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分析法

✍ dations ◷ 2025-05-20 03:57:26 #分析化学,电化学

极谱分析法(polarographic analysis method)或称极谱术(polarography),是捷克化学家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于1922年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海洛夫斯基先生也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极谱分析中,电池为特殊类型的电解槽(内含有分析溶液),此电解槽含有滴汞电极(DME,微电极的一种),分析物就在滴汞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电流,电流对施加电压的特殊曲线,则称为极谱波(polarographic wave)。

极谱波是电流对施加于极谱电位作图之图样,特征是电流区域陡直上升后,电流呈现接近水平的直线,此定值电流称为极限电流,代表反应物传送至电极表面的速率已达到最大值,使滴汞电极完全被极化。另外,当电流为极限电流的一半值时之电位,称半波电位,各分析物的半波电位皆不同,且与浓度无关,用以鉴定产生极谱波的物种。

极谱测定需在0~3.0 V间不断改变电压,且外施电压需精确至0.01 V,电流计能测出0.01 mA的电流。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滴汞电极的再现性有关,滴汞电极由汞储槽使汞经过毛细管,滴落时间约2~6 秒,必需小心使毛细管不致阻塞,使用后也必需仔细清洁后备用。

极谱分析法用于分析无机物(例:金属)、某些无机酸根离子(例:碘酸根离子、重铬酸根离子、亚硒酸根离子....等)以及数种有机物的官能基。无机酸根离子在极谱分析时易受PH值影响,需使用缓冲溶液稳定。

相关

  • 松柏门松柏门(学名:Pinophyta)又名球果植物门,是植物界里13或14个门之中的一个,属于裸子植物,为结有球果的维管束植物;其中所有已灭绝的物种都是木本植物,现存的大部分是树木,但有少部分为
  • 1448年约前1445年,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米坦尼国王,夺占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 乌鬼井乌鬼井位于台南市北区,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据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命令印尼班达岛土人所盖,而因为班达岛土人肤色黝黑又颇识水性,遂被称作“乌鬼”,井名
  • 翁源县翁源县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因其处于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东与连平县相连,南与新丰县毗邻,西与英德市、曲江区交界,北与始兴县、江西省接壤。公
  • 蔡存远蔡存远,字思毅,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朝官员。蔡存远为蔡清第四子。嘉靖五年(1526年),蔡存远中式丙戌科三甲进士。历任吉安、松江二府推官,擢太仆寺丞
  • 阮福晍海东郡王阮福晍(越南语:Hải Đông quận vương Nguyễn Phúc Đồ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 田耕之田耕之(1907年-1938年6月),又名耘、应瑞,原名景星,小名乐声,土家族。湖南省乾城县鳌头坡人。他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陆军第13师73团上校团长,军校第五期毕业,
  • 阿斯图万萨尔米岩画阿斯图万萨尔米岩画(芬兰语:Astuvansalmen kalliomaalaukset)位于芬兰南萨沃尼亚区米凯利里斯蒂纳的约韦西湖(英语:Yövesi)畔,该湖是塞马湖的子湖。该地区约有70幅位在基岩上的岩
  • 被压迫者教育学《被压迫者教育学》(葡萄牙语:)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代表性著作。作者提出了一种教育学,旨在建立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1968年首版以葡萄牙语发行,1970年出版英
  • 春田站春田站(日语:春田駅/はるたえき  */?)是一个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川区春田二丁目,属于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关西本线的铁路车站。车站编号为CJ02。有效长度(日语:有効長)146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