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列星顿级
✍ dations ◷ 2025-07-20 16:53:15 #列星顿级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Lexington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一型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大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共有两艘同型舰,分别为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 CV-2)与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3)。原本是1920年陆续开工的战列巡洋舰(该级战舰是美国海军首次建造战列巡洋舰。1920年经过多次修改后确定设计方案,装备4座双联装8英寸口径主炮,航速33节,设计排水量35000吨。计划建造6艘。该级舰两艘改建成航空母舰,其余同型舰停工解体。)。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世界各大海军强国都必须根据条约限制本国所拥有的战列舰数量与火炮口径,条约准许美国利用规定必须废弃的军舰船体改装两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美国因此将停建的列辛顿级中进度最快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改建成航空母舰。两舰皆于1927年完工,采用封闭舰首,单层机库,全通式飞行甲板长271米,岛式舰桥与巨大而扁平的烟囱设在右舷。采用电气推进动力系统。4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火炮分别装在上层建筑前后,用来打击水面目标。防护装甲与巡洋舰相当。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两舰在美国海军举行的舰队演习中,用来检验航空母舰的战术理论,提供了许多操作使用航空母舰的宝贵经验,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导致了美国海军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因不在港内从而逃过一劫。
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中,由列克星敦号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起飞的舰载机,分别击沉、击伤日本海军祥凤号与翔鹤号两艘航空母舰,但列克星敦号也遭到重创。尽管火势曾一度得到控制,但列克星敦号最后还是因为航空汽油渗漏汽油蒸汽逐渐蔓延引起大爆炸而被摧毁沉没。1942年8月萨拉托加号的舰载机在瓜岛海域击沉日本海军龙骧号轻型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期间,萨拉托加号曾遭日本潜艇和神风自杀飞机攻击三次负伤,但仍安然支撑到战争结束。战后1946年时,萨拉托加号在十字路行动的核试验中,因为原子弹的水下爆炸威力造成舰体大量进水而沉没。由于当时美国工业部门无法拿出可靠的大型齿轮传动系统,因此列克星敦级采用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蒸汽轮机-电动机传动系统,使得本级舰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电动传动系统的航空母舰,比日后采用类似传动系统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早了将近一个世纪。
1930年1月,列克星敦号奉命为因干旱导致水力发电中断的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10万居民供电,其主机接通岸上的电缆,1个月总计供电425万千瓦时,成为令人难以置信的逸闻。
相关
- 气喘喘息 、哮喘(英语:asthma,又称气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英语:bronchospasm)。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
- 垂体腺瘤垂体瘤(英语:pituitary tumours)是发生于脑下垂体的肿瘤,70%为厌色细胞瘤,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和混合瘤(含有嗜酸和厌色两种细胞),嗜碱细胞瘤较罕见。从生物化学角度讲,催乳腺瘤(prolacti
- 肌肉失养症肌肉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症,英语:Muscular dystrophy, MD),指一组损坏人体肌肉的遗传性疾病。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肌肉蛋白质缺失,和肌肉细胞或组织的死亡。有九种疾
- 螯肢亚门螯肢亚门(学名:Chelicerata)是一类主要的节肢动物,其下包括鲎、蝎子、蜘蛛及螨。它们可能是于寒武纪演化自海生动物。现存的水生物种包括剑尾目的4个物种及约1300种的海蜘蛛。陆
- 双硫键二硫键在化学上是一条从结合硫醇而衍生的单共价键。它又称为二硫键或双硫桥,大部分用于生物化学的范畴。其正式名称应为过硫化物,但却甚少使用。与过氧化物(R-O-O-R)相似,它的整
- 阿替洛尔阿替洛尔(英语:Atenolol)是一种选择性的β1肾上腺素受体(英语:beta-1 receptor)拮抗剂,β-受体阻滞药的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在1976年,阿替洛尔被研发出来替代普萘洛尔作为治疗
- A10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A10(糖尿病用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
- 多边形多边形是平面的封闭图形、由有限线段(大于2)组成,且首尾连接起来划出的形状。指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或锥体的尖顶。简单多边形是边不相交的多边形,又称佐敦多边形,
- 耳廓狐耳廓狐(学名:Vulpes zerda)也称耳郭狐、
- 费启鸿费启鸿(George Field Fitch,1845年-1923年),美北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1870年,费启鸿接受美北长老会派遣,在中国上海大南门清心堂、苏州传教,1885年调往宁波。1888年回到上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