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效应

✍ dations ◷ 2025-10-27 12:16:55 #光学,物理现象,散射

拉曼效应(英语:Raman effect),也称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一种光子的非弹性散射现象,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拉·拉曼发现,指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个原子或分子散射出来时,绝大多数的光子,都是弹性散射的,这称为瑞利散射。在瑞利散射下,散射出来的光子,跟射入时的光子,它的能量、频率与波长是相同的。然而,有一小部分散射的光子(大约是一千万个光子中会出现一个),散射后的频率会产生变化,通常是低于射入时的光子频率,原因是入射光子和介质分子之间发生能量交换。这即是拉曼散射。

利用拉曼效应产生的激光,称为拉曼激光。

拉曼散射可以分为两类:

1. 斯托克散射: 材料吸收能量,导致散射光子能量低于入射光子;

2. 非斯托克散射: 材料失去能量,导致散射光子能量高于入射光子。

相关

  • 管控功能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牛顿牛顿(符号为N,英语:Newton)是一种物理单位,是力的公制单位。它是以建立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艾萨克·牛顿命名。牛顿是一个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它是由kg·m·s−2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
  • 萨伊扎伊尔共和国(法文:République du Zaïre、英文:Republic of Zaire)是1971年10月27日到1997年5月17日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名。扎伊尔在葡萄牙语的意思为:“一条吞噬所有河流
  • 自燃点自燃温度(英语:autoignition temperature)或自燃点(英语:kindling point)指的是常压下,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点燃时,可燃物自燃的最低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燃,原因大部分
  • 何育杰何育杰(1882年-1939年1月19日),中国最早期的物理学家,也是教育家。字吟苜,浙江宁波人。1882年,生于慈溪(今宁波市慈城镇)。其父何麟祥,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先后任江西省新喻知县,贵溪
  • 包美圣包美圣(1958年-),是一位出生于台中市的校园民歌代表人物。1977年,包美圣在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时参加第一届“金韵奖”歌唱比赛并获得创作组优胜;随后,她与新格唱片签约并推
  • 马来亚联合邦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语:Persekutuan Tanah Melayu;英语:Federation of Malaya)成立于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个马来州属与海峡殖民地的槟城及马六甲所组成(不包括新加坡)。1946年至1948
  • 犹他美术馆犹他美术馆(Utah Museum of Fine Arts)是犹他地区最大的文化设施和美术馆,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犹他大学的校园内,靠近瑞斯-埃克尔斯体育场。犹他美术馆是一座州立和大学美术馆
  • 林安西林安西(1942年2月-),四川成都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林纪方之子。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来任职应用数学系教授。曾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1984年-1991年)、校长(1991
  • 札幌学院大学坐标:43°04′00″N 141°29′39″E / 43.0666°N 141.4942°E / 43.0666; 141.4942札幌学院大学(日语:札幌学院大学、英语:Sapporo Gakuin University)是一间位于日本北海道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