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纳系统是1970年代由德国评论家瑟巴斯坦·莱特纳提出,是一种广泛有效使用抽认卡的学习方法。 它是以简单间隔复习的原理来实现,其中抽认卡以增加的时间间隔进行复习,以达到增强记忆,提升学习的效果。
在莱特纳学习箱中,根据学习者每个人的了解程度,将抽认卡进行分组。 学习者试图回想写在抽认卡上的答案。 如果他们回答正确,他们会将卡片移到下一组。 如果他们回答错误,他们会把它退回第一组。每个排在后面的成功箱组在要求学习者重新复习抽认卡时都会安排更长的间隔复习时间。 如莱特纳发表在他“如何学习学习”一书介绍的原始方法所述,重复复习的时间间隔表由学习箱中分组的大小决定。 一般分别为1,2,5,8和14公分。 只有当一个分组变满时,学习者才会再复习它所包含的抽认卡,并根据他们是否记住抽认卡,将抽认卡向前或向后移动到相对应的分组学习箱中。
假设有3盒名为“箱子1”,“箱子2”和“箱子3”的卡片。 箱子1中的卡片是学习者经常犯错误的卡片,箱子3包含他们非常熟悉的卡片。 他们可能选择每天一次学习箱子1的抽认卡,每3天复习一次箱子2的抽认卡,每5天复习一次箱子3的抽认卡。 如果他们学习箱子1中的卡片并得到正确的答案,他们会将抽认卡“晋级”到箱子2,在箱子2中的抽认卡片得到正确答案,则“晋级”该卡到箱子3。如果他们回答错抽认卡,则在箱子2或箱子3中的抽认卡就会被“降级”到箱子1,这迫使学习者将更频繁地学习回答错误的抽认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当这些困难的抽认卡仍然停留在前面几组中时,学习者可以专注于学习最困难的抽认卡。在理想的情况下,是可以有效减少学习所需的时间。
类似于莱特纳系统的想法已被应用到许多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和抽认卡软件中。 大部分软件都采用了所谓“电子抽认卡”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