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24解放者
✍ dations ◷ 2024-12-22 18:36:36 #B-24解放者
B-24“解放者”式轰炸机(英语:B-24 Liberator)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种重型轰炸机,由团结飞机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研制,其设计特色是导入戴维斯翼型(英语:Davis wing),使飞机具备较快的巡航速度、更远的航程、较大的酬载。B-24在战时活跃于西线、中缅印战区和太平洋战场,其参加的战斗甚至比有名的B-17空中堡垒式轰炸机更多。与同时代轰炸机相较,B-24账面性能好,但飞行控制不易、低速飞行表现不好、且最大升限较低,机体耐损也不如B-17。尽管飞行机组员比较信任B-17,但高层较偏好B-24,所以在二战时两种机型都进行量产。而B-24也是目前记录中二战产量最多的四引擎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替换掉所有的四引擎轰炸机,而B-24转用为海上巡逻机服役至1950年代初,在1950年代开始被使用涡轮轴发动机的新式海上巡逻机给取代。1930年代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已拥有波音厂的B-17等轰炸机,在1938年,美国陆航提出一个构想,要求波音授权其它飞机公司生产B-17。团结飞机公司的高级主管趁这机会参观了波音位于西雅图的轰炸机工厂,但回公司后,他们决定向陆军提交更新颖的设计,公司内部代号32型(Model 32)。32型结合了戴维斯翼型,与团结飞机31型飞艇的双垂直尾翼设计,搭配在新设计的机身上。新机身具备两组在B-17轰炸机上配备的炸弹舱,因此理想上32型可以有B-17的双倍载弹量。1939年1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依循C-212规范邀请团结公司提出一款轰炸机研究设计,该规范的援引来源为美国陆军航空队机密研发项目:洲际轰炸机开发案,“A计划”。新轰炸机要比B-17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由于是邀请,也没有竞争厂商,等于32型机直接出线。1939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和团结飞机签订打造XB-24轰炸机的合约,要求团结公司在年底前要制造出新型轰炸机;由于战争一触即发,在B-24尚打造中的同时订单已经敲定,包括美国下订36架、英国下订164架、法国下订120架,在法国投降后它们的订单被英国承接;而“解放者”这个名称也是由英国人提供,最后成为美军共用的昵称。同年12月29日,XB-24出厂。和B-17相比,XB-24的机翼翼展较宽了6英尺(1.8米),但机翼总面积较少了25%;且XB-24使用的14汽缸发动机出力较9缸更强,炸弹舱可装载8,000磅(3,632公斤)的弹药,在1939年时XB-24创下最大起飞重量。XB-24在测试时也找到部分缺陷,主要问题是飞机无法达到规范的极速。按合约XB-24极速是每小时311英里(500.5公里),但实际飞行数据只有273英里(439.3公里),为了改善飞行性能,XB-24的引擎从使用机械增压的R-1830-33更换为使用涡轮增压器的R-1830-41让原先用于增压输出的动力提供给螺旋桨推进使用,除此之外也加宽尾翼,全静压系统装设位置从机翼挪动至机鼻,改良后的原型机代号XB-24B,后来以B-24C的制式编号量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有5间飞机工厂生产了18,482架解放者,总产量为各种美国轰炸机之冠。B-24要在其机身有一个能装载3600公斤的炸弹舱而令它有着大而阔的机身,远看甚至有点像飞艇,其炸弹舱被翼梁分成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利用机体结构形成的通道连接,炸弹舱门并非一块向下打开的坚固铝板而是薄薄的铝片,投弹前会像拉开窗帘布般拉起,机翼为了令机身有着最大结构强度而采用高肩翼,为了有良好的低速稳定性和能载最多燃料,其机翼很细长,至于其尾翼采用H字形设计,XB-24为无加装防卫机枪的,后来才在实战型加上,总的来说,虽然B-24的防卫机枪设计五花八门但也同样问题多多而且也没有像B-17般有效。B-24本身的航程已比B-17远322公里,其前部炸弹舱也可以用来载燃料,这比同样用炸弹舱载燃料的B-17多966公里,而B-17这样已经满载但B-24还可以在后部炸弹舱载炸弹,因此B-24比B-17更能适合作为长程轰炸机。B-24的原型机并无装甲和自封式油箱,这要到实战型才加装,但总的来说,B-24的装甲防护比B-17要差,和B-17以至其他同时代的飞机不同的是,B-24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因此即使停在地面时,B-24仍然是水平的而非斜向后方。