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 (洪武进士)

✍ dations ◷ 2025-11-14 16:28:00 #李骥 (洪武进士)

李骥(1367年—1436年),字尚德,中书省兖州郯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进士二甲第一百零三名(《明史》等记载为洪武二十六年举人,为误)。后授予户科给事中,洪武年间管理市场盘问商旅极为苛刻,李骥上奏请求停止,不久被告发违纪免职。建文帝即位后,李骥被举荐为新乡县知县,任内安抚流民,提供农具从事生产,数千人因此返回家园。李骥母丧丁忧,当地官员百姓先后四次上奏请求留任,但没有获得批准。李骥丁忧期满后,永乐二年,改任东安县知县,任内为民请愿、重修东安县城防大门,因此获得吏部侍郎李昶等人举荐,升任刑部郎中。因事牵连,被贬保安卫。

洪熙元年,明仁宗批准起用,李骥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上书十条治国安民策略,获得采纳。宣德五年(1430年),李骥前往巡视粮仓,发现军人高祥偷窃军粮,李骥将其逮捕、严加拷问。当时按《大明律》规定军官犯罪需请旨奏报,但李骥未经程序就审查,被定“应奏不奏”,被罢免。与此同时,高祥父亲散播谣言,称高祥与张贵等人一同盗窃,李骥接受了张贵贿赂,所以只罚高祥一人。刑部侍郎施礼提议将李骥处死。李骥上书申辩,明宣宗接受申辩、并要求施礼与都察院再次调查,最终证明了李骥清白。明宣宗斥责了施礼、恢复李骥官职。

宣德五年十一月,李骥升任河南府知府。任内政绩突出,之前河南府境内有盗窃,李骥建立火甲制度,明确如果一户被盗,由户所在甲的百姓全部负责赔偿。而一旦查出盗贼,就在其家门上写“盗贼之家”字样。此外他还撰写《劝教文》宣扬教化,之后民风大变,河南府境内路不拾遗。其境内有伊王府,伊王朱颙炔多次用私事托付李骥,李骥均不听从。伊王府的内臣与兵士经常为害百姓,也被李骥阻止,因此特别忌恨李骥。有一年冬至,朱颙炔命李骥在四更时分去王府行礼,李骥如期抵达,朱颙炔却诬陷其迟到,并将其捆绑惩罚,次日才释放。李骥将此事上报明宣宗,宣宗大怒,下诏斥责朱颙炔,并将伊王府的承奉、长史、典仪等逮捕入狱。

李骥为官端正谨慎,在河南府任职六年后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当地官员百姓为其吊唁失声痛哭。死后由杨荣撰写《河南府知府李君骥墓志》,收录于《国朝献征录》(卷之九十三)。

有子李邻,为永乐年间举人,驸马都尉府学录;孙李泰,为正统四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曾孙李㧑谦,天顺年间举人,为通判。

李骥对自我品格要求很高,在河南府任内,他在官署后面种上松、竹、梅,每次做完公事,常在那里停留。他称“三友加上我一人,岂不是四友么?”于是将自己居室命名为“四友堂”。萧良有在其《龙文鞭影》中有诗《九佳》,内有“四友题署,三畏名斋。”即记录此事。

相关

  • 冲剂冲剂是指用开水冲调即可服用的中药剂型,一般是由中草药煎熬浓缩而成。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中药剂型。
  • EURISO 4217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用以表示货币或资金名称。其标准共分为三个表:这些列表由瑞士SIX银行同业结算公司代表ISO和瑞士标准化协会负责维护。ISO 4217代码
  • 柱侯酱柱侯酱是一种酱料,佛山特产,用黄豆、盐、糖、芝麻和生抽等制成的。主要用于肉类,例如牛腩。始创人是清朝佛山祖庙附近三元里开食店的厨师梁柱侯,他以秘制制酱汁炆牛腩、牛杂。被
  • 珍美玛·罕珍美玛·马赛拉·罕(英语:Jemima Marcelle Khan,原名:珍美玛·马赛拉·歌斯密(Jemima Marcelle Goldsmith),1974年1月30日-)是英国社交名媛、记者及运动家。她为英国New Statesman及
  • 科纳尔峰坐标:72°22′S 167°26′E / 72.367°S 167.433°E / -72.367; 167.433科纳尔峰(英语:Conard Peak),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维多利亚地的博克格雷温克海岸,处于奥尔德里奇峰以北9公里
  • 大高雄建设论与市的现势《大高雄建设论与市的现势》(日语:大高雄建設論と市の現勢)是日治时期台湾所发行的一部论文集,收录官方举办的大高雄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中所入选的六篇文章,并且附文描述高雄市在当
  • 天梭天梭(Tissot)是一家著名的手表公司,创建于1853年,总部位于瑞士纳沙泰尔州力洛克。天梭是最先采用塑料、珠母贝、木材和石头制造手表的公司。1985年,天梭被世界最大手表制造和经销
  • 比尔希山坐标:47°12′0″N 7°33′20″E / 47.20000°N 7.55556°E / 47.20000; 7.55556比尔希山(Birchi),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北部,由索洛图恩州负责管辖,距离布莱兴贝格山0.6公里,海拔
  • 秦鹏春秦鹏春(1923年10月20日-2008年12月13日),男,山东掖县人,中国动物组织胚胎学家,曾任东北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折子戏折子戏是指戏曲中的一段戏,又称折戏、散出、散剧、集戏等,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可说是全剧的灵魂所在。晚明万历年间在宴席有“插一出”的习俗。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十四日祁彪佳在权德舆家,“德舆尽出家乐合作《浣纱》之《采莲》剧而别”。折子戏有独立体系,可完全反映出整部大戏的完整情节。例如《白蛇传》中的〈盗草〉、〈断桥〉最著名的两段,《雷峰塔》则是〈盗草〉、〈斗草〉、〈断桥〉三折的结合。《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最著名的《游园》与《惊梦》两折。《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也是著名的折子戏。《琵琶记》有《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