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拾杂记

✍ dations ◷ 2025-02-24 00:52:26 #越南汉文典籍,越南文学,越南史书

《掇拾杂记》(越南语:),越南汉文史籍,由阮朝官员兼作家李文馥撰,记录文人间的诗文、联语的趣事逸谈,这些资料由作者与人交谈所得,“掇拾而存之”,对越南古代文学具有研究价值。

本书的作者李文馥(生卒:1785年─约1849年),阮朝时期官员,曾在翰林院、礼部、广义镇、广南营、户部、工部、礼部等历任官职,奉命到过小西洋、南海、中国等地,见闻甚丰,史称他“所历非一”,且“有文名”。《掇拾杂记》的编写,据序文所述,是作者自少时在学习之暇,从“家庭及场屋间居常说话”,这些谈话内容“多可人语,乃皆野史稗官之所不见载者”。李文馥担心这些听闻“历岁既久,遗忘殆尽”,便趁“今尚依稀记忆什之一二,因掇拾而存之,不拘门类伦次,有记辄录”。有时虽记忆不清,亦“以己意附补”,于是完成此书。

《掇拾杂记》写成的时间,据序文所载是在“嗣德叁年”,即1850年。然而阮朝官修史书《大南实录·大南列传正编第二集》里提到在1849年(嗣德二年),李文馥“擢光禄寺卿,寻卒”,后世据此史文,一般认为李文馥卒于该年。学者陈庆浩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既然在《掇拾杂记·序》里说本书写于嗣德三年,李文馥卒年应在此年之后。

《掇拾杂记》的内容,记录李文馥所聴闻的越南文人间的诗文、对联趣事等等。全书篇幅如下:

除上列各篇外,各种抄本还附录有不同的李文馥作品。如越南国家图书馆的藏本“R.92”,附有《二氏耦谈记》、《附国音杂记》、《附国音原作》(内收《西海行舟赋》、《舟回阻风叹》、《舟回自述》、《不风流传》)、《使程便览曲》(附《南关至燕京总歌》)等。另一个藏于汉喃研究院的抄本“AB.132”,由五种图书组成,其一为三十篇越南人物的汉文小传,主要为擅长字义、诗文、对答者﹔其二为若干喃文传,如《贫士讨米》等﹔三为喃文散文,如《游船赋》、《回舟阻叹》及《不风流传》;其四为《二十四孝演歌》;其五为《妇箴便览》。

《掇拾杂记》的研究价值,据学者陈庆浩指出,此书载有古时越南文人间的作品,因而“可视为民间文学的资料”。

《掇拾杂记》写成后,流传于世的主要抄本有二,一本藏于越南国家图书馆,当中附有其他李文馥的作品,并在内文里有朱墨眉批和圈点,抄录甚为细心。另一抄本为汉喃研究院所藏,亦附有其他李文馥作品。现代校点本方面,有陈庆浩校点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关

  • 免疫抗原性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特定抗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则称其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不同之处在于人体在对某些抗原本身不会直接产生免疫反应,而要在类似的另一种抗原刺激下,获得对前一种
  • ω-9 脂肪酸Ω-9脂肪酸(英语:ω−9 fatty acids或n−9 fatty acids)是一种非必要的脂肪酸,可以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可减少患上管道硬化、及减低心血管道及脑管道梗塞的机会。橄榄油、芝麻油
  •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其中人类的MHC糖蛋
  • 白血球介素白细胞介素或介白素(interleukin)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实际上,白细胞介素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在
  • 苏花公路苏花公路是位于台湾东海岸的干线公路,为省道台9线、台9丁线的一段,在日治时倡议修筑原先清代之北路为“临海道路”,1932年5月通车,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名苏花公路,之后并持续新建隧
  • 罩帐在几何学中,罩帐又称为丸塔,是指一系列属于二面体群的多面体,正如其名“罩帳”,就如帐篷般的结构。丸塔是指有两个在空间中平行的正多边形,其中一个的边数是另一个的两倍。在两者
  • 负反馈负反馈(英语:negative feedback),是反馈的一种。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影响系统的输入,在输出变动时,所造成的影响恰和原来变动的趋势相反;反之,就称为正反馈。另一种说法是系统在一个条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1822年10月4日-1893年1月17日)是第19任美国总统(1877年-1881年),美国共和党籍。生于俄亥俄州,曾做过律师。担任总统前,他曾任自俄
  • 超峰寺坐标:22°31′N 120°12′E / 22.51°N 120.20°E / 22.51; 120.20大岗山超峰寺,位于台湾高雄市阿莲区,是佛教名寺,主奉观音菩萨、善财和龙女,原由浙江普陀山奉迎来台的观音菩萨
  • 黄妙英黄妙英(马来语:Sylvia Ng Meow Eng,1949年9月24日-),马来西亚前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出生于柔佛州新山。她于2004年入选了马来西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名人堂。1969年在仰光举行的东南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