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蟾科

✍ dations ◷ 2025-10-15 15:19:21 #无尾目,龟蟾科,澳大利亚两栖类

龟蟾科 Myobatrachidae,无尾目 Anura下的一个科,见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龟蟾科的成员体型大小上差异较大,有身长小于1.5厘米(0.59英寸)的,更有12厘米(4.7英寸)的澳大利亚第二大的巨型斑蟾 。龟蟾不是陆栖就是水栖,并没有树栖的。

龟蟾科的胃育蛙(属:溪蟾属 )养育下一代的方式在动物界中非常独特。雌性蛙在产下的卵受精完成后会吞下受精卵,而到雌蛙吐出来的是已经发育成熟的蛙。袋蟾 在其身体侧边有像袋鼠的育儿袋,雄性会保护受精卵直至其孵化为蝌蚪,并引导蝌蚪躲进袋中。蝌蚪会在袋中孵化成蛙。另外汀蟾属 的雄蛙会将自己埋在受精卵的附近以保护受精卵。

许多种类的龟蟾已适应滑动以帮助它们在半干旱或季节性干旱时期生存下来,而古氏龟蟾 和圆旱蟾 则选择离开,并张卵子产在具地面几英尺深的湿沙中,而非水中。这两中品种的蛙并无蝌蚪期,受精卵孵化后直接就是微型的蛙。

龟蟾没有树蛙的黏性脚趾。龟蟾科下分为三个亚科:汀蟾亚科Limnodynastinae,龟蟾亚科 Myobatrachinae和溪蟾亚科 Rheobatrachinae。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其余各自产卵习性的不同。汀蟾亚科雌性蛙会用其手搅动其皮肤上的化学物质以产生泡沫,形成一个泡沫巢。巢可以浮于水面或在陆地上。溪蟾亚科下分的两种胃育蛙都会在胃中哺育下一代。更详细的分类见下文“分类”一节。

龟蟾科下分为三个亚科:龟蟾亚科 Myobatrachinae,汀蟾亚科 Limnodynastinae和溪蟾亚科 Rheobatrachinae。尽管大多数学者都将这三组蟾分为三个亚科,但仍有分类学学者会认为这是三个独立的科。


相关

  • 尿素酶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反应:脲酶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得到脲酶的结晶,并用
  • 威廉四世威廉四世(William IV,1765年8月21日-1837年6月20日),自1830年6月26日起担任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和汉诺威国王,至死为止。威廉四世是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乔治四世的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即桂枝汤与麻黄汤各自剂量减半(精确而言是1/3的剂量)而合成之汤剂,故名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治太阳症之药方,症状的表面上看,如得到疟疾般寒热交替发作,但发热时间
  • 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满语:ᡤᡠᠸᠠᠩᡩᡠᠩ ᡤᡠᠸᠠᠩᠰ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穆麟德:guwangdung guwangsi uheri kadalara amban),始设于明朝时期,总管两广(即后世广东
  • 开平开平可以指:
  • 都特利语都特利语(डोटेली)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支,世界上大约有80万人使用 ,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尼泊尔 。 传统上,它被认为是尼泊尔的西部方言,并以天城文书写。 根据2015年颁布的尼泊
  • 南瓜派南瓜派(英文:pumpkin pie),或称南瓜馅饼,是一种西式水果馅饼 ,属于甜点分类, 馅料主要材料是加香料的南瓜;南瓜派是象征感恩节和秋天最具代表性的应时食物之一。
  • 高力豆沙高力豆沙又称雪绵豆沙、雪衣豆沙,是一种中国甜品,起源于北京。原料主要为蛋白和豆沙。制法是将蛋白打泡至企身,然后将豆沙搓成圆形,以蛋白包好油炸而成。是满族菜、东北传统甜口
  • 吸足蝠属吸足蝠属(吸足蝠),哺乳纲、翼手目、吸足蝠科的一属。吸足蝠科,仅1属1种,即吸足蝠。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
  • 盖罗尔德湖坐标:47°29′29″N 11°13′17″E / 47.49143°N 11.22148°E / 47.49143; 11.22148盖罗尔德湖(德语:Gerold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州负责管辖,处于加米施-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