B-24的飞行性能不算好,速度慢而且操纵不灵活,由于燃料管道设计的问题,在其机翼中段的燃料箱中的燃料会渐渐沿着燃料管道流到炸弹舱而有可能引致火灾,而其高肩翼设计令其一旦在地面上坠毁时机身会被机翼的重量压碎,而当在海上坠毁,其炸弹舱门的薄铝片会被首先撞破,然后整架B-24就会像被撞破船底的船般很快沉没,再加上B-24的乘员紧急逃生设备设计不妥,令B-24的乘员死亡率高于B-17。B-2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用于空军作为轰炸机之外,也有用于海军作为反潜巡逻机,因此也加装上各种反潜和反舰攻击的装备,而除了H字形双垂直尾翼之外也有生产过单垂直尾翼。B-24的原型机B-24的另一种原型机,其与XB-24不同之处是在机翼前缘、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皆加上气动式除冰装置早期量产型的B-24,加上装甲和M1919防卫机枪,重量因此增加了5吨,第一批订单来自法国空军的120架,但由于法国沦陷而由英国接收并改称为“LB-30A”,用来作为运输机和海上巡逻机加装自封式油箱和加强装甲防护以及把防卫机枪增强至M2重机枪,最重要是改用更大马力发动机,因此发动机整流罩和之前的不同量产型的XB-24B但祇生产了9架美军首批自用的B-24,并由此型开始大量生产,发动机进一步改用更大马力的R-1830-34,为了对抗从机首前方发动攻击的敌机,后期型的B-24D在机头正面与两侧的玻璃窗位置加装5挺M2重机枪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B-24D,和B-24D外观上的分别是未装备机腹球型枪塔,而祇有一挺机腹机枪,B-24E大多祇用于美国本土作为训练之用新式除冰系统的试验机但该除冰系统也没有被正式采用在机头新安装了一个由电力驱动的枪塔,内装两挺M2重机枪,而新型机头炮塔增加的重量令重心略为前移由北美航空公司达拉斯厂生产的B-24H换装新式机头枪塔的B-24,此枪塔比之前的略长,和之前的型号相比,B-24J重量太重,为此而把机腹枪塔拆除减重型的B-24J,其重量比B-24J减了454公斤最后一种量产型的B-24,采用了一个较轻的机头枪塔和在机头两侧加上观察窗,由于在生产期间二次大战已经结束,而美国又已经装备了B-29轰炸机,因此很多B-24M一出厂就要拆毁,很多都成为剩余物资军援其他国家,当中包括中华民国和海军的PB4Y-2一样采用单垂直尾翼,但产量不多美国海军的B-24D单垂直尾翼的B-24资料来源:Quest for Performance武器1942年6月11日和12日,美军的13架B-24首次对罗马尼亚境内的普洛什提油田进行轰炸,不过这次行动并不成功,1943年8月1日,美军又出动183架B-24轰炸普洛什提油田,但因为采取低空飞行,加上导航错误,导致机群必须低空穿越德军绵密的地面防空火网,是役一共遭到德军击落55架,当中有532人阵亡或被俘。1943年中期,B-17就从太平洋战区撤出,换上较远航程和较大载弹量的B-24B-24在中国战场主要是美军操作,1942年10月21日驻印度的美军陆航轰炸机部队进驻成都机场,执行轰炸河北省唐山开滦煤矿。驻华空军正式配备B-24是在第14航空队成立后,美军自美国本土抽调操作B-24D的第308重轰炸机大队驻华,为中国战场运用B-24轰炸机的主力部队。该大队下配备4个中队(36侦照中队,373、374、375轰炸机中队),满编状态为40架轰炸机。在1943年10月308大队曾一度返回印度换装B-24M,在1944年初返回中国战场直到抗战胜利。除了308大队,后续美军另调派操作B-24D的第24战术测绘中队至中国战场,但主要作为侦查运用,为派遣直接战斗任务。中华民国空军与B-24的交集始于1943年,在14航空队成立后,美军允诺提供部分B-24给国军,且在1944年初曾将美军原使用的B-24D移交国军,但因为国内当时没有完训机组人员可以操作,这批B-24D最后在1944年8月归还美军。正式机组员由中华民国空军第八大队抽调飞行机组人员与相关技工至美国进行训练,这批换训人员称为八大队30机组,顾名思义是最先要完成30组B-24轰炸机人员训练。1944年初,八大队解编,军委会原计划运用在美国的换训人员成立新的八大队,队长洪养孚,下辖33、34、35中队,操作机种B-24M。飞机在1944年6月自美国飞回亚洲,7月至印度时,但国内对于八大队相关指挥与给养给行政问题未谈妥,导致机组人员在当地滞留10个月,无法对日作战。至抗战胜利后,美国才援引租借法案将这批B-24M移交给国军,总数有37架,仍由八大队操作,八大队在1946年将驻地移至上海大场机场。除了美军军援的B-24M,1946年8大队令接收原美军资产的3架C-87(英语:Consolidated C-87 Liberator Express)运输机、1架C-109(英语:Consolidated C-87 Liberator Express)运油机,但在评估机械状况后只留用2架C-87,2架拆解作为备料用。国共内战期间B-24部队也多次投共,1946年6月26日35中队飞官刘善本驾驶530号机飞往延安向中国共产党投诚。8月2日国军出动7架P-47与1架B-24将该机炸毁。1948年12月16日,中尉飞官俞勃、郝桂桥、陈九英,领航员周作舟、张祖礼等5人驾驶514号机自南京大教场机场起飞投共,原计划利用飞机配备的炸弹轰炸南京总统府,但因投弹装置故障故无成功,飞机后飞入河北石家庄,12月18日转移至辽宁沈阳,此投共事件导致八大队队长顾兆祥被撤职,队长由杨涌涛接任。