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2号潜艇

✍ dations ◷ 2025-08-02 01:49:31 #UB-2号潜艇

陛下之UB-2号艇(德语:SM UB 2)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UB-I型近岸作战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艇的二号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自1914年11月1日开始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其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27吨和142吨,艇载武器除两具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外,还有一挺安装在甲板上的机枪。它于1915年2月下水并以UB-2号之名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

当UB-2号于1915年2月航行加入佛兰德潜艇区舰队(英语:Flanders U-boat flotillas)时,它成为同型艇中唯一一艘不是通过铁路运往安特卫普入列的成员。在佛兰德服役期间,UB-2号在时任艇长、海军中尉维尔纳·菲尔布林格(英语:Werner Fürbringer)的指挥下共击沉11艘英国舰船,容积总吨达1347吨。1916年3月,该艇被转配至库尔兰区舰队,并于同年12月降格为训练职能。战争结束时,UB-2号被认为已不具备适航性,无法与德国潜艇部队的其它成员一同前往哈维奇投降。它获准留在德国,至1920年由斯廷内斯(德语:Hugo Stinnes Schiffahrt)拆解报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随着德意志帝国陆军沿北海海岸快速推进,比利时佛兰德沿岸的安特卫普、泽布吕赫和奥斯坦德等港口相继落入德国人手中(英语:German invasion of Belgium (1914)),这大大方便了德军潜艇遣出英吉利海峡的作战行动。然而,帝国海军当时却缺乏适合在佛兰德周边狭窄的浅海中行动的U艇。为此,1914年8月中旬开始设计的“34号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潜艇,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发往作战港口并能够迅速组装的小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为满足铁路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的要求,UB-I型的设计需要艇长在28米左右,排水量约125吨,并装备两具鱼雷发射管。UB-2号是由国家海军办公室作为首批八艘UB-I型潜艇(UB-1至UB-8号)的一部分,于1914年10月15日向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此时距离该艇型的设计启动尚不足两个月。

作为同型最早开建的两艘艇之一,UB-2号自1914年11月1日开始在日耳曼尼亚船厂铺设龙骨(英语:Keel laying),至1915年2月13日在基尔下水。竣工时,UB-2号的全长为28.10米,舷宽(英语:Beam (nautical))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载有一台功率为45千瓦特(60匹轴马力)的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四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轴马力)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两者都与一副单螺旋桨轴相连,可分别提供最高6.47节(11.98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1节(10.20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在更匀速的状态下,它可以连续在水面航行1,650海里(3,060千米)而无需加油,或连续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千米)而无需充电。与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样,UB-2号的潜航深度为50米,可以在33秒内完全潜入水中。

在武器装备方面,UB-2号内置有两具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可装载2枚C/03型鱼雷,舰桥前部的甲板上则设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机枪。其标准船员编制为1名军官加13名水兵。

UB-2号于1915年2月20日在首任艇长、年仅26岁的海军中尉维尔纳·菲尔布林格(英语:Werner Fürbringer)的指挥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并在德国本土水域进行了海试(英语:Sea trial)。

1915年5月10日,UB-2号从德国自行驶往佛兰德加入佛兰德潜艇区舰队(英语:Flanders U-boat flotillas),是该部队中唯一一艘没有通过铁路运往安特卫普的UB-I型艇。当UB-2号入列时,德国正处于自2月发动的第一轮潜艇攻势(英语:U-boat campaign)之中。在这场战役期间,所有出现在德国划定的战区内的敌方舰船都将被击沉,该战区涵括了英国周边的所有水域(含英吉利海峡)。中立国的船舶则不得受到攻击,除非它们确实能被认出是悬挂假旗航行的敌对船舶。

