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线戏

✍ dations ◷ 2025-08-01 04:39:31 #传统游戏,儿童游戏

翻花绳(英语:Cat's cradle, Jack in the Pulpit, or Catch Cradle),汉族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翻线戏、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打十字结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橡皮筋,河南东南部就把该游戏称为“开胶”),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不同地区,翻线戏拥有不同的名称。

翻线戏的取材为绳线,材料包括毛线、麻、呢绒、棉纱等。在南亚地区,橡皮筋也被用作翻线戏的用具。玩法为运用各种类型的绳状物体在单人或多人手中缠绕,以造出不同花样。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Geneva Hultenius、Maryann DiVona以及Rita Divona以21小时的时间完成了总共21,200个翻绳花式,此成绩被记录于1975至197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两年后,Jane Muir和Robyn Lawrick于加拿大阿尔伯塔以21小时完成22,700个翻绳花式的成绩打破1974年的纪录。

《哆啦a梦》中的野比大雄、《碧阳学园学生会议事录》中的藤堂爱丽丝、《BLEACH》中的吉良逸鹤以及《罪恶王冠》中的楪祈擅长玩翻线戏。

相关

  • 子集子集,为某个集合中一部分的集合,故亦称部分集合。若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
  • 潘 菽潘菽(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又名潘有年,字水菽,江苏宜兴人,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1897年(清朝光绪二十三年)7月13日,潘菽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的书香门第,潘菽6岁时开始在父
  • 平壤城之战釜山镇 – 多大浦 – 东莱城 – 尚州 – 忠州弹琴台 – 玉浦 – 泗川 – 临津江 – 唐浦 – 唐项浦 – 闲山岛 – 龙仁 – 梨峙 – 平壤 – 釜山浦 – 北关
  • 偶极在电磁学里,有两种偶极子(dipole):偶极子的性质可以用它的偶极矩描述。电偶极矩(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 长宁区长宁区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东连静安区,西南邻闵行区,东南接徐汇区,北与普陀区以吴淞江(苏州河)为界,区域面积37.19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
  • 孟加拉狐Canis kokreeCanis rufescensCanis indicusVulpes xanthura孟加拉狐(学名:Vulpes bengalensis)又名印度狐,是印度次大陆特有的狐狸,分布在喜玛拉雅山山脚及尼泊尔至印度南部,及由
  • 维尔纳定律维尔纳定律(Verner's law),由卡尔·维尔纳(英语:Karl Verner)于1875年提出,该定律描述了发生在原始日耳曼语(PGmc)中的一次历史音变,指出了,出现在非重读音节的末尾的清擦音*f, *þ, *s
  • 米罗斯拉瓦乡 (雅西县)坐标:47°09′N 27°31′E / 47.150°N 27.517°E / 47.150; 27.517米罗斯拉瓦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Miroslava, Iași),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东北部,由雅西县负责管辖,面积83
  • 异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化学式:C16H30O4Sn)是白色或淡黄棕色膏状物,又称2-乙基己酸亚锡。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是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催化剂,主要用于聚醚-聚氨酯发泡时的胶化反应,也可以
  • 2011年南美俱乐部杯2011年南美俱乐部杯是第 10 届的南美俱乐部杯赛事,由南美洲足球协会主办。抽签仪式原本于2011年6月14日,在巴拉圭卢克举行,但最后因为普耶韦火山爆发导致航空交通受阻而被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