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效应

✍ dations ◷ 2025-07-20 21:58:59 #光学,物理现象,散射

拉曼效应(英语:Raman effect),也称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一种光子的非弹性散射现象,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拉·拉曼发现,指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个原子或分子散射出来时,绝大多数的光子,都是弹性散射的,这称为瑞利散射。在瑞利散射下,散射出来的光子,跟射入时的光子,它的能量、频率与波长是相同的。然而,有一小部分散射的光子(大约是一千万个光子中会出现一个),散射后的频率会产生变化,通常是低于射入时的光子频率,原因是入射光子和介质分子之间发生能量交换。这即是拉曼散射。

利用拉曼效应产生的激光,称为拉曼激光。

拉曼散射可以分为两类:

1. 斯托克散射: 材料吸收能量,导致散射光子能量低于入射光子;

2. 非斯托克散射: 材料失去能量,导致散射光子能量高于入射光子。

相关

  • 音色音色(timbre)是音的特色。不同音色的声音,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响度的情况下,也能让人区分开来。同样的音高和响度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相和明度配上不同的色度一样。美国
  • 阿龙·贝克亚伦·特姆金·贝克(英语:Aaron Temkin Beck,1921年7月18日-),美国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的名誉教授。他是认知疗法之父,他开创性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
  • 黑洞黑洞(英语:black hole)是时空展现出引力的加速度极端强大,以至于没有粒子,甚至电磁辐射,像是光都无法逃逸的区域。广义相对论预测,足够紧密的质量可以扭曲时空,形成黑洞;不可能从该区
  • 明矾明矾(英语:Potassium alum,化学式:KAl(SO4)2·12H2O),又称钾铝矾、铝明矾、钾矾、白矾、生矾、羽涅或云母矾,可以用作净化水质、鞣制皮革、当作发粉或者代替硫酸铝作凡拉明蓝防染剂
  • 刘嗣绾刘嗣绾(1762年5月2日-1821年8月23日),字简之,又字芙初,号醇甫。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诗人、词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恩科顺天乡试举人。嘉庆十三
  • 弗林特弗林特郡(英语:Flintshire)是英国威尔士东北部的一个郡,面积共438平方公里,首府为莫尔德,北面为爱尔兰海,南面与雷克瑟姆接壤,西面为登比郡,东面为英格兰柴郡。人口为152,500人。该郡
  • 列季亚河坐标:58°05′20.5″N 31°32′39.6″E / 58.089028°N 31.544333°E / 58.089028; 31.544333列季亚河(俄语:Редья),是俄罗斯的河流,位于该国西北部诺夫哥罗德州,属于洛瓦季河
  • 日本分治计划日本分治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同盟国准备军事占领日本的计划。同盟国依据《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必须放弃自明治维新之后取得之日本四岛以外
  • 柳宽顺柳宽顺(韩语:유관순/류관순,1902年12月16日-1920年9月28日)被誉为大韩民国的圣女贞德。她原是梨花学堂(今日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 1918年3月1日在京城(今首尔)锺路区的塔洞公园参与
  • 鹿角兔鹿角兔是美国、德国等国类似兔形传说生物的中文统称。它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