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藏缅语

✍ dations ◷ 2025-11-28 19:27:24 #原始藏缅语

原始藏缅语(英语:Proto-Tibeto-Burman language,缩写:PTB),是一种祖语,分支自原始汉藏语,为藏缅语系的共同先祖。原始藏缅语的学说,最早由白保罗与马蒂索夫(James Matisoff)所提出。

许多语言学者认为不包含汉语的藏缅语族形不成汉藏语系下的单系群,因此原始藏缅语等同于原始汉藏语。

构拟因语言多样性过大而复杂化,许多语言描述不足,且大多数语言缺乏词形变化,还经历过千年为单位的与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以及与其他语系语言的剧烈接触。只有少数几支,如缅彝语群的祖语构拟得比较顺利。白保罗称自己的方法为“远程构拟”,是通过比较远缘语言来进行构拟,重点是近古藏语、景颇语、书面缅语、加罗语和米佐语。:434同源词的声母辅音倾向于维持相同的调音部位和调音方法,但浊音和送气常常不可预测。:425–426Matisoff将这归咎于前缀的影响,而前缀本身则丢失且常常不可恢复。:16构拟还是“多形”的,常常要假设许多不同形式的词根,以解释后代语言中自相矛盾的反映。:3, 16这种构拟常被同领域内其他专家猛烈批评。:91-124

与其他假设原始汉藏语故地位于华北黄河河谷的假说相反,:10317–10322马蒂索夫 (1991,:469–5042015)认为原始汉藏语故地位于喜马拉雅高原上的某处,并给出了原始藏缅语最早分化的可能时间——公元前4000年,大致与原始印欧语的年代相同。语言多样化在随后使用者向不同河谷的下游迁徙时激增。

原始藏缅语音系摘自Matisoff (2003),其中大部分都基于早些时候白保罗的构拟。

原始藏缅语有至少23个辅音(Matisoff 2003:15)。部分原始藏缅语的后代,特别是羌语支,发展出了十几个擦音和塞擦音。

Matisoff认为原始藏缅语韵尾也可以有鼻音、塞音和流音。

在Matisoff的原始藏缅语构拟中,元音可被分为基础元音和长元音。现代藏缅语从5个元音(书面藏语和景颇语)到十几个单双元音(彝语支和羌语支)都有(Matisoff 2003:157)。Matisoff (2003)还注意到经历过大幅简化或限制韵尾辅音的语言倾向于有更多元音。开前不圆唇元音*a是藏缅语族中最普遍、最稳定的元音。

Matisoff (2003)将白保罗的双元音重新解释为长元音。

据Matisoff,汉藏语系韵尾塞音与鼻音经历了4个阶段的弱化与丢失(Matisoff 2003:238-239)。

原始藏缅语是主宾动语序,SOV语言。

大部分现代藏缅语仍保持SOV语序。不过,因为东南亚语言联盟内句法的趋同演进,藏缅语族中克伦语支、姆语支和白语支3个语支变为SVO语序。汉语族也发生了这次句法重组,斯科特·德兰西(Scott DeLancey) (2011)认为这是克里奥尔化的结果,是周朝剧烈语言接触和多语化的结果。:51-64

据詹姆斯·马提索夫。原始藏缅语音节一般包含下列结构(Matisoff 2003:11-13)。

(P2) — (P1) — Ci — (G) — V(:) — Cf — (s)

下面是藏缅语族语言音节结构改变的类型(Matisoff 2003:155)。(注释:“倍半音节”或“次要音节”是由詹姆斯·马提索夫提出的概念,意为“一个半音节”。)

下面是音节结构改变的来源(即反向排列)。

罗杰·马什·布伦奇(Roger Marsh Blench) (2019)认为原始藏缅语没有倍半音节结构,今日汉藏语的倍半音节性是从南亚语系通过语言趋同借来的。

据James Bauman、无我和Scott DeLancey等许多学者,原始藏缅语有一套动词一致系统。动词的一致在汉语、藏语、缅彝语和大多数其它分支中都消失了,仅保留在基兰特语支中。这现象尚待解决,因此原始藏缅语动词一致系统被罗仁地等人抨击。:298–315

Matisoff假设下列派生前缀。

其他可能前缀还包括*l-和*d-。

书面藏语中,s- -n和s- -d是可数化环缀,用于亲缘关系词组中(Matisoff 2003:453)。

据Matisoff,原始藏缅语有3种齿音后缀:*-n、*-t和*-s,它们分布极广,但它们的句法功能难以构拟(Matisoff 2003:439)。后缀*-s、*-h和*-ʔ常发展为声调(Matisoff 2003:474)。

白保罗和詹姆斯·马提索夫构拟了原始藏缅语的部分词汇。Matisoff的原始藏缅语构拟目前被引用得最多,最新一版已出版构拟是《汉藏语系词源词典与词库》 (2015)。其中“多形”以⪤标记。

