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子,名仲,一说名定,字子终,又称为田仲、于陵子、于陵子仲,战国时齐国人。出身田齐世家,曾讲学于稷下学宫。据传陈仲子为孟子弟子,梁启超认为陈仲子属于道家,钱穆则认为陈仲子属于墨家,亦有说认为其为农家。后世有托名伪作《于陵子》一卷。
陈仲子之兄陈戴在齐国为卿,有万锺俸禄,但陈仲子认为此为不义之禄,因此与妻子隐居于陵,因此号为“于陵仲子”。陵一说在齐国境内,一说在楚国。《孟子》记载,当陈仲子知道自己吃的鹅肉是其兄所赠后,便厌恶的吐掉了。陈仲子此后名声远播,赵威后曾说陈仲子上不臣服君王、下不治理百姓、中不交往诸侯;楚王曾以重金邀陈仲子为相,但陈仲子在其妻劝说下拒绝。
孟子曾与匡章谈论陈仲子,匡章称陈仲子为诚信廉洁之士,孟子也称陈仲子为齐国名士中的巨擘,但孟子并不认同陈仲子为廉洁之士,并批评了陈仲子的思想与行为。明代《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中关于陈仲子的故事,便由《孟子》此段记述改编而来。
《荀子》书中可见荀子对陈仲子的诸多批评,将其视为欺世盗名之徒。《韩非子》中则记载一段陈仲子与宋国人屈谷的对话,认为陈仲子不仰赖人生活,却也无益于国家。
陈仲子有《于陵子》一卷十二卷传世,多认为是后世托名伪作,作者可能是明代姚士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