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扩散

✍ dations ◷ 2025-10-20 01:29:39 #核武器扩散
核武器扩散是指地球上越来越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且核物总数越来越多的状态,其带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相关变化和问题。垂直扩散指的是一个国家同时增加核武器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例如发生在冷战时美国和苏联之间;水平扩散指的是以往没有的国家拥有了核武。核武器是改变几千年来战争型态的革命性武器,其巨大的区域杀伤性能在瞬间带来巨大战略和战术效果,所以一方有核武而一方没有就是巨大的战力落差,此时有的一方不必真实使用只要威胁使用,便能带来“核讹诈”效果使对方在某些层面上屈服妥协。因此无核武国家在各种政治、军事、经济议题的矛盾中面对有核国,谈判伊始先天就居于不利地位,在对方的阴影之下,这造成了先天动机所有无核武国家都想持有核武以确保自己的立足点平等和长期利益。因为核武可小型化的特性也产生一种毒蝎战略,纵使只有少量核弹也无大型导弹或轰炸机,但使用恐怖攻击式的将其偷运至敌国大城市引爆,甚至早在和平时代就预先偷运,也能让大型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这使得大国在介入别国事务时将再三考虑,所以核武也是一种战略上非对称战争武器和反介入武器。而已经拥有核武的国家面对其他有核国依然有不安全感在于数量落差,若是首先遭到先发制人核攻击自己的核武都被毁灭就失去二次还击能力,反而让对方有诱因使用核战争,所以也有动机去最大化生产数量甚至比对方多,让对方知道一次性攻击毁灭己方所有核武是不可能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立后世界上多数国家加入,但是核扩散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因为该条约没有强制力也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者受到怎样处罚,通常违反者会受到利益相关大国带头的经济制裁和威胁发动战争摧毁核设施(例如巴比伦行动),但其中充满巨大双重标准和动态性,所以不扩散条约实际上只能被视为一种国际共识和舆论工具。其中印度的例子就是一个反证,当年印度也在西方威胁下发展核武,等到成功后反而国际只能接受并且撤除所有制裁(包含美国),这使得所有西方的制裁从此成为空话。冷战后只有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而原属苏联的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则将境内的核武器全部转移至俄罗斯,成为无核武国家。后续也导致了北朝鲜和伊朗的跟进,其中北朝鲜已经三次试爆成功,许多专家预估2020年之前北朝鲜已经可以部署十枚以上实战核武。

相关

  • 苔原气候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两大类型之一,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标记为ET。北半球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所覆盖,除南极洲沿海个别岛屿以外,基
  • 感质在哲学中,感质(英语:Qualia,/ˈkwɑːliə/或/ˈkweɪliə/;单数形式: Quale)的定义是主观意识经验的独立存在性和唯一性。Qualia这个词源自拉丁语中的形容词quālis'(拉丁语发音:.m
  • 混合语言混合语(英语:mixed language)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目前已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
  • 三角家庭三角家庭(法语:Ménage à trois)源于法语词,指3人发生性关系并住在同一屋檐下,按字面翻译为“三人家庭”或“三人行”。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此名称多指欧洲的夫妇
  • 皇帝罗马皇帝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最高头衔,是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最高领导人。在欧洲历史中,皇帝(拉丁语:Imperator;英语: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译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
  •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II)是化学式为FeSO4的无机化合物,最常使用的是它蓝绿色的七水合物。无水晶体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solid = -928.4 kJ.mol-1,标准摩尔熵S°solid = 107.5
  • 鄂木斯克鄂木斯克(俄语:Омск)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第二大城市,全国第八大城市,2018年人口1,172,070人。该市距离莫斯科2,235公里。在俄
  • 德国人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族群意义上的“德国人”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譬如,瑞士说德语的人早已形成了完全异于德
  • 本吉拉本格拉(葡萄牙语Benguela)是安哥拉西部滨临大西洋的一个港口。本格拉位于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之南,是本格拉省的省会。地理位置为南纬12度33分、东经13度25分。葡萄牙人于1617年
  • 中亚联盟中亚联盟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2007年4月26日提出的,为了创建一个类似欧盟的涵盖五个前苏联中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