原始藏缅语之后分支出古藏语,古缅语,西夏语等三支。

原始藏缅语基本词汇::291–318

其他藏缅语族的祖语构拟还有:

相关

  • 国际色彩联盟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是在1993年由八家公司发起成立的,旨在创造通用的色彩管理系统,并使之可以通行于不同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国际组织。目前的ICC
  • 蒙格埃尔बाप तहसील蒙格埃尔(Munger),是印度比哈尔邦Munge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8731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87311人,其中男性100374人,女性86937人;0—6岁人口28076人,其中男1
  • 剑山大蛇剑山大蛇(日语:剣山の大蛇)是生存于德岛县剑山附近的一种蛇类神秘生物。1973年5月,剑山山麓的美马郡穴吹町(日语:穴吹町)(现在的美马市)市町村议会(日语:日本地方议会)议员在山中工作时,
  • 传承 (歌曲)《传承》(马来语:)是一首马来西亚语爱国歌曲,拿督苏迪曼(英语:Sudirman (singer))的代表作品之一,赛哈伦填词,歌颂捍卫国家的战士,被喻为“永垂不朽”的爱国歌曲,于1982年收录在专辑《永恒(马来语:Abadi (album))》。2014年马来西亚独立57周年的国庆主题“这里是爱诞生的地方”(Disini Lahirnya Sebuah Cinta),就是引用这首歌曲的歌词。
  • 大帝大帝一词起源有:明治大帝·明治天皇在日本,关于翻译的问题,日文中对于被冠以“伟大”的王或国王则称“大王(日语:大王)”(日文:大王(日语:大王))而不称“大帝”,中文里则都翻译为“大帝”,例如英格兰国王阿佛列大帝与克努特大帝,日文则称“阿尔佛雷德大王”和“克努特大王”。至于该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大帝”的案例,有日本第122代天皇明治天皇自江户幕府手中夺回执政权建立大日本帝国后,获尊称为“明治大帝”、“睦仁大帝”。吴太祖大帝孙权唐高宗天皇大帝李治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刘䶮神袛中称帝者常常也称大帝,或者加上尊称“君”
  • 三平义中三平义中禅师(781年-872年),唐朝佛教禅宗高僧,俗姓杨,福州福清人,祖籍咸阳高陵(今陕西西安高陵)。修道于漳州三平山,人称三平祖师,或作三坪祖师,封号广济大师。三平偈:“即此见闻非见闻, 无余声色可呈君。 个中若了全无事, 体用无妨分不分。”唐代咸阳高陵(今陕西西安高陵)人,因父宦游,而在唐德宗兴元六年(781年)旧历正月初六日,诞生于闽地福唐,即今福建福州市福清县。年少聪明好学,“多穷经史,长于周易,博览儒、释诸典,过目不忘。”年十四时,旅经宋州(今河南商丘),投玄用和尚,出家。后参谒百岩怀晖、西
  • 穆斯塔法·伊沙克·布塞哈基穆斯塔法·伊沙克·布塞哈基(英语:Mustapha Ishak Boushaki,1967年2月7日-) 是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宇宙学学者和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有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引力透镜和广义相对论的替代理论。他于2021年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穆斯塔法·伊沙克·布塞哈基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并于1987年搬到蒙特利尔。他于1994年在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并于1998年在蒙特利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又来到女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3年毕业
  • 诺曼·贝林厄姆诺曼·贝林厄姆(英语:Norman Bellingham,1964年12月23日-),美国男子皮划艇运动员。他曾代表美国参加1984年、1988年和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皮划艇比赛,获得一枚金牌。
  • 第二代信徒在日本,第二代信徒(日语:宗教2世,罗马化:或日语:2世信者,罗马化:)是专指由有狂热宗教信仰的父母抚养下成长的儿童,他们可能因为特定宗教和家长的影响下被迫参与相同的宗教活动,并因为家长过度的宗教狂热而面临疏忽照顾(英语:Child neglect)、儿童虐待、心理、学业、金钱及自立等难题。尽管第二代信徒在日本是一个长久的社会问题,但日本政府被指责一直忽视第二代信徒的求助,直至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街头拉票活动中遇刺身亡,而被捕疑凶的背景为典型的第二代信徒才让日本主流媒体和政府开始关注相关
  • 张河桥乡张河桥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曾经下辖的一个已经撤销的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东平县东北部。该乡始建于1985年,2001年时并入接山乡(即今接山镇),存在时长共15年。先秦时期,今张河桥乡地域为遂国地,后为齐国吞并。汉代至北朝时期,张河桥乡一带属富城县。清代时分属东平州义德保、仁德保、北仁寿保三个保,民国时期属东平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张河桥乡大部属六区,而遂城、朝阳庄一带属五区。经过数次区划调整,1958年末,接山公社建立。张河桥乡驻地张河桥村原无居民,1975年,接山公社机关由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