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分子束方法

✍ dations ◷ 2025-10-21 23:00:32 #物理化学

交叉分子束方法是用来研究反应动态学的一种实验技术,由两个不同喷嘴喷发出两股不同的分子(或原子)束,在一高真空的反应腔中形成交叉,使分子或原子产生碰撞而散射。可以借此探讨化学反应中的分子动力机制,以及侦测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碰撞现象 。

在一个交叉分子束的装置中,首先必须先将两股汽化的分子(或原子)束的浓度,稀释至可以忽略其自己与自己在真空反应腔碰撞的浓度(通常真空腔中的压力仅有10E-8 torr)。如此一来,碰撞后生成物散射的方向、速度可以马上被侦测到,有时还会直接外接气态质谱仪,来测定生成物的质量。 这样一次便可直接得到生成物的动量、角动量及振动态的能量分布 。

交叉分子束技术是由 达德利·赫施巴赫 和 李远哲所发展与建立起来的。他们也因此而获得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这个分子束的技最早是在1953年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 Taylor 与Datz提出, 但是,达德利·赫施巴赫与李远哲改良了设计,并开始应用来研究气态的化学反应机制。

最早的交叉分子束的实验,主要是研究碱金属,如钾、铷、铯。当散射的碱金属离子撞击到热金属丝时,它们会迅速的游离,而产生一个小电流。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与敏感的侦测方法。 可惜的是,此方法只能用来侦测碱金属离子的化学反应。新的分析方法必须建立起来去研究其他非碱金属的化学反应。李远哲设计的新型交叉分子束方法则可以用以研究非碱金属,因此被称为“Universal Crossbeam”

热金属丝用来侦测散射粒子,可以侦测到散射角度分部,但是无法侦测分子的动能. 为了得到更好的动能分布,早期的交叉分子束仪在碰撞反应中心及侦测器之间摆了很多狭缝圆盘。利用控制圆盘的转动速度,让特定散射速度的分子通过狭缝,直达侦测器。 如此可得知分子的速度、角度分部以及散射分子的种类,便能逐步建立起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后来的改进有合并使用 四极质谱分析器(英语:Quadrupole mass analyzer) 去筛选有兴趣研究的分子, 或是 飞行时间质谱法(英语: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去简化动能的测量。这些改良大大的提高侦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增加了侦测的分子种类。

相关

  • 腐败腐败可以指:
  • KUNV昆津病毒(英语:Kunjin virus,缩写作 KUN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英语:Flavivirus),是一种西尼罗河病毒亚型,只分布在大洋洲。昆津病毒最早是在1960年从澳大利亚环
  • 水霉见内文卵菌门(学名:Oomycota)或卵菌纲(学名:Oomycetes),俗称水霉 (water mold),是一种与真菌很相似的真核微生物,不具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需将养分在体外分解后,再进行吸收。但根据亲
  • 莽语莽语(莽语:maŋ35、越南语:tiếng Mảng)是居住于越南、老挝、中国三国边境的莽族(又称“莽人”,该民族全世界总计约4500人)的本民族语言。Diffloth(2005)认为莽语归属于南亚语系卡西
  • 第29届金马奖第29届金马奖,由中华民国官方举办的华语电影评选活动,为1992年台湾与华语电影业界的年度盛事之一,于台北市国父纪念馆举行颁奖典礼。本届由《无言的山丘》获得最佳剧情片奖。颁
  • 世界各国和地区领导人连任限制列表全球各国和地区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或虚位元首等职务连任限制情况列表如下: 古巴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定的有具有特殊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遗迹和建筑。
  • 琼斯还原器琼斯还原器(Jones reductor)是一个可将水溶液中金属离子还原到很低氧化态的装置。其活性成分是锌汞齐。它可以用来制备铬(II)(Cr2+)和铀(III)(U3+)等离子的水溶液,这些离子在与空气接触
  • EmacsEmacs(/ˈiːmæks/,源自Editor MACroS,宏编辑器),是一个文本编辑器家族,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在程序员和其他以技术工作为主的计算机用户中广受欢迎。最初由Richard Stallman于1975
  • 黄崑滨黄崑滨(1929年-),人称崑滨伯,生于台湾台南县后壁乡(今台南市后壁区)的农民。种植稻米超过五十年。在2004年担任记录片《无米乐》的主角之一。2006年,他以益全香米(台农71号)得到第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