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dations ◷ 2025-11-19 23:24:02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满语:ᡤᡝᡵᡝᠨ ᡤᡠᡵᡠᠨ ‍ᡳ ᠪᠠᡳᡨᠠ ᠪᡝ ᡠᡥᡝᡵᡳᠯᡝᠮᡝ ᡳᠴᡳᡥᡳᠶᠠᡵᠠ ᠶᠠᠮᡠᠨ ,穆麟德:geren gurun i baita be uherileme icihiyara yamun,太清:geren gurun-i baita-be uherileme iqihiyara yamun),简称总理衙门,是清朝后期自强运动中所设立的外交事务衙门机构。在晚清的外交事务以及推动现代化事务上发挥了作用。在晚清以前,清朝并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因中国一向不承认其他国家与中国平等的关系,因此是以对待外藩(以朝贡相关事务为主)和处理商务事务的态度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事务由礼部(处理朝贡事务)、理藩院(处理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以及俄罗斯事务)、两广总督(处理广州贸易事务)及在华传教士(处理对洋人的翻译,以及作为中国对来华使团的沟通代表)来处理。西方国家不满清朝缺乏正式外交机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天津条约》中,要求公使进驻北京,使清朝开始需要面对新的外交形势,而成立新的外交机构,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䜣与文祥上奏《统筹全局酌拟善后章程》,即提出要设立新的外交机构来处理新的外交事务。于是在3月11日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部以3月11日作为部庆),位置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它是自强运动中最早成立的一个机构。虽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最高外交事务的机构,但它事实上不是一个正规的政府部门,而更类似军机处的下属机构及且是较临时性的机构,因此它没有正式的官品和编制。总理衙门由一位亲王负责,下设数名大臣(早期3至5人,后期9至11人)协办,但这些大臣是由原本的重要官员如军机大臣、大学士、各部尚书或侍郎等兼任,此外底下有十六位书理文书的章京(满汉各八人,属四五品官员,亦是兼职或借调);1876年后亦统领出使各国的使臣。总理衙门按照负责的事务,分成英国股(1863年设立,负责英国、奥匈帝国、各国商务、各关税务)、法国股(1863年设立,负责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耶教传教事务、中越关系)、俄国股(1863年设立,负责俄罗斯、日本及陆路商务)、美国股(1864年设立,负责美国、南美各国及华工事务)和海防股(1883年设立,负责舰队建置),并设有海关总税务司署(1861年设立,负责全国各海关税收)、同文馆(1862年设立,负责翻译)、清档房(1864年设立,负责档案抄录及保管)、司务厅(1864年设立)、电报处(1884年设立)及银库(1884年设立)等各个附属机构。它主要负责外交事务的执行而非决策,决策的权力主要掌握于慈禧太后以及军机大臣决定,但因为早期负责的恭亲王和文祥都具影响力的军机大臣,因此其提案大多能获通过。在1860年代在恭亲王领导下,总理衙门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有较多的发挥,包括处理《北京条约》之后的善后事宜,1866年接见西方的斌椿、蒲安臣等使团,1868年的《天津条约》修约相关问题,以及海关事务的处理等。但1870年代以后,恭亲王的权力因慈禧的排挤而下降,加上1870年开始,李鸿章就任北洋通商大臣,许多外交事务逐渐由北京的总理衙门转往天津,此后到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在天津的衙门成为事实上的中国外交部,总理衙门在外交事务上的作用就减少了,1884年恭亲王不再掌理总理衙门使其重要性更下降。1901年庚子新政中,正式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除了外交事务之外,总理衙门也是早期自强运动中各种洋务事业在北京中央的领导者,一方面它可用于听取包括外国使臣以及负责海关的赫德等西方人士的建议,来推行和提倡相关事业,一方面负责的恭亲王本身亦为相关业务的领导,因此总理衙门也实际上推动包括新式教育、交通、工业、经济(尤其海关)、军事等现代化建设,因此也被当时称作“洋务内阁”。但当时西方人常认为它守旧而不够进步,而保守派则批评它出卖中国利益。与外交事务同样,总理衙门在1870年代以后在北方洋务事业的重要性也逐渐下降,其领导性地位渐由天津的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地位所取代。自左至右:沈桂芬、董恂、毛昶熙,1871年自左至右:成林、文祥、宝鋆,1871年1871年总理衙门官员合影

相关

  • 梅肯市梅肯(英语:Macon /ˈmeɪkən/),正式名称梅肯-比伯县(Macon–Bibb County),位于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东南约81英里(约130公里)处,人口约15万,是该州第五大城市、工业重镇,其传统产
  • 英联邦英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由54个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的国际组织,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同时身兼包括英国在内
  • 卡巴耶娃阿林娜·卡巴耶娃(鞑靼语:Älinä Marat qızı Qabayeva,俄语:Алина Маратовна Кабаева,转写:Alina Maratovna Kabaeva,1983年5月12日-),生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
  • 颗粒酶颗粒酶(英语:Granzymes)是由杀伤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质颗粒释放出的丝氨酸蛋白酶。颗粒酶诱导靶细胞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借此可以清除癌细胞以及被病毒或细菌感染
  • 约瑟夫·拉莫尔约瑟夫·拉莫尔(英语:Joseph Larmor,1857年7月11日-1942年5月19日),出生于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利斯本,爱尔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电学、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电子理论方面都有贡献。他最
  • 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英语:Thecomas, theca cell tumors)是一种良性的卵巢肿瘤,其仅由卵泡膜细胞(英语:theca cell)组成。组织学上它隶属于性腺间质肿瘤。此类疾病是典型的雌性激素引起,并
  • 分散网络分散网络也称“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它与中央控制式网络系统相对应,是一套全新的网络系统。每台电脑都是一个“节点”(node),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联,形成纵横交错的
  • 逸散层散逸层(英语:Exosphere),亦称外气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位于热层的上方,其顶界可被视作整个大气层的上界。散逸层大气的温度极高,因此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因其离地心较远,受地球
  • 118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拉马努金求和拉马努金求和(英语:Ramanujan summation)是由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所发明的数学技巧,指派一特定值予无限发散级数。尽管拉马努金求和不是传统的和的概念,其在探讨发散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