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委员会 (俄罗斯)

✍ dations ◷ 2025-04-04 07:43:30 #各国国会上议院,俄罗斯联邦会议,1993年俄罗斯建立

无党派(170):

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俄语:Сове́т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Cобр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是俄罗斯联邦会议的上议院,于1993年设立。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联邦内85个俄罗斯联邦主体(包括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3个联邦直辖市、4个民族自治区和1个自治州)各派出两名代表组成委员会,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推派委任产生,并非民选产生。截至2014年1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共有170个席位。

联邦委员会始于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时任总统的叶利钦政府推行政府结构的改革备受当时地区选出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抵制,而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这段期间大会对叶利钦及其内阁把俄国陷入经济危机的不满与日俱增,进而阻止叶利钦意图制定俄罗斯联邦的新宪法,以苏联时代1978年的旧宪法来取代当今的宪法,日益紧张的危机之中在该年9月21日,叶利钦颁定1400号总统令,实际终止了讨论中的宪法改革并解散了人民代表大会,扩大了总统的执政权力。在总统与人民代表大会间爆发了文字和法令上的冲突之后,在1993年10月2至4日,总统叶利钦突然出动俄罗斯陆军,炮轰并攻占了立法机关所在地白宫。

紧接着叶利钦决定制定新宪法,由于对事件记忆犹新,叶利钦起草宪法时大幅增加俄罗斯总理的权限、副署权以及建立更强而有力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会议,把国会拆分成两院制并更名为联邦会议,由下议院国家杜马以及上议院联邦委员会所组成,由叶利钦一手拉拔起来的联邦委员会增加了地方的政治权力,特别是车臣共和国这种自治共和国,其精神与1978年的宪法精神相近,联邦委员会变成立法机关的一部分。

联邦委员会的成立程序是选举,而选举主要依据的系统是1993年10月11日生效的总统令1626号-俄罗斯联邦会议之联邦委员会选举办法,以及同年11月6日的总统令1846号-1993年俄罗斯联邦会议之国家杜马与联邦委员会选举规格之决议。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类似美国参议院,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的联邦主体推派两名代表,不像国家杜马把全国以数百人为基准划分选区,联邦委员会或多或少都反映俄罗斯各主体的民意,初建之时议题都在关注联邦政府是否能够也推派代表,并在该年首次的上院选举解决该问题,决议内容是被允许的,10月11日叶利钦决定颁布总统令1628号,规定首次参选的候选人都要至少在该州、自治共和国、边疆区、自治州、自治区或著联邦城市的总人口数获得2%,或著是25,000合格公民的连署,此举保存各地政治精英从政的机会,并规定在1995年全面改选。

1993年12月12日首次和国家杜马一起展开选举,以及修改俄罗斯联邦宪法,两个立法机关随着新宪法的通过而成立了,委员会的选举一位由联邦主体的立法机关推派,另一位则是联邦主体的政府推派,随后在1995年第一届国会任期届满,此后每四年改选。

然而这部宪法有重大的漏洞,也就是没说明“如何”选出上院议员,1995年宪政运行终于出现争端,各地的行政首长认为自己当然的行政权力当然可以在联邦委员会有一席之地,类似美国州长在国会参议员出缺时可提名国会参议员一样,在这段时间国家杜马正对俄罗斯的政策进行一系列严肃的审核,联邦委员会反道成为一个为地方向联邦政府关说的场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由普京继任总统,联邦委员会随之而来一些新的变革。

在2000年5月7日正式上任后,普京立下崇高的政治目标,他期许能够修法改变委员会,普京想到上议院都是地方首长推派自己的亲信或凭借裙带关系而当上议员的人,委员会极其愤怒地抵制普京的计划以维护其在联邦政治的地位,他们非常乐于发挥在莫斯科当局的影响力,并享有国会议员的豁免权,随着国家杜马威胁要改选委员会以及普京威胁公开地方首长的犯罪调查,委员会只好在2000年7月支持该法律,在他们的观点中新的克宫友好关系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个胜利在普京全力运作下成功,这些拥有议员和地方首长双重身份的官员在2002年初卸任。

2004年9月爆发别斯兰人质危机,普京总统开始了联邦系统的激进改组,地方直接民选的首长改由他直接任命,这个任命可以由地方的民意机关进行人事覆议权和罢免,此举使行政机关增加更多对委员会的控制,因为法律规定上院议员乃是由地方首长所任命。

从2000年后联邦委员会仍是个稳定的实体,然而批评者指普京的上议院改革既不民主更违反联邦的地方自治精神,改革只不过是为了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建立个橡皮图章,无异于当初苏联时代的苏联民族院。也有指是普京籍此削弱联邦委员会权威,增加个人权力。

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01条规定:“联邦委员会应选一人为主席。”主席官方的职责包含了主持会议、制定暨推动问题草案、发布命令以及咨询各委员会,在俄罗斯联邦会议做为一位上院议长的官方责任,就是负责签署决议给总统颁布或交由国家杜马覆议。

现任主席是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2011年上任。

和国家杜马不同的在于政党下辖的部门,委员会很明显的展现没有任何政党存在于上议院,2001年大约一百位上议员组成较为宽松的党团,几乎支持了时任总统普京全部的政策,然而在2002年更令人沮丧的是米罗诺夫胜选为主席后解散所有的党团,尽管民主国家最重要的并非共识,但做为国会上议院的联邦委员会难以凝聚出相当的共识,进而难以通过任何的决议案,法案反而是在和主席或各委员会辩论之后更容易通过,而议员本身被要求不要反应政党原有的意识形态强诸于议事之中,2000年的改革后委员会明显得向克林姆林宫当局靠拢,使得重要的法案轻易通过以满足克林姆林宫的要求。

