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2-23 14:28:09 #激光物理学
雷射科学(英语:Laser science),一译激光科学,又称激光物理学(laser physics),是光学的分支,以研究激光的理论与实作方式为主。激光科学包括量子电子学、激光产生(英语:Laser construction)、光谐振腔设计、主动激光介质(英语:active laser medium)中产生居量反转的方式、以及在激光中光场的时空演化等。激光科学也和激光光束传播的物理学有关,特别是高斯光束的物理学、激光应用等,有时也会用到非线性光学及量子光学中的概念。激光科学开始的时间要早于激光的发明。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的论文,为激光与激微波奠定了理论基础,该论文是他利用以电磁辐射吸收、自发发射及受激发射的概率系数(爱因斯坦系数)为基础的公式,重新推导普朗克辐射定律。鲁道夫·拉登堡(英语:Rudolf Ladenburg)在1928年发表的研究结果,确认了爱因斯坦的理论。1939年In 1939, Valentin A. Fabrikant预测可以用受激发射来放大“短波”。1947年时,威利斯·兰姆和罗伯特·卢瑟福(英语:Robert Retherford)在氢原子光谱中发现了显著的受激发射,也影响了第一个受激发射的示范。1950年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196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提出了光泵激昇(英语:optical pumping)的方式,两年后由卡斯特勒、尚·布鲁塞尔(英语:Jean Brossel)、及温特用实验来证实上述的想法。描述微波激光(激微波)运作原理的理论最早是由巴索夫及普罗霍罗夫在1952年5月的All-Union Conference on Radio Spectroscopy中提出。第一个激微波是由查尔斯·汤斯、詹姆斯·戈登(英语:James_P._Gordon)及赫伯特·蔡格尔(德语:Herbert Zeiger)架设。汤斯和巴索夫和普罗霍罗夫因在受激发射的研究,同获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瑟·阿什金,热拉尔·穆鲁,和唐娜·斯特里克兰于2018年因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汤斯和阿瑟·肖洛首次提出激光现象。第一个可用的激光(脉冲型红宝石激光)是由西奥多·梅曼在1960年5月16日于HRL实验室(英语:HRL Laboratories)实现

相关

  • 鸠鸽科鸠鸽科(学名:Columbidae)在2014年的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称为鸠或者鸽。有许多种类,其中有47属,其下共有大约320个物种。常常被称呼为白鸽或鸽
  • 派克县派克县(Pike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面积56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3,688人。县治纪伯伦(Zebulon)。成立于1822年12月9日。县名纪念
  • 印度海岸防卫队云雀III型直升机印度海岸警卫队(ICG),印度四个武装部队的其中之一,其使命是守卫印度共和国的海上利益。印度海岸警卫队的组织类似于其他的印度武装部队。它按海岸警卫队法创建于
  • 泉州晋江庵山沙丘遗址庵山沙丘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庵山沙丘遗址的历史年代为青铜时
  • 变异系数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变差系数”(英文: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  
  • 报任安书《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其友任少卿(姓任名安, 字少卿)的一封回信。因从回信中可以见到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的理想,故为后代所传颂。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巫蛊之祸,司马迁之
  • 科普特人科普特人(科普特语:ⲟⲩⲣⲉⲙ'ⲛⲭⲏⲙⲓ 'ⲛ'Ⲭⲣⲏⲥⲧⲓ'ⲁⲛⲟⲥ ou.Remenkīmi en.Ekhristianos,意为埃及的基督徒;罗马语:NiRemenkīmienKhristianos;阿拉伯语:أقباط,Aq
  • 宜兴市坐标:31°22′34″N 119°49′05″E / 31.37611°N 119.81806°E / 31.37611; 119.81806宜兴市是中国江苏省南部城市,地处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
  • 军事占领军事占领(Military Occupation),亦称占领(Occupation),是指一国的领土的治权在战争中暂时转移到敌军(英语:Belligerent)的情形。军事占领是一种暂时的管理,无论持续多久都不能获得占领
  • He 111轰炸机He 11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所使用的一种中型轰炸机,其独特的机鼻设计令它成为德国轰炸机部队的著名象征。1930年代初,德国军方在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由齐格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