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

✍ dations ◷ 2025-04-25 13:14:56 #封地
领地,又称封地、采地、封邑、采邑、食邑等,是无论欧洲或者中国的封建制度中都存在的、领主所管理的土地。在中国是周朝时就已经趋于成熟的制度。当时的统治者把土地封予或转封予宗室、外戚或有功业之官员与将领,其土地即称为食邑。在欧洲开始的时间则不太明确,不过可以推定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大肆扩张。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商周及春秋时代封建制度下大夫的食邑,受封者对于所受封的土地,除了经济上的权益之外,尚有统治该土地及人民的权力。采邑并不称国,而只称邑,仍直接隶属于王畿地区或者所在的诸侯国,因此独立性弱于诸侯国。传说中夏朝时少康在流亡到有虞氏后,有虞氏国君“思”把纶地作为采邑赐给他,此后少康有十里土地和五百士兵。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看到商代的一些男女贵族拥有自己的个人属邑。西周春秋时期,采邑制度盛行,“邑”是构成每个诸侯国的基本单位,每个城邑都会隶属于某个大夫或者其他领主,西周金文中常有赐某人以“某田”或“采”的记载。《礼记·王制》则称“方伯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但是在战国至秦汉行郡县制以后,食邑逐渐转向以该地人民所交赋税为主的经济利益为主,甚至转变为直接由王朝拨给俸禄,并且失去了其他政治、军事上的作用。汉代以后大多以“户”作为食邑分发的单位。自唐代起,食邑逐渐演化出实封和虚封。虚封下的食邑变成家族荣誉的象征,而无任何对食邑的权益。食实封则成为一种切实的政治奖励。晚唐时,名义上的食邑和食实封可能相差甚大,如乾宁四年(897年),钱镠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食邑制度一直存至清代。

相关

  • 紫斑紫癜或称紫斑是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的紫色血块,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多发于学龄儿童。3毫米~ 10毫米的紫色血块。小于3毫米大小的红
  • 窄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Ne1s2 2s2 2p62, 8蒸气压第一:2080.7 kJ·mol−1 第二:3952.3 kJ·mol−1 第三:6122 kJ·mol−1 (主条目:氖的同位素氖(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徽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家卫生研究院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命
  • 癌基因癌基因,也称为致癌基因(英语:Oncogene)是一类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基因。一般地,癌基因是功能出现异常的原癌基因(英语: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一般与细胞的增殖生长相关,功
  • 世界金融危机name = 'Transport', description = '交通',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 }, { type = 'item', original = 'articulated bus', rule = 'zh-cn:铰接客车;zh-tw
  • G·科里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
  • 曼弗雷德·艾根曼弗雷德·艾根(德语:Manfred Eigen,1927年5月9日-2019年2月6日),德国化学家及生物物理学家,曾任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所主任。1927年艾根出生于德国波鸿。完成
  •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英语: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简称BWC),又称生物与有毒武器公约(英语: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简称BTWC),全名禁止发展、生产、贮存生物与
  • 聚烯烃聚烯烃是烯烃经过加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类有机聚合物通常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简单烯烃分子(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