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螺科

✍ dations ◷ 2025-09-07 01:41:52 #芋螺科

见内文

芋螺科(学名:Conidae)是海洋里腹足类软体动物的一科海螺,体型范围差别很大,从小型到大型。

芋螺科原来是一个亚科级(Coninae)的分类,名称原于其圆锥形的外貌,是芋螺总科的成员;而根据2014年的分类,现时的芋螺总科物种只包括过往属于芋螺科的物种,而现时的芋螺科物种原来都属于芋螺亚科。

截至2015年3月 (2015-03),本科包括有800个已辨识的物种,相比于林奈时的18世纪,当时只有30个已辨识的物种,到现在还有效。

这一科的海螺都是娴熟的掠夺性动物。这些物种的齿舌上有异化了的舌齿。这些舌齿连往含有神经毒素的毒腺,它们把形状类似鱼叉的牙齿伸出其嘴部,用以捕获猎物。

由于所有芋螺都有毒,它们也可能会螫中人类,因此处理芋螺活体时要小心处理,免得过不应接触。

根据Puillandre, Duda, Meyer, Olivera & Bouchet (2014)在《软体动物研究期刊(英语:Journal of Molluscan Studies)》()发表的分类,旧有的芋螺属分类被重新定义:作者们透过对本科329个物种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329个物种属于同一个科,但可再细分成四个属,分别是芋螺属()、属、属和属。作者们将本科所有已知物种的85%归为芋螺属,当中可再细分为57个亚属;而在Conasprella属内也可细分为11个亚属。

在1993年以前,本科就只有芋螺属一个属。到了1993年,Taylor et al.对本科的现有分类作大幅度修订,把芋螺科分为多个亚科,而这些亚科有很多本来是被归在Turridae之下。至于原来的芋螺属,被移到了芋螺亚科之下。

在2009年和2011年,这个科的分类基于分子系统发生学的结果(见下文)再作进一步变化:原来从Turridae科移到芋螺科的亚科被提升到科的地位。于是,芋螺科结果又再剩下本来就属于这个科的物种。

芋螺科海螺捕获猎物的毒液由肽的混合物组成,称作芋螺肽(conopeptides)。毒液由10至30个氨基酸组成,但偶尔也多达60个。每种芋螺科海螺毒液可能包含多达200个的药理活性成分。据估计,已经发现超过50000种芋螺肽,因为每种芋螺科海螺的毒液都不同。

现时人类被芋螺科物种毒死的纪录约30笔。


相关

  • 倭黑猩猩倭黑猩猩(学名:Pan paniscus),又名倭猩猩、僰猿、矮黑猩猩或巴诺布猿,是黑猩猩属下的两种动物之一,起先倭黑猩猩被认为和黑猩猩是同种生物,直到1920年代,才有人察觉两者的不同,而将之
  • Alveolata囊泡虫总门(学名:Alveolata)是一大类原生生物.囊泡虫类可分为4个门, 在形态上具有非常大的多样性,但根据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与基因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帕金虫属(Perkinsus)可能属于
  • 甲卡西酮甲卡西酮(英语:Methcathinone)α-甲基氨基苯丙酮,又称甲基卡西酮,是中国Ⅰ类精神管制药物、台湾第二级毒品。因类似浴盐,故俗称“浴盐”。甲卡西酮于1928年首次合成。1982年在列宁
  • 购物网络购物,简称网购,是电子商务的形式之一,消费者使用网页浏览器在互联网上直接从卖家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英国《每日电讯》于2013年8月初报道,有调查指出16%用户边看电视
  • 棒针编织棒针为编织毛线所用,一般是由二根棒子所组成,多以金属所造,再涂上银灰色。现在的棒针的一头多加上一小粒塑胶再注明棒针的粗细,根据不同的粗细还可分为不同型号的棒针。
  • 卡尔·路德维格·布卢姆卡尔·路德维希·冯·布卢姆(德语:Karl Ludwig von Blume,荷兰语:Charles Ludwig de Blume,1796年6月9日-1862年2月3日)为德国与荷兰植物学家。他出生于德国的不伦瑞克,毕业于莱顿大
  • 沈曾植沈曾植(1850年-1922年11月20日),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浙江省嘉兴府嘉兴县人,沈维鐈孙,蒙元史地学者、书法家、史学家、同光体诗人,“于学无所不窥”,朴学宗师。据《沈曾植年
  • 沙特干草原,是一种地理形态,年降雨量一般为 35 毫米 ~ 550 毫米,干草原有高等植物800多种,降雨量、植物种类都要比荒漠多许多。
  • 北投梅庭北投梅庭是台北市北投区的一栋日式宿舍,为建于台湾日治时期1930年代末期的高级民宅。于右任自1952年起常居住在此,作为避暑的别馆,且在大门门柱上题有“梅庭”两字。北投梅庭在
  • 中德广播公司中德广播公司(德语:Mitteldeutscher Rundfunk)是位于德国莱比锡的一个公共广播电视公司,也是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的九个加盟公司之一。播出地区是图林根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