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

✍ dations ◷ 2025-11-10 15:03:30 #佛教名数3,佛经

三藏(梵语:त्रिपिटक,tripiṭaka;巴利语:Tipiṭaka),佛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分类法,即经、律、论三种类别的佛典,包含:经藏(sūtrapiṭaka)、律藏(vinayapiṭaka)、论藏(abhidharmapiṭaka),三者合称三藏,或三藏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伽陀、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三藏也指大藏经,如南传佛教的巴利文大藏经就可称为巴利三藏。

佛家高僧精通经、律、论三藏者,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持者;精通经藏(各种经文)者,称为经师;精通律藏者(讲戒律),称为律师,精通论藏(明示教法)者,称为论师。

梵文tri-和巴利文ti-意义为“三”,和英文three同源。piṭaka义为“篮、箧”,指载着经文的篮子。合称即比喻三种经文,即经、律、论。

释迦牟尼(世尊)般涅槃之后,弟子为能维持佛陀所传的教理,由上座长老摩诃迦叶主导,选拔五百位阿罗汉代表,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召开佛典的编集大会,称为“第一结集”或“五百结集”。

契经,内容是释迦佛所传的教义,由阿难诵出,经大会认可确立。《阿含经》即为经藏,《阿含经》有四大部,即《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又称四阿含,是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之研究资料,尤以《杂阿含经》的更重要,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杂藏》为四阿含的补遗,包含法义偈颂、菩萨本生、本起因缘等内容。

在巴利圣典中,经藏称为尼柯耶共分五部,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

大乘佛教的经藏除阿含经外,还包括诸多列入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涅槃部、宝积部、大集部、经集部的大乘经,宣扬菩提心和摩诃般若波罗密。

即毘奈耶,内容是僧团生活的规则,佛陀入灭后,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结集,由持戒的优波离背诵戒律,经大会认可确立。

汉传佛教在唐代以前奉行《四分律》(法藏部律)、《十诵律》(说一切有部律)或者《僧祇律》(大众部律)这三种为主。后来,由于道宣律师等人的宣扬,判四分律为“分通大乘”,在唐代以后研习《四分律》成为主流,世称南山律学。

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奉行《巴利律藏》(赤铜鍱部律)。藏传佛教奉行《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藏》(根本说一切有部律)。

论藏又称阿毘达磨藏,诸阿毘达磨论书的集成。佛陀在世时已有“阿毘达磨”(梵语:abhidharma)这种用来解释、分别经藏的分析方法,后来发展为佛教各部派的论藏。

赤铜鍱部论藏,分为七部:

说一切有部论藏,分为七部:

由于论藏庞大又艰深难懂,后世论师为此著作许多“集大成”性质的著作,如:觉音《清净道论》、世亲《俱舍论》、诃梨跋摩《成实论》。

大乘佛教阐述其教派观点的重要论书包括龙树《中论》、提婆《百论》、唯识学派《瑜伽师地论》、无著《摄大乘论》、世亲《唯识三十论》、坚慧《究竟一乘宝性论》等等。《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是集解《瑜伽师地论》中阿毘达磨诸要项的论书。

除三藏之外,又有五藏的分法。

《三论玄义》记载,法藏部的经典,在三藏之外,又有菩萨藏及咒藏,合为五藏

大乘佛教晚期也发展出类似的分法,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在三藏之外,又加上般若藏、陀罗尼藏,合称五藏。

相关

  • 疟疾疟疾(拉丁语:Malaria,中文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是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疟原虫借由蚊子散播,隶属囊泡藻界(统称原生生物的生物类群之一),皆
  • 基底膜基底膜(英语:basement membrane)是位于上皮组织下的一层,无细胞且富含纤维的结缔组织,分隔上皮、间皮、内皮,通常位于体腔或器官表面,或是血管内皮的基底面。基底膜是由基底层(英语:b
  • 焦苏埃·卡尔杜奇焦苏埃·卡尔杜奇(意大利语: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诗人、教师,19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个获得该奖项的意大利人,被称为19世纪意大利诗歌的顶峰。
  • 脾之大络脾之大络是中医学概念。定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总称十五络,或十五别络。十二络脉由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的本经络穴分出,均走向相表里的
  • 裴隆胡安·多明戈·庇隆(西班牙语:Juan Domingo Perón;1895年10月8日-1974年7月1日),阿根廷军人及政治家,是阿根廷迄今为止任职时间第二长的总统,也是唯一曾三次当选的总统。他和妻子伊
  • 卡其色卡其色,又称沙色,这个名字的英文名称是英属印度时期创造的。印度斯坦语中的“khak”这个字来自波斯语和卢尔语,意谓“灰尘”,而“khaki”的意思则是“充满灰尘的”、“蒙尘的”
  • 李同生李同生(1929年2月22日-),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医药学和中医骨科专家,博士导师,中医药研究专家、教授,中国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第一批国家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世界中医骨伤科联
  • 翁贝托·佩蒂尼奇奥翁贝托·佩蒂尼奇奥(意大利语:Umberto Pettinicchio;1943年-), 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出生在Torremaggiore 并搬到了米兰,在那里他在布雷拉美术学院学习,并在1969年首次演出.. 他的早
  • 红边在电磁波谱中,红边是植被的反射率在近红外线波段接近与红光交界处快速变化的区域。植被中的叶绿素会吸收大部分的可见光,但对于波长700 nm以上电磁波是几乎透明的。因此,植被的
  • 内沙布尔的阿塔阿布·哈米德·本·阿布·伯克尔·易卜拉辛(波斯语:ابو حامد بن ابوبکر ابراهیم‎,转写:Abū Ḥamīd bin Abū Bakr Ibrāhīm,1145年-1221年),笔名法立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