依据第98条,所有委员会议员享有议员豁免权,可以使议员免于被拘捕、扣押以及搜索,联邦委员会在2007年针对法案做出修定,使得现在上院议员必须在服务选区居住满十年方可参选。

联邦委员会议员的地位在联邦法律被定义为:“国家杜马与联邦委员会同为俄罗斯联邦会议之成员。”

不同于俄罗斯的国家杜马和国家主体的立法机关,委员会并没有举行选举,反倒是甄选了地方上的政治菁英,和美国1913年美国宪法第十七修正案通过前的美国参议院一样。

依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95条之规定:“委员会之组成由各主体推派两名代表。”一位代表是由联邦主体的议会选举出,另一位则是由主体的行政首长推荐经过议会同意后任命,2000年之前每位联邦主体的首长会自荐为上院议员,又同时兼任地方上的职务,或推荐亲信出任,在普京继任总统后就施压于他们停止这种作为,禁止任何联邦主体的首长兼任上院议员。

然而委员会的组成仍不由国家来硬性规定,毕竟联邦委员会是作为上议院来代表各地方的民意。

2004年前联邦主体还可以上议院的议事程序反映他们的声音,这些反映的声浪有时候成为一股潮流,然而在2004年12月后新法通过,所有的程序都由联邦委员会主席来主导。

作为上议院,联邦委员会综观起来权责没有比下议院国家杜马还要来的多,基于联邦主义的精神来设计,其投票受限于地方政治菁英的严格监控,联邦委员会实际上难以做出较为激进的改变。

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覆议国家杜马决议的法律草案,联邦法律包含的预算、海关法规、金控以及批准国际条约,而委员会不可修定国家杜马的草案。

尽管实权未必比国家杜马来的多,联邦委员会有以下独享的特别权力如下:

关于通过联邦法案,必须要有上院议员的半数赞成,关于联邦宪法的相关修定必须要四分之三的议员赞成才能通过,如果无法覆议通过国家杜马的草案,两院得成立调解委员会以商议双方可接受的版本以再次交由两院覆决,联邦委员会的决议国家杜马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来否决。

联邦委员会最大的批评来源在于,作为一国之上议院却没有选举来甄选地方政治菁英,自从2000年时任总统的普京展开改革上议院权力,委员会不过是个克里姆林宫的橡皮图章,而非一国的独立立法机关,多数的上院议员甚至包含前任的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都和普京为首的统一俄罗斯党结盟,尽管从制度面而言政党不应该介入委员会的事务,从谢尔盖米罗诺夫在2002年任职后,克林姆林宫和主席以及各个上院议员展开密切的会谈,这意味着每次的决议都会以悬殊的差距通过执政党的议案,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通过克林姆林宫当局的法案。

反对者也着眼点于委员会的召开,会议通常只有一天至多两周,每次的立法都相当的仓促,而且以一面倒的姿态通过,导致克林姆林宫被抱怨施压于委员会而快速通过法案,而且是直接向委员会的议员和主席该如何投票,出身左翼的国家杜马议员感叹普京已经牢牢掌握上议院和他们分庭抗礼。

2004年普京重组国家主体的行政体系,主体的行政首长经由克林姆林宫任命后交由当地议会进行人事同意案,支持联邦制的人批评总统掌控构成上议院的国家主体单位,在此之前叶利钦就有想要改组上议院的选出方式,然而双方发生争执,从这点看来普京的作为比叶利钦的作为更加把权力集中于总统身上,并且把国家主体的心声掩盖过去了,然而普京的支持者批评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叶利钦初期也是任命州级单位的国家主体,为何到普京全面任命国家主体的首长反要受到批评。

相关

  • 爱琴海坐标:39°15′34″N 24°57′09″E / 39.25944°N 24.95250°E / 39.25944; 24.95250爱琴海(希腊语: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土耳其语: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尔
  • 尼可罗·帕格尼尼尼可罗·帕格尼尼(意大利语: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
  • 山崩山体滑坡(英文:Landslide),又称山崩、山泥倾泻或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响下块体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坍方现象。若是土体坍方时,混和雨水或河水则演变成土石流。地滑又称走山,是融合岩
  • Ce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铈(化学式:Ce2O3),是稀土元素铈(Ⅲ)的氧化物,为白色固体,实际上是一个组成在CeO1.50~1.53的非整比化合物。难溶于水和碱,可溶于酸。它不如二氧化铈(CeO2)常见。由二氧化铈在
  • 鲁凯族鲁凯族(鲁凯语:Drekay),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先以“ツアリセン”为鲁
  • 六和高中桃园市私立六和高级中学,全名为六和学校财团法人桃园市六和高级中等学校,简称六和高中,为一所位于台湾桃园市平镇区的私立高级中学。1956年创校,2001年迁移校址至今。早年称为“
  • 东帝汶大屠杀东帝汶大屠杀指的是1975年至1999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在美国支持下,入侵并占领东帝汶之后以“平定战役”为名施行国家恐怖主义,大量杀害东帝汶反抗分子。这已被认定为群体灭绝罪行
  • 清州市清州市(朝鲜语:청주시/淸州市 Cheongju si */?)是韩国忠清北道的一个市级行政区,亦为该道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清州市总面积940.3平方千米,人口超83万。清州市是有“东亚文化之都
  • 动员征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动员征集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下属局,负责动员征集工作。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6年1月组建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中央
  • 卡罗来纳省美国卡罗莱纳省(英语:Province of Carolina)是英格兰,后来是大不列颠殖民地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卡罗莱纳在现时北卡罗莱纳州所在地建立。卡罗莱纳后来南扩,最大时达到现今的北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