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

✍ dations ◷ 2025-08-13 03:25:10 #芳香
芳香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轭系统具有特别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现。一般认为在这些体系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在由原子组成的环形结构上运动(离域),这些环形结构含有单键和双键相间,离域的结果是环键的键级趋于均化,给予体系稳定作用。芳香性的理论最初由凯库勒发展出来,是以六元的苯分子为原型建立起来。理论中的苯有两个共振形态,并有单键和双键相间,但理论上的两种苯(环己三烯)衍生物的这类异构体在实际上无法检测或分离出来,苯事实上是这两个异构体的“杂化体”,并且具有不考虑电子离域时无法解释的稳定性。右上图中的双箭头于化学中代表共振的意思,但不代表该分子会变成那两个形态,反而是指该分子处于该两个形态的混合状态。事实上,那两个形态都不能代表分子实际的形态,但指出了电子大概的分布。由此可见,分子真实的形态就是那两个形态的融合,而它所发出的电磁波波长就是该两个形态所发出的平均长度。用组成π键的电子密度分布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解释就是电子分布在分子的环的上、下。凯库勒最初在苯之中发现芳香性这特性,其后于1931年才有人以量子力学来解释此现象。当年亦证实芳香性之中的π电子的数量必定是4n+2的定律,并肯定芳香族分子的环必定是平面的。被分类为芳香性的化合物通常有以下的条件:苯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它适合以上所有条件,并且有6个离域电子(即n=1)。有4n+2个π电子的化合物通常都是芳香性的。环丁二烯只有4个离域电子,所以不属于芳香性化合物。这些只有4n个π电子而又具近似平面结构的环状化合物称为反芳香性化合物。非芳香族的有机物就叫做脂肪族,脂肪族没有芳香族具有的特殊的共振稳定作用。在受到与平面垂直的外磁场作用时,离域的π电子环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屏蔽区与去屏蔽区,可在核磁共振结果上显示出来。在商业中最重要的芳香化合物就是苯和甲苯,每年产量极高。从石油中得到的苯和甲苯可用来做其他极有用的日用品材料,包括苯乙烯、苯酚、苯胺及尼龙。芳香性化合物大致可分为:简单的芳香化合物、多环芳香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之中组成环的原子不仅包括碳,还包括氮、氧或硫等原子,例如五元的吡咯、呋喃和噻吩、六元的吡啶、多环的吲哚、喹啉等。多环芳香化合物中有一类多环芳香烃,其分子由超过一个不包含杂环或取代基的芳香环融合在一起并同时分享两个碳原子所组成,当中有一些是致癌物质。例子有萘、蒽、菲。芳香烃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当中都包含简单的芳香环,例如DNA(包含嘌呤、嘧啶等)、三硝基甲苯(含苯环)、乙酰水杨酸(含苯环)和对乙酰氨基酚(含苯环)等。

相关

  • 关节僵硬关节僵硬(英语:joint stiffness)可能是关节活动时产生疼痛的症状、或运动时活动范围变小的症状或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的医学征象(或简称“体征”)。
  • 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是压强的一种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单位符号atm。其具体数值有不同的定义。标准大气压一般定义为101.325kPa。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组织使用这一数值。在195
  • 硫化银硫化银(化学式:Ag2S),是银(I)的硫化物,标准情况下为黑色立方晶系晶体,难溶于水。自然界中主要以辉银矿和螺状硫银矿存在,也是银与硫化氢气体接触时表面生成的黑斑的主要成分。它有
  • 超鼠特攻《豚鼠特攻队》(英语:G-Force)是一部由杰瑞·布洛克海默制作、于2009年由华特迪士尼发行的美国3D电脑动画电影。它的故事作者是柯马克与玛莉安·伟柏力(英语:Marianne Wibberley
  • 燧石玻璃燧石玻璃,也称为火石玻璃,是具有高折射率和低阿贝数的光学玻璃。燧石玻璃的阿贝数是随意订定的,通常在50至55,但也可以更低一些,折射率则在1.45到2.00之间。由于它们的光学性能可
  • 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主题澳大利亚政府(英语:Government of Australia)是君主立宪联邦议会制国家澳大利亚联邦的政府,通常也被称为“澳大利亚政府”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澳大利亚联邦成
  • 大坪期大坪期(Dapingian)是奥陶纪的第三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70–467.3百万年前。
  • 幽冥蚁亚科幽冥蚁亚科(Haidomyrmecinae),英文俗名"Hell ants",为一已灭绝的蚁科亚科,产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白垩纪琥珀。该亚科首次于2003年建立,但其分类地位常被更动为族(幽冥蚁族 Haido
  • 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英语:Chemical Reviews,通常缩写为Chem. Rev.)是一本同行评审的科学杂志,由美国化学会于1924年创刊并发行至今。如其名称所示,该杂志发表某一领域内的综合性的批判性
  •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是中华民国的二级法院之一,属于行政法院,以最高行政法院为上级审法院。1930年代初,《行政诉讼法》及相关组织法公布施行。1933年正式成立行政法院,当时的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