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义

✍ dations ◷ 2025-02-23 14:17:14 #1900年出生,1977年逝世,印尼电影导演,印度尼西亚华人,杨姓

杨中义(印尼语:Fred Young,1900年10月31日-1977年6月2日),印度尼西亚(印尼)华裔电影导演和监制,于荷属东印度时期开始活跃于影坛。他青年时曾在好莱坞修读电影,但在1940年才加入影坛,并在《虚假天堂》()一片中担任编剧。他曾参与36部电影的制作,并执导其中23部。

1900年10月31日,杨中义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三宝珑府三宝珑的华人家庭。他在荷属东印度接受初中教育,其后在1920年代与郑丁春(The Teng Chun)和尼尔森·王(Nelson Wong)一同赴美国洛杉矶修读电影。杨中义投身影坛后亦曾与尼尔森·王合作。

杨中义在1940年加入影坛,在《虚假天堂》一片中担任编剧。同年,他与SI·林(SI Liem)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成立大华影业(Majestic Film)。大华影业的首部作品《爱人》()由杨章生(Njoo Cheong Seng)执导,并由SI·林和杨中义监制。大华影业的第二部作品《母亲的眼泪》()同样由杨中义监制,杨章生执导,并由杨章生的妻子菲菲·杨(Fifi Young)主演,为一部讲述一名年轻男人对拒绝让母亲居住的姊妹展开复仇的悲剧。

1942年,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所有电影制作公司关闭,只剩余一家仍继续运作。杨中义在此时转投戏剧界,并成立泗水之星剧团(Bintang Soerabaja)。杨中义在1949年印尼独立后重返影坛,并协助成立泗水之星影业及执导其首部作品《同生共死》()。同年,他亦执导了《一条手帕》()一片。

杨中义在1950年代以导演、编剧和监制的身份持续活跃于印尼影坛。1960年代,由于印尼排华运动加剧,他开始改用类近印尼语的笔名乌托莫(Utomo)从事编剧工作。杨中义1960年代中期开始开始减少制作电影,但曾在1970年代短暂复出,最终在1977年6月2日在东爪哇省玛琅逝世。

杨中义曾参与36部电影的制作,并执导其中23部。

相关

  •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英语:Nation state),一种国家的形式与意识型态,不只是一个政治及地理的单一实体,在文化与族群上也是一个完整共同体。乃欧洲在20世纪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一
  • 巨藻见内文巨藻科(学名:Lessoniaceae)是属于褐藻纲海带目下的一个科。
  • 土库曼人土库曼斯坦:4,150,000  伊拉克:1,500,000  伊朗:2,000,000  阿富汗:500,000土库曼族(土库曼语:Türkmenler Түркменлер)是一个中亚突厥语民族,土库曼斯坦主要民族,也
  • 普韦布洛普韦布洛(英文:Pueblo),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普韦布洛县下属的一座城市。建市于1885年11月15日,面积大约为54.427平方英里(140.964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106,595
  • 邦美蜀战役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邦美蜀战役,(越南语:Trận Buôn Ma Thuột,英语:Battle of Ban Me Thuot)是越南战争后期的一场战斗,北越在1975年3月,越南人民军及越共对南
  • 假性延髓情绪假性延髓效应(英语:PseudoBulbar affect,缩写 PBA),或称情绪调节障碍(日语:情動調節障害),俗称强哭强笑,或啼笑皆非。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病,多半源于脑部受伤。例如头部撞到,或中风等里外
  • 对对碰《对对碰》(英文:It Takes Two),新传媒电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制作的时装家庭喜剧,由 姚玟隆、陈汉玮、钟琴、郑各评、郭舒贤、金银姬、朱厚任、陈慧慧、陈泰铭、陈罗密欧、李美
  • 再创作组织再创作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Transformative Works;简称:OTW)是一个非营利同人运动(英语:Fan activism)组织。它旨在通过推广和保护各种形式的同人作品和同人文化以服务于同人
  • 南斗六星南斗六星是人马座的一部分恒星,六颗亮星在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南斗六颗星名由斗宿一、斗宿二、斗宿三、斗宿四、斗宿五、斗宿六,排列成像斗杓形状,古代中国称之为南斗六星、因
  • 折色法折色法始于明朝中叶,盐商可直接用白银换盐引,与开中法并行双轨制,正盐开中输边,余盐纳银解部。明初实行开中法,以方便边境开发,效果良好。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弊端太多,弘治五年户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