佛兰德区舰队的UB-I型潜艇最初仅限于在北海南部、即英国与荷兰、比利时之间的霍夫登(德语:Hoofden)水域巡逻。1915年6月9-10日,UB-2号在洛斯托夫特东南50至60海里(93至111千米)的区域巡逻时击沉了六艘英国平底渔船(德语:Schmack),总吨位接近300吨,其中最大的是59总吨的勇猛号()。这六艘传统上使用赭红色风帆的平底渔船全数被UB-2号的官兵截停、登船并使用炸药凿沉。6月下旬,随着UB-2号的姊妹艇UB-6号(英语:SM UB-6)在多佛尔海峡开辟出一条能够穿越英国防潜网(英语:Antisubmarine nets)和水雷阵的航线,该区舰队的潜艇也开始在英吉利海峡西部巡逻。尽管它们未能在当地击沉任何舰船,但通过成功完成航行,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多佛尔海峡抗衡英国反制措施的可行性。

在接下来针对协约国舰艇的行动中,UB-2号于1915年7月1日在勒阿弗尔附近发生了严重事故: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的联轴器在英吉利海峡中部断裂,无法再用艇上的资源进行修复。当时,已行至半程的该艇仍然有大约3至4个小时的电池续航力。为了不让UB-2号沉没,菲尔布林格决定让艇只随着潮汐漂流穿过海峡。当潮水波动时,它可以先搁浅,以免被冲回头。此外,船员们还制作了一个临时的辅助帆,可以悬挂在潜望镜和方向舵上。凭借惊人的运气并利用所有可能性,UB-2号于7月5日顺利通过了布设于灰鼻岬(英语:Cap Gris-Nez)周边的防潜网(德语:Netzsperre)。直至翌日,UB-2号才被派出搜寻自己的姊妹艇UB-16号(英语:SM UB-16)所发现,然后被拖曳到奥斯坦德。

1915年8月28日,UB-2号在科顿(英语:Corton, Suffolk)-雅茅斯海域巡逻时击沉了英国海军拖网船(英语:Naval trawler)三浦号()。三浦号也以其257总吨的容积取代勇猛号,成为被UB-2号击沉的最大型船舶。在此之前,UB-2号曾与一艘英国Q船于清晨发生小规模冲突,并因机枪卡壳和鱼雷未命中而被迫两次紧急下潜。对方得以安然脱险。次月初,UB-2号在洛斯托夫特东南偏东约44海里(81千米)处又击沉了两艘平底渔船:57总吨的康斯坦茨号()和44总吨的伊曼纽尔号()。三天后,47总吨的平底渔船欧尼男孩号()也在克罗默以东约58海里(107千米)处被UB-2号击沉。与6月沉没的六艘船一样,这三艘船都是被UB-2号截停并登船安置炸药击沉的。

在德国U艇于1915年5月击沉冠达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以及8月(阿拉伯号事件(德语:Arabic (Schiff, 1903)))和9月发生的其他轰动性沉船事件后,当时仍然中立的美国政府要求保证美国人在非武装商船上的人身安全。作为回应,时任海军总参谋长的亨宁·冯·霍尔岑多夫上将于9月18日暂停了无限制潜艇战。霍尔岑多夫指示所有U艇撤离英吉利海峡和凯尔特海,并要求所有在北海的潜艇活动都必须严格遵照《捕获法则(德语:Prisenordnung)》进行。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UB-2号没有再击沉任何船只。

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6年2月发动第二轮潜艇攻势,宣布除其他条款外,所有身处战区的敌方舰船都将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被摧毁。2月26日,UB-2号发射鱼雷击沉了阿尔博讷号货轮(),成为它的最后一项战时功绩。这艘英国轮船重达672总吨,是UB-2号服役生涯中击沉的最大的一艘船,其14名船员全部遇难。

1916年3月初,海军中尉卡尔·诺伊曼接替菲尔布林格担任UB-2号艇长,他是菲尔布林格在见习军官培训时的同学,此前曾指挥UB-13号(英语:SM UB-13)。菲尔布林格则陆续又执掌另外六艘U艇,并击沉了近10万吨的船只。1933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其于一战期间在潜艇服役的回忆录《警报!下潜!!:潜艇战斗风暴》,其中阐述了菲尔布林格的军旅生涯,包括他在UB-2号上的时光。

