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

✍ dations ◷ 2025-11-21 05:13:01 #1856年出生,1913年逝世,法国化学家

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Auguste Victor Louis Verneuil,1856年11月3日-1913年4月27日)是一名法国无机化学家,因发明能合成宝石的商业可行方法而闻名。 1902年他发明俗称火焰合成法的伐诺伊焰熔法,此法至今仍用于合成物美价廉的人工宝石,如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等。

伐诺伊生于敦克尔克,祖父为制表技师。其父本来也承袭表匠之职,但后来因缘际会结识了摄影家路易·达盖尔而转行,乔迁至巴黎新桥附近开照相馆。照相馆生意兴隆,伐诺伊被父亲找来当处理银版摄影法的帮手,从此启发伐诺伊对化学的兴趣。伐诺伊17岁时被化学家弗雷米收为实验室助手,进行氟化物对氧化铝反应的研究,伐诺伊也在研究过程中与同在弗雷米手下做事的亨利·莫瓦桑成为好友。 1875年伐诺伊取得学士学位,1880年取得硕士学位,18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92年他成为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有机化学部门的应用化学教授,于此执教鞭13年。1880年伐诺伊和布儒瓦(L. Bourgeois)共同发表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文内容阐述制备水合砷酸铁Fe2As2O8·4H2O的方法。伐诺伊对化学的研究主题相当广泛,无机化学方面研究了红宝石合成、硒化学、闪锌矿的磷光现象、高折射率玻璃,甚至还涉足稀土金属的研究,有机化学方面则研究了甘油纯化技术。他也在数所高中与大学教化学,中晚年时以备课严谨著称。1905年后有开产业化学的课程,许多业界的化学家会来听课学习新知,一堂课学生人数约100人至150人不等,为了和各色学生交流,他午后九点才上课,并和许多学生维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常常课后到餐酒馆和一群学生继续讨论科技话题,直至深夜。

伐诺伊在1886年开始尝试以火焰合成红宝石,并于六年内取得成果。1891年及1892年他陆续把他的两份笔记储封于巴黎科学院,1902年才发表他的开发成果。至今没人知道伐诺伊储封笔记的理由,两份笔记中又以1892年储封的第二份尤为精华,笔记里头记载着六年来所遭遇的制程瓶颈的解决技术。

相关

  • 约翰·斯诺约翰·斯诺可以指以下几位人物:
  • 与格与格(拉丁语:casus dativus ,英语:dative case,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
  • K波段K波段是红外线天文学的在大气传输的红外窗口(英语:Infrared window),以2.2微米(在近红外136THz)为中心波长。← 波长越短       波长越长 →← 频率越高       
  • 香山香山位于北京的西北部,是西山的余脉,占地约2400余亩,主峰是鬼见愁,海拔557米。2012年10月以闻名于世的香山红叶入选世界名山。香山是三山五园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构成西北皇家园林
  • 美国心风暴《美国心风暴》(英语:)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美国犯罪剧情片,由伊万·迈克格雷戈执导,同时也是麦奎格的导演处女作。电影改编自菲利普·罗斯所著的1997年小说《美国牧歌(英语:Americ
  • 茅坤茅坤(1512年8月31日-1601年12月22日),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县(今属湖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藏书家,同进士出身。所评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完成于万历已卯(1579年)仲春,对后世
  • 卡锡诺湖坐标:53°55′14.586″N 13°12′37.65″E / 53.92071833°N 13.2104583°E / 53.92071833; 13.2104583卡锡诺湖(德语:Casino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北部,由梅克伦堡-前波美
  • 裁判法院 (英格兰及威尔士)裁判司署(英语:Magistrates' Court),又译作裁判法院,是英国式法律制度之下的最初级的刑事法院,负责裁判较轻微的罪行;其审判长称为“裁判司”(又译“裁判官”),与其他法院的法官不同,
  • 上圆圈 (附加符号)重音符号 短音符( ˘ ) 抑扬符 / 倒折音符 / ( ˇ ) 软音符( ¸ ) 扬抑符 / 折音符( ˆ ) 曲音符 / 分音符( ¨ ) 点( · ) 上钩符(  ̉ ) 触角(  ̛ ) 长音符( ˉ ) 反尾形符( ˛ ) 上圆圈( ˚
  • 濑川音符濑川音符(日语:瀬川 おんぷ/せがわ おんぷ  ?),是日本动画《小魔女DoReMi》中的架空角色之一,也是系列作中的主角之一,隶属魔法堂(MAHO堂)的其中一名“小麻烦魔女”,日本配音员为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