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义

✍ dations ◷ 2025-09-09 12:45:56 #1900年出生,1977年逝世,印尼电影导演,印度尼西亚华人,杨姓

杨中义(印尼语:Fred Young,1900年10月31日-1977年6月2日),印度尼西亚(印尼)华裔电影导演和监制,于荷属东印度时期开始活跃于影坛。他青年时曾在好莱坞修读电影,但在1940年才加入影坛,并在《虚假天堂》()一片中担任编剧。他曾参与36部电影的制作,并执导其中23部。

1900年10月31日,杨中义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三宝珑府三宝珑的华人家庭。他在荷属东印度接受初中教育,其后在1920年代与郑丁春(The Teng Chun)和尼尔森·王(Nelson Wong)一同赴美国洛杉矶修读电影。杨中义投身影坛后亦曾与尼尔森·王合作。

杨中义在1940年加入影坛,在《虚假天堂》一片中担任编剧。同年,他与SI·林(SI Liem)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成立大华影业(Majestic Film)。大华影业的首部作品《爱人》()由杨章生(Njoo Cheong Seng)执导,并由SI·林和杨中义监制。大华影业的第二部作品《母亲的眼泪》()同样由杨中义监制,杨章生执导,并由杨章生的妻子菲菲·杨(Fifi Young)主演,为一部讲述一名年轻男人对拒绝让母亲居住的姊妹展开复仇的悲剧。

1942年,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所有电影制作公司关闭,只剩余一家仍继续运作。杨中义在此时转投戏剧界,并成立泗水之星剧团(Bintang Soerabaja)。杨中义在1949年印尼独立后重返影坛,并协助成立泗水之星影业及执导其首部作品《同生共死》()。同年,他亦执导了《一条手帕》()一片。

杨中义在1950年代以导演、编剧和监制的身份持续活跃于印尼影坛。1960年代,由于印尼排华运动加剧,他开始改用类近印尼语的笔名乌托莫(Utomo)从事编剧工作。杨中义1960年代中期开始开始减少制作电影,但曾在1970年代短暂复出,最终在1977年6月2日在东爪哇省玛琅逝世。

杨中义曾参与36部电影的制作,并执导其中23部。

相关

  • 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意大利语: Politecnico di Torino,缩写:POLITO),意大利都灵市的一所国立大学,欧洲顶尖理工大学之一,为世界百强理工学府,意大利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都灵理工大学成
  • 泛日耳曼主义泛日耳曼主义是19世纪于德国流行的一种泛民族主义。德意志帝国境内以日耳曼族为多数,少数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德意志帝国政府于普法战争后害怕法国会出兵报复,于是和其他欧洲国
  • 储君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
  • 臀部,又称尻、腚,俗称屁股、屎窟、箩柚(碌柚谐音)、箩噼、噼噼,台语亦作尻川(kha-tshng),是猿类和人类盆骨部分后方的浑圆部位。亦是人类用来承受坐力的部位。臀部由臀大肌和臀中肌
  • 小米酒小米酒,(排湾语:kavava ),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酒类,亦是有南岛语系血统的台湾原住民常见的传统酒精饮料,通常用在各祭典上,代表丰收的讯息。原料为小米(简称“粟”),为禾本科(或早熟禾科)
  • Toms鞋Toms(又作TOMS)是一家营利性质公司,总部设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Friends of Toms则为他们经营的非营利子公司。由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阿灵顿的企业家布雷克·麦考斯基(英语:Blake
  • 绿肥绿肥即可以翻犛入土壤中作为肥料或改良土壤的植物,这包括其种子和植物本身。印度农民数千年来都了解绿色肥料的价值。在古希腊,农民也将蚕豆种植在土壤中。千年以前的中国农业
  • ITRANS印度语言转写(Indian languages TRANSliteration 简写为 ITRANS)是印度文字,特别但不限于天城文(用于印度语、马拉地语、梵语、尼泊尔语、信德语和其他语言)的 ASCII 码转写。它
  • 吉尔伯特·泰勒吉尔伯特·泰勒,B.S.C. (Gilbert Taylor)(1914年4月12日-2013年8月23日)是一名英国电影摄影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皇家空军当了6年志愿军官,之后他成为了Avro兰卡斯特轰炸
  • 荣仓奈奈荣仓奈奈(日语:榮倉奈々,1988年2月12日-),日本鹿儿岛县出水市出生,女模特儿,女演员,津轻三味线演奏家。所属事务所为研音,丈夫为演员贺来贤人。于日本鹿儿岛县出水市出生,神奈川县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