1949年2月3日,由张雨农、任永荣、黄永寿、黄文刚等飞行员驾驶编号不明的B-24M从上海大场机场起飞至北平机场投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来操作的B-24M便为两次投共的装备,2架同型机皆在1952年除役。国共内战中,34中队在1946年中秋节前配备3架B-24至北平协助华北作战。1947年3月,14架B-24进驻陕西户县支援陕北战役。1948年7、8月间,B-24机18架派赴山西省太原作战。1948年底徐蚌会战期间,B-24主要驻地为南京与北平,由两地穿梭支援华北战场,掩护当时遭包围的国军部队突围。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投共;八大队首先在3月3日派遣4架B-24搜索行踪,3月16日7架B-24进驻山东青岛机场,由陈嘉尚指挥搜索渤海湾,最终共派出9架B-24追击,3月17日负责侦查的RF-38在烟台北方60海里处发现,青岛机场派出9架B-24未能寻获。3月18日在葫芦岛寻获,由4架B-24将其炸伤,3月19日将7架调派的B-24集中轰炸重创重庆号,3月20日再派出4架轰炸,逼使该舰在同日自沉。1949年5月,八大队派出6架B-24在平津战役弃守的北京南苑机场,随后八大队撤往台湾。1949年7月开始执行轰炸南京、上海等任务,为1949年-1953年上海空战早期国军主力空袭机种。1949年10月古宁头战役期间,八大队调派12架B-24轰炸金门周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包括大小嶝岛、莲河、围头,孤立登陆金门的解放军。1950年代初,八大队剩余的B-24一直作为轰炸华中与华南沿海城市的主力轰炸机,但是在苏联进驻上海协助防务后,八大队的耗损开始趋重。最严重的损失是1950年5月11日为了摧毁进驻上海大场机场的米格-15战斗机部队,大队长李肇华领军奇袭的2架B-24遭苏联设伏的高射炮火网击落,攻击部队全数阵亡。由于美国在1950年恢复军援后未同意补充B-24给空军,空军机队妥善机逐渐耗尽,至1953年5月时,剩余B-24因飞行损失4架,同年在PB4Y-2巡逻机(英语:Consolidated PB4Y-2 Privateer)接收后,B-24全数除役。
相关
- 奶油奶油可以指:
- 豹1型坦克豹1(德语:Leopard 1)是西德于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它于1965年开始生产,是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军队后首款研发出来的主力坦克。豹1总共投入到全世界4个大陆11个国
- 亚目亚目(suborder)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一般是界于目和科之间,但有时亚目和科之间会再分下目(又译作次目)。亚目的拉丁文名称较无固定的字尾。下目(infra-order),又译作次目是生物分类
- 替代燃料替代燃料(英语:Alternative fuel)亦称为非传统燃料或者先进燃料,是可以被用作燃料的任何材料或者化学物质,用来代替传统燃料。传统燃料一般包括:化石燃料(石油、煤、丙烷和天然气
- 嘉义县政府坐标:23°27′33″N 120°17′37″E / 23.4590299°N 120.2934932°E / 23.4590299; 120.2934932嘉义县政府(简称:嘉县府;英文:Chiayi County Government),是中华民国台湾省嘉义县
- 金田起义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武装起事。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随后,洪秀
- 宝雅TONY'S文具王国、 宝家五金百货公司、宝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英语:Poya International Co., Ltd.,简称宝雅、宝雅生活馆,英语:Poya Living Mart,台湾证券交易所:5904),是中华民国(台湾
- 清新区清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清远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广东的西北部,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区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林场,始建于1988年
- 优素福·查希德优素福·查希德(阿拉伯语:يوسف الشاهد;1975年9月18日-),于2016年至2020年担任突尼斯总理。优素福·查希德1975年出生于突尼斯,1998年毕业于突尼斯国家农业学院,成为一名
- 红船旗红船旗(英语:Red Ensign,Red Duster)是英国的商船旗。最早起源于十七世纪英国皇家海军的船旗,后被英国商船队(英语:British Merchant Navy)使用。其最早出现的年代尚不确定,目前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