的转换,有些工程师会改用磅-摩尔(或),定义为12磅 C 12 {\displaystyle {\ce {^12C}}} ),定义为12公斤 C 12 {\displaystyle {\ce {^12C}}} ),用在和实验有关的场合。

在20世纪末化学工程师在实务上会使用千摩尔(kmol),在数值上和上述的公斤-摩尔相同,但其名称及符号符合国际单位制对于单位和用字头表示倍数的原则,1kmol为1000摩尔,这就像使用公斤(kg)而不使用公克(g)的原因相近。使用千摩尔的单位不只是在量值上的方便而已,也使化学工程中用的公式可以连贯(英语:Coherence (units of measurement)),例如流量从kg/s转换到kmol/s只需要用到分子量,若流量从kg/s转换到mol/s,除了用到分子量外,还会用到1000的系数。的确公式中有其他转换系数容易造成混淆及误解。也许连贯的定义也就是在建模时的方程不需要额外的转换系数。

浓度若用kmol/m3的单位表示,在数值上和mol/dm3相同,后者是化学者家在量测时常用的单位,这有助于相关的换算。

2011年第24次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中提出一个有关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定义修改的计划。此计划有一个草案要重新定义摩尔单位,使阿伏伽德罗常量可以固定为6.022 14X ×1023。其中草案中的符号X是指数值中可以再增加的一位或二位精确度,使用最近CODATA校正结果而定。

2018年11月16日,新定义提案获得通过,并于2019年5月20日起生效。

溶液中体积摩尔浓度(molarity)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ol/m3。不过大部分的化学文献都会用mol/dm3或是mol·dm−3,这二个单位和mol/L相同。此单位一般会用大写的M表示,有时也会加国际单位制词头,例如mmol/L也会用mM来表示。

重量摩尔浓度(molality)是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ol/kg,此单位有时会用小写的m表示。不过重量摩尔浓度是溶质摩尔数除以溶剂重量,和体积摩尔浓度以溶液体积为分母的概念不同。

10月23日称为摩尔日,这是化学家因此一单位而有的非正式节日,日期是衍生自阿伏伽德罗常量,数值大约是6.022×1023。摩尔日从上午6:02开始,在下午6:02结束。

不过有些化学家认定的摩尔日是6月2日或是2月6日,主要是其日期可以用6.02来表示。

相关

  • 脉搏脉搏(英语:Pulse)是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
  • 鹅是经人类驯化的雁类动物,属于家禽。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鹅被列为是鸿雁或灰雁的一个变种或者亚种,故也称家雁,不过这一名称在现代汉语中
  • 古典时代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英语: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希腊罗马世界(英语:Greco-Roman world)(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
  • 旅行旅行指以步行或交通工具进行的“长距离”位移,亦指为观赏不同景色及了解异与自身文化的差别而到不同城市、地区、国度或到遥远陌生地区参观、游玩、体验的文化概念。与旅游最
  • 平面偏振光偏振(polarization)指的是横波能够朝着不同方向振荡的性质。例如电磁波、引力波都会展示出偏振现象。纵波则不会展示出偏振现象,例如传播于气体或液体的声波,其只会朝着传播方向
  • 查尔斯·惠斯通皇家奖章 (1840, 1843) 阿尔伯特奖章(1867)查尔斯·惠斯登爵士(英语:Sir Charles Wheatstone,1802年2月6日-1875年10月19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英格兰
  • 七星娘娘织女是天帝与王母娘娘所生的七仙女的幺女,排行第七,工作是编织神仙的衣服以及天上的云彩,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守护神,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女主角,古代中国天文中
  • 康健杂志《康健杂志》创刊于1998年,隶属天下杂志群,一本健康生活类月刊,推广健康常识,主题包括医疗趋势新知、健康饮食、休闲品味、心灵关系等领域,并延展到对环境、政策等议题。杂志曾策
  • 善后大借款善后大借款是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的一次大借款,款项高达二千五百万镑,年息五厘,分47年偿清,以解决政府的国库空虚问题。善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英语: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