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子姓,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因封地为“比邑”(今山西汾阳),故称其“比干”,商纣时宰相,文丁之子、纣王的叔父,为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周朝尊为“国神”,唐太宗追赠太师,谥忠烈,元朝加封为仁显忠烈公,道教界尊为文曲守财藏真福禄真君,简称守财真君、文财真君、财禄真君等,被视为财神。比干与儿子林坚是林姓的始祖。
比干是殷商宗室,为帝喾高辛的后代,是商天子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幼年聪慧、勤奋,官至少师(宰相)。
湖南卫视整理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深入研究发现,比干之死与史记上纪载有出入的证据逐渐增多,现存有些比子庙中的碑文,显示其比纣王还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纣王所杀,虽不能说是铁证,但已构成疑点,而所谓比干因谏言剖心而死是到春秋时期才有纪载,已经相隔甚远,且诸多文献表明随着历史推演,纣王的纪录越来越残暴,新增的情节也越多,不能排除后人丑化的可能。到了战国时期又有了类似于屈子的说法,是比干其实是投水而死。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也曾考证提出一说,认为比子是纣王叔父,同时又是周武王舅父,这种特殊身份让他在交战的商、周双方担任了调停人的角色,然而最后调停失败而双方开战且比子死于乱军之中,周武王只能草草先在战场掩埋尸体,等灭亡商朝战后才重新修大墓,这也符合和解释了战后周武王修比子墓的纪载。
明代著名作家陆长庚(一说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比干为不世出的贤人,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也就是一颗天生有七个洞的珍奇心脏,后忠臣比干因直谏纣王,而开罪于纣王、妲己。
比干接连三天三夜不离宫廷的摘星台,斥责妲己祸乱天下,并要纣王改过自新,以振朝纲,再加上曾经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九尾狐化身)记恨,他对纣王说:“不修先王的典法,而用妇言,大祸不远矣!”后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为纪念比干,后人将摘星台改称“摘心台”,现存淇县。
比干因姜子牙的法术保护,服食神符后可以保护五脏六腑,剖出心脏后仍然不死;但剖心后若在路上遇见人卖空心菜,忠臣比干须问“人若是无心如何?”若菜贩回答“无心还活”,则比干可保不死;若菜贩回答“无心即死”,就会立即毙命。
结果比干遁走途中,听得一女菜贩言“人无心即死”,登时一命呜呼,并获誉为“亘古第一忠臣”。从此这种向路人征询意见为占卜的方法,则称为比干占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