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特鹰

✍ dations ◷ 2024-12-23 00:01:16 #IUCN绝灭物种,绝灭物种,隼形目,鹰科,巨型动物,已灭绝鸟类,更新世鸟类,1872年描述的鸟类

Haast, 1872

摩氏隼雕(学名:)或根据英文名称译作哈斯特鹰,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雕,目前已经在地球上绝迹,它们曾经生活在新西兰的南岛。毛利人称它们为Poukai(英语:Poukai)与Hokioi(或hakawai),Hokioi这个经常被引用的名称则是与虚幻的鸟类新西兰鹬有关连-特别是它们已经绝种,栖息在南岛的亚种。哈斯特鹰也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最大的鹰科动物。

雄性的哈斯特鹰重9至10公斤,而雌性的哈斯特鹰则重达10至15公斤。它们的翼展最长约2.6至3米,以重量来说是相对较短的,最大的金雕及虎头海雕的翼展可能与哈斯特鹰相当,不过这有助于它们在新西兰的密集树林中猎食。有时哈斯特鹰被描述成进化成不具飞行能力的鸟类,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倒不如说,哈斯特鹰代表着鸟类从古代滑翔飞行的模式朝向较高翼负载与可操纵性的演化的起始。因为拥有强壮的足部,翅膀上也有结实的肌肉,所以哈斯特鹰即使有着庞大的体重,它们在地面上,也可以借由一个跳跃就起飞。

哈斯特鹰的尾部几乎可以确定是相当长的,可以达到50公分,它们宽阔的尾部进一步增加了可操纵性并提供额外的升力。雌性哈斯特鹰的身长也许可以达到1.4米,站立时的高度约90公分,甚至可能稍微超过90公分。

哈斯特鹰以巨大的、不具飞行能力的鸟类为主食,包括体重可以达到哈斯特鹰15倍的恐鸟。它们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来攻击猎物,经常是用一只脚的爪来抓住猎物的骨盆,并以攻击头部或颈部来杀死它们。哈斯特鹰巨大的嘴部用来撕裂内部的器官,并且使得猎物失血而死亡。因为缺乏其他大型的掠食者或食腐动物,一只哈斯特鹰可以轻易地在几天中独占一只巨大的猎物。

早期新西兰的人类(毛利人约在1000年前抵达新西兰)大量以体型巨大且不会飞行的鸟类为食,包括所有的恐鸟,最后导致它们从地球完全消失。这也使得哈斯特鹰在1500年左右因为食物的来源逐渐减少而灭绝,也可能是遭到人类猎捕:以大型不会飞行的鸟类为食的巨大掠食者被认为会威胁到毛利人,因为哈斯特鹰可以杀死重400公斤的恐鸟,所以一个成年人也是可以猎捕的对象。

一位知名的探险家查尔斯·道格拉斯(Charles Douglas)宣布他在新西兰的旅行时,曾经在兰斯伯拉河(Landsborough River)河谷遇到两只巨大的猛禽(很可能在1870年代),并且射杀及将它们当成食物。这些鸟或许是哈斯特鹰最后的残存,但其可能性非常低,因为在500年间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哈斯特鹰的数量,而且19世纪时毛利人的知识相当确定它们不曾被目击过。尽管如此,查尔斯·道格拉斯对于野生动物的观察是大体上是可靠的,所以一个更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翼展3米的可疑鸟类的体型是被高估了,它们其实是。这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一种�(体型最小的鹰),也是一种掠夺者。虽然它们估计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灭绝,不过因为它们的觅食习性,所以这种�是最有可能的候选者。

直到后来人类的殖民活动开始后,唯一在新西兰发现的陆栖哺乳类是3种蝙蝠,其中1种最近已经绝种了。没有哺乳动物及掠食者的威胁,鸟类占据了新西兰主要的动物生态位。恐鸟是草食性动物-类似鹿或牛-哈斯特鹰则是掠食者,类似处于食物链最顶点的虎与棕熊等顶级掠食者。

DNA分析显示哈斯特鹰最接近的种是体型较小的小雕与靴雕(同属于真雕属),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巨大的楔尾鹰(Wedge-tailed Eagle)。一旦确认,哈斯特鹰可能以被重分类。哈斯特鹰可能是在700,000至1,800,000年前从这些小型的鹰类中演化出来的。它们的体重经过这段时期后,增加了10到15倍,这种体重上的进化是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最快与最巨大的。这可能是因为存在着巨大的猎物与缺乏其他巨大掠食者竞争的缘故。

恐鸟在乔治·亨利·摩尔(George Henry Moore)拥有的土地被发现后,德国地质学者哈斯特(Julius von Haast)首次将哈斯特鹰分类,并命名为。

相关

  • 磺胺美曲磺胺美曲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r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最早于1975年引入临床使用
  • 警示术语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PP2蛋白磷酸酶2(英语:Protein phosphatase 2,简称PP2或PP2A)是由PPP2CA基因编码的蛋白磷酸酶。PP2A存在于很多组织中,为异三聚体,属于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和多样
  • 隐生代隐生代是一个非正式地用来指地球和月球地质演化的最早一个时期,后来被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般定义为地球诞生之时,约45亿6717万年前至大量生物诞生的的5亿4100万年
  • 广安宫台南米街广安宫是一间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庙宇,创建于清治雍正元年,并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为台南市市定古迹。由于庙方拟有重建计划,该建物中之神像皆被移至附近之
  • 菜系菜系是指依据各地饮食风味差异对中国菜进行区分的体系,本身是当代出现的汉语新词。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国各地饮食差异,仅有物产、食材不同。至宋代经济繁荣,带动餐饮业,方使人
  • 塔皮奥·维尔卡拉塔皮奥·维尔卡拉(芬兰语:Tapio Wirkkala,1915年6月2日-1985年5月19日)是芬兰设计家和雕塑家。维尔卡拉被认为是芬兰在工业艺术领域开创新时代的领导人物。芬兰工业艺术在战后直
  • 克莱尔·布鲁姆克莱尔·布鲁姆,CBE(1931年2月15日-)是英国电影和舞台剧演员。克莱尔·布鲁姆出生在伦敦北部郊区芬奇利(Finchley),她是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的女儿,父亲是销售员。布鲁姆已经结过三次婚
  • 刘仪顺刘仪顺(19世纪?-1868年),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反清领袖,原籍湖南宝庆,后随父迁居四川宜宾县,白莲教徒。咸丰七年(1857年),在贵州思南起兵反清,军队叫白号军。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拥立自称崇
  • 野鲮亚科Garrinae Labeonini野鲮亚科(学名:Labeoninae)是鲤形目鲤科的一种鱼类,其下大约有30多个属。与其他鲤科鱼类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口唇和软组织结构上。 维基物种中有关野鲮亚科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