至1916年2月初,佛兰德区舰队开始接收更新、更大的UB-II型潜艇(英语:German Type UB II submarine)。UB-2号在诺伊曼上任大约一周后便被转移到波罗的海的库尔兰区舰队()。在库尔兰服役期间,该艇执行了多项行动,以确保利鲍周边的波罗的海沿岸安全,并对哥得兰沙岛至厄塞尔岛之间的海域实施监控。诺伊曼的艇长职务于4月由海军中尉托马斯·比贝尔接替,后者又于7月被哈拉德·冯·凯塞尔林克中尉取代。12月初,凯塞尔林克调任UB-36号(英语:SM UB-36)艇长,而UB-2号则被转配至潜艇培训学校。执行培训任务的潜艇都是“经过战争损耗的艇只”,已不再适合服役。

战争结束时,协约国要求所有德国U艇驶往英国哈维奇正式投降。但UB-2号被视为不具备适航能力的八艘U艇之一,从而获准留在德国。该艇最终于1920年2月3日由斯廷内斯(德语:Hugo Stinnes Schiffahrt)拆解报废。

相关

  • UpToDateUpToDate, Inc.(bip)是威科集团的 Wolters Kluwer Health部门下的公司,其主要产品是UpToDate,是可以提供照护点(英语:point-of-care)医疗资讯的软件系统。也在中国大陆推出了UpToDa
  • 公元前5世纪前500年至前4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5世纪。按史记,在前476年,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始。
  • 热冬果热冬果,相传由唐朝的宰相魏徵所创造。上百年来兰州人喜食街头小吃。兰州地气干燥,热冬果乃冬季下火之佳品。做法极为简便:将年冬的梨子去核,切小块,放入热水中,与花椒同煮至透熟。
  • 王嘉 (五胡十六国)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王嘉外貌丑陋,在东阳谷穴居,教授弟子数百人。石虎末年,王嘉来到终南山和倒兽山隐居。苻坚多次征召他,但都被王嘉拒绝。姚苌攻入长安后,逼迫王嘉跟随自己。
  • 日本三大妖怪日本三大妖怪有各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日本民间说法的玉藻前、酒吞童子、大天狗,另一种说法是多田克己(日语:多田克己)的鬼、河童、天狗,还有一种则是小松和彦说的玉藻前、酒吞童子、
  • 原产地证书原产地证书(英语:Certificate of Origin,简称CO)是证明货物原产地和制造地的文件,同时也是各货物进口国海关征取货物关税时的依据。原产地证是出口国的特定机构出具的证明其出口
  • 油麻菜籽 (电影)《油麻菜籽》(英语:)即依据台湾作家廖辉英所撰写的小说《油麻菜籽》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故事剧情描述台湾女性的传统妇道观念,宛如“油麻菜籽”一般仅能随遇而安,永远逃
  • 正能量定理在广义相对论里,正能量定理(在微分几何里常被称为正质量猜想)被表述为:假设主能量条件即渐近平面时空(英语:Asymptotically flat spacetime)的质量为非负,而且仅在闵可夫斯基时空里
  • 金沙河 (辉发河)金沙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桦甸市西部,是辉发河左岸支流。河名为满语“奇尔萨”(满文:ᡴᡳᡵᠰᠠ,转写:)的音转,意为“沙狐”。金沙河发源于桦甸市西北部八道河子镇黑峰顶子山
  • 斑海马斑海马(学名:)为海龙鱼科海马属的鱼类,俗名三斑海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新加坡、南洋群岛的沿海、台湾岛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洋和中国各海域。本鱼体形较大,体长10-18公分;背鳍软条20-21枚;臀鳍软条4枚;胸鳍软条17-18枚。体环11+40至41个。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脊,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