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敏·巴奈

✍ dations ◷ 2025-08-19 03:00:50 #1908年出生,1970年逝世,印尼作家

尔敏·巴奈(印尼语:Armijn Pane;1908年8月18日-1970年2月16日),已故印度尼西亚(印尼)作家,作家萨努西·巴奈的胞弟,也是荷属东印度时期文学杂志《新作家》的创办人之一。著有小说《枷锁》等文学作品,其中《枷锁》讲述一对夫妻貌合神离的关系,以及丈夫的婚外情,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却因为选材而遭到时人的责难。

尔敏·巴奈在1908年8月18日生于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打板努里(印尼语:Tapanuli)慕哇拉希朋义(印尼语:Muara Sipongi, Mandailing Natal)(Moeara Sipongi,今属北苏门答腊省曼代灵纳塔尔县),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七个兄弟姊妹。他的胞兄是作家萨努西·巴奈。他曾经在巴东石林潘和丹戎巴来的荷印学校(印尼语:Hollandsch-Inlandsche School),以及实武牙和武吉丁宜的欧洲人小学(印尼语:Europeesche Lagere School)读书,并于完成小学课程之后到爪哇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土著医师训练学校(英语:STOVIA)和泗水荷印医学院(印尼语:Nederlandsch Indische Artsen School)学医,却没有成功。之后他便转到梭罗的普通中学(印尼语:Algemeene Middelbare School)就读,并在同时把攻读方向改为文学创作,修读西方古典文学,直至1931年毕业为止。

巴奈在梭罗读书的时候曾经一度成为青年民族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青年(Indonesia Muda)的活跃会员,不过为了写作,不久后他就退出了这个组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当时的工作地点是巴达维亚和泗水;他也曾经在谏义里和巴达维亚的学生园(英语:Taman Siswa)学校任教。他在1932年便已经开始向《图书旗帜》杂志的文学专栏投稿,并在1933年联同该专栏的主编苏丹·达迪尔·阿里夏巴纳和诗人阿米尔·哈姆扎创办文学月刊《新作家》,兼任杂志社的秘书兼编辑,直至1938年为止;他还在1936年加入图书编译局。巴奈在这段期间创作的作品包括剧本《楞刚·甘扎纳姨娘》(,1937年)、诗集《生命中的生命》(,1941年)和小说《枷锁》(1940年)。

巴奈的小说《枷锁》被视为他对印尼文学最大的贡献。这部小说在《新作家》月刊发表之后所获得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当时很多人都会以两个理由批评故事的内容:一、故事本身非常不合理,角色的举措也异于常人;二、小说的内容离经叛道。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医生、医生的妻子和情妇之间的三角恋,没有说明角色的是非对错;对很多土著来说,这样的题材是很崭新的,也是很令人震惊的。不过巴奈也在这部小说中探索角色的情感,所以也有评论认为这部小说具有革命性。小说的主人公是土著,接受过现代教育;巴奈以独白的形式呈现出主人公遇到的困惑和徬徨情绪。不论在题材上,还是在风格上,这部小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巴奈早年创作的短篇故事和《枷锁》的主旨都是相似的。他在1935年发表的短篇故事《不值钱的东西》()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和《枷锁》很相似,同年发表的短篇故事《人生目的》则讲述一名年轻女子试图鼓起勇气,独自在未来生活。

部分论者认为,巴奈在1942年之前和之后所创作的作品在风格上颇有差异。研究印尼文学的荷兰学者A·德欧(英语:A. Teeuw)指出,巴奈在这段时期创作了几部剧本,不过在这几部剧本中,角色都没有表现出他们的困惑,以及他们内在的问题;在理想这方面,这些剧本和巴奈早年创作的作品是有差别的。他在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期间仍然是当地最活跃的剧作家,后来他把自己在这段时期创作的剧本辑录成书,名为《貌柔质刚》()。

有称巴奈是所谓“四五年派”的奠基者之一,不过他自己却不属于“四五年派”。1945年苏卡诺宣布印尼独立之后,他曾经先后担任《光谱》()杂志、《印度尼西亚文化杂志》()和《印度尼西亚》(;1948年至1955年期间任职)杂志的编辑,还担任过全国文化协商机构(Badan Musyawarah Kebudayaan Nasional)的秘书。巴奈在印尼独立后完成剧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主要讲述印尼独立后印欧人(英语:Indo people)在当地有何地位。此外,他还会以创办文化组织,撰写专著等其他方式为印尼文学界贡献。他曾经在专著中论述19世纪以来印尼华人社群的历史,以及印尼语的演变。

巴奈在1969年以自己对文学界的贡献获得印尼政府的表扬,却在几个月后(1970年2月)于雅加达逝世。

巴奈编撰的作品包括:

相关

  • 伊斯兰卫士信仰卫士(Ansar Dine)是马里的一个伊斯兰教极端组织。2013年被美国定为外国恐怖组织。这个行动将冻结该组织在美国管辖范围下的所有资产,并且禁止美国人和这个组织进行任何交易
  • 医疗用碘医疗用碘(英语:Iodine)是用以预防碘缺乏病,以及当作消毒药水之用,对于碘缺乏病的患者,可以予以口服或采肌肉注射,作为消毒药水之用时,可用于湿润的伤口,或手术前的皮肤消毒(英语:Skin d
  • 最低生活保障权最低生活保障权(right to an 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是基本人权之一,为确立一项勉强维持生活标准下吃食、穿衣与居住的最低保障权利。国际人权文书更深层次定义了食物权
  • 兵 (消歧义)兵可以指:
  • 胡佛水坝胡佛水坝(英语:Hoover Dam,又称Boulder Dam)是一座落于科罗拉多河黑峡谷(英语:Black Canyon of the Colorado)河段之上的混凝土重力式拱坝(英语:Arch-gravity dam),位于美国西南部城市
  • 1-萘硒酚1-萘硒酚是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7SeH。它可由1-溴萘的格氏试剂和硒反应,再经酸化处理得到。它可以和碘甲烷反应,生成1-甲硒基萘。1-萘碲酚是1-萘硒酚的类似物,化学式为
  • 埃德·阿金比伊艾迪奥拿·彼得·奥路华杜恩·"艾迪"·阿金比伊(Adeola Peter Oluwatoyin "Ade" Akinbiyi,1974年10月10日-)出生于伦敦哈克尼区,是英格兰出生的尼日利亚足球运动员。他现时效力英
  • 陈之淯陈之淯(1584年-?),字澹夫,号宜苏,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进士。工部观政,出官福建晋江县知县,万历四十四年(1644年)改湖州府教授,次年升南京国子监学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synthetic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5年达成的科学成就。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个在体外全合成且仍具有完整结构的功
  • 蝴蝶蓝蝴蝶蓝(1983年11月9日-),本名王冬,中国青海西宁人,祖籍湖南湘潭,现居北京。网络作家、当代小说家,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网络文学界游戏小说领军人物。2005年3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