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内留斯

✍ dations ◷ 2025-08-02 01:16:39 #1784年出生,1867年逝世,德国画家

彼得·冯·柯内留斯(1784年-1867年)是德国著名画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是一位杜塞尔多夫画廊的巡视员,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做为长子,为了帮助维持家境只得放弃继续学习绘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

柯内留斯26岁时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是为教堂进行装饰。1811年,他去罗马访问,很快和一群德国年轻的画家融合到一起,组成以宗教画为主的拿撒勒画派(拿撒勒是耶稣的家乡)。

在罗马,他和其他画家一起合作一些作品,回国后受聘主持杜塞尔多夫学院的重建工作,当时慕尼黑的巴伐利亚王储,后来的路易一世邀请他主持为收藏古希腊、罗马艺术品的格里陶德博物馆的装饰设计工作,他发现这个工作任务量非常大,只好辞去杜塞尔多夫学院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在慕尼黑工作。1825年,他成为慕尼黑学院的院长。

他在慕尼黑为许多建筑绘制壁画,为路德维希教堂所作的壁画可能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壁画。教堂神殿中画的《最后审判》高达20米,宽12米,其他的画如造物主、耶稣诞生、上十字架等也非常巨大。大约在1839年,柯内留斯离开慕尼黑到了柏林,受威廉四世的委托,为皇家墓室装饰,他著名的素描《启示录四骑士》就是为墓室壁画作的草稿。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作品了。

作为一个油画家,柯内留斯的技巧并不高,对色彩的运用也不高明,即使他的壁画的绘画技巧也并不高超,他的绘画风格遵循着意大利画家的精神,但受丢勒风格的影响,画面安排比较满,人物纤细,裸体轮廓不清晰,衣物褶皱有明显的哥特风格,这些在他的《最后审判》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柯内留斯虽然对颜色不敏感,但他有一种设计的气势和自信心,他的这种精神成为以后主导德国画家风格的主流,他的座右铭是“德意志具有一切”,充分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热忱。

在19世纪时,德国并没有自己的画派,在造型艺术上当时德国落后于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柯内留斯开创了德国自己的画派,令欧洲开始瞩目慕尼黑,1841年,英国在西敏寺举办了一次素描比赛,柯内留斯也受邀访问英国。

柯内留斯个子不高,但有一双鹰般锐利的眼和浓眉,浑身充满力量和气势,吸引了寻多年轻的艺术家在他的周围。


相关

  • CCL1CCL1(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是一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是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糖蛋白。CCL1与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8结合。CCL1对单核细胞,自
  • 国家情报局希腊国家情报局(希腊语:ΕθνικήΥπηρεσίαΠληροφοριών,ΕΥΠ,ethnikiypiresiapliroforion)希腊的国家情报机构,于1953年成立,其总部设在雅典。它的任务是维
  • 武陵山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四地,长度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梵净山;最高峰为凤凰山
  • 五甲中山高速公路为中华民国(台湾)第一条国道。1971年开工,1978年通车。全长374.3公里(汐五高架则为20.7公里,不包含其中),共有34个交流道(含端点)。随着国道三号及各地快速公路通车,2017
  • ɥ浊圆唇硬颚近音(labialized palatal approximant)是子音的一种,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ɥ⟩。产生的声音的差距接近两地在硬腭双唇。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
  • 藤森谦也阿尔韦托·藤森·藤森(西班牙语:Alberto Fujimori Fujimori,1938年7月28日-),生于利马,是日本裔秘鲁政治人物,1990年7月28日至2000年11月17日期间任秘鲁总统,拥有秘鲁、日本双重国籍
  • 卡纳比街卡纳比街(Carnaby Street)是英国的一条街道。位于伦敦西敏市的苏活区,邻近牛津街和摄政街。卡纳比街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卡纳比街是伦敦著名的购物街,特别是在时尚、服装领域有着
  •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英语:Colorado Springs)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第二大、美国第49大城市,也是艾尔帕索县的首府。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5年的估计,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约有人口36万98
  • 霍尔河霍尔河是俄罗斯的河流,位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乌苏里江的右支流,发源自锡霍特山脉西麓,往东北方向流进,河道全长453公里,流域面积24,700平方公里。
  • 补偿延长补偿延长(英语:Compensatory lengthening,又译补偿性延长、代偿延长)指元音后的辅音消失之后,元音发生延长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音节尾,或两个相邻的音节中。这种辅音消失触发的延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