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 (地质)

✍ dations ◷ 2025-05-18 12:42:58 #地质学

基质(matrix,groundmass)是混杂在较大岩石颗粒(称为“斑晶”)和晶体中的细小颗粒。也称石基。

如果石基为肉眼可辨的显晶质,则称为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岩浆在地球深处有一部分先结晶而形成斑晶,以后岩浆继续上升,由于冷却很快,岩浆来不及结晶或结晶得很小,从而形成石基。斑状结构多产生在浅成侵入岩中。

火成岩的基质具有细小的颗粒度,较大的晶体(斑)常常嵌入其中。这种纹理说明火成岩由岩浆经过多阶段的冷却形成。例如斑状安山岩在细小基质中会有斜长岩的大斑。此外在南非,钻石往往在的风化的黏土基质(金伯利岩)中发现,这种岩石被称为黄土(yellow ground)。

沉积岩的基质是一种细粒黏土或泥沙,且常常有较大嵌入颗粒。

所有的沉积物先处于一个不连贯的表面(如:沙、黏土、砾石和贝壳沉积),而且可能会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中。数百万年来第三纪早期海床的样本已很难找到。发现的样本稀缺且易碎(如伦敦黏土)。 但是,有部分例外样品。根据沉积岩年代越久越坚硬的规律,基质的原型很可能是岩石。

压力显然是新的沉积物聚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渗透水对这个过程有重要作用,渗透水会溶解部分水溶性物质,产生空洞。这个过程也起到了增加压力的作用,一些位于地表以下的岩石在黏结过程也受到温度的升高的影响。但是没有巨大的温度变化。

胶凝物质是最常见的石灰石或砂。贝壳、珊瑚等在被压缩后形成石灰石,这个过程很容易进行。被黏结的物质会规则的在其中结晶,在砂岩的方解石基质中常常包裹有沙砾。 由霰石转变的方解石和由方解石转变的白云石 ,在岩石中结晶的颗粒,通常也可以加快黏结过程。

相关

  • 横膈膜在哺乳动物的解剖学中,横膈膜(英语:Thoracic diaphragm)是一层骨骼肌薄膜,延展及肋骨底部。横膈膜将胸腔与腹腔相分隔,并对呼吸执行重要功能。解剖学中的膈膜(英语:Diaphragm)也可以
  •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英语:sulphur dioxide , sulfur dioxide)化学式是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
  • 酒糟酒糟是一个多意词1、在中国某些地区也叫做酒酿、醪糟,是一种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甜酒。可以用和鸡蛋,汤圆等一起烧。也可以直接食用。2、米、麦、高粱等
  • FGF结构 / ECO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为一个庞大的生长因子蛋白质家族。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体内都已发现FGF的存在。FGF在脊椎动物之间具有很强
  • 3-羟基异丁酸3-羟基异丁酸 (英语:3-Hydroxyisobutyric acid,或者3-羟基-2甲基丙酸 英语:3-hydroxy-2-methylpropanoic acid)是一种缬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这是一个有两个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化合
  • 部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是一个描述一定温度下微观粒子运动速度的概率分布,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应用。最常见的应用是统计力学的领域。任何(宏观)物理系统的温度都是组成该系统的
  •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有栖川宫炽仁亲王(1835年2月19日-1895年1月15日),第9代有栖川宫,八代帜仁长子,幼名欢宫。1849年亲王宣下,以炽仁为名,旧日本军陆军大将。曾与仁孝天皇女、孝明天皇妹——和宫亲子内
  • 圆顶龙圆顶龙属(学名:Camara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是种四足的植食性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但成年体型只有约18米长及体重18公吨。它们生活于晚侏罗世时期,距
  • 李秉中李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王崇伦式的生产革新者、重庆空气压缩机厂青年刨工。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哈萨克代表团哈萨克斯坦于2018年2月9日至2月28日参加在韩国平昌举办的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于2018年1月22日公布的各代表团所获席位列表,哈萨克斯坦在高山滑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