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鼻龙
✍ dations ◷ 2024-11-05 14:47:03 #角鼻龙
角鼻斑龙 Megalosaurus nasicornis Marsh,1884(原为角鼻龙)角鼻龙属(学名:Ceratosaurus)又名刺龙或角冠龙,是晚侏罗纪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龙,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齿、鼻端的一个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对小角。它的前肢短而强壮,前肢有4指,荐骨及骨盆均固定在一起,就像现今鸟类的综荐骨。在它的背部中间有一小列骨头的突起,科学的说法叫做皮内成骨(Osteoderms)。角鼻龙的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坦桑尼亚、葡萄牙的劳尔哈组(Lourinhã Formation)被发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南部是角鼻龙化石的多发地。角鼻龙在19世纪被描述为非常致命的一种代表性肉食性恐龙,广泛被当时的欧洲列强所建的博物馆所青睐,但是这个地位到了20世纪逐渐被打破,电影文化繁盛的美国产暴龙成为了现代人们对肉食恐龙的想像代表。角鼻龙和异特龙两者的生活时间和狩猎范围大部分重合,因此它们是统一生态系之下的竞争性掠食者,但是异特龙最终存活的时间较长。角鼻龙是种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具有大型头部、短前肢、粗壮的后肢、以及长尾巴。与身体相比,角鼻龙的颅骨相当大。每块前上颌骨有3颗牙齿,每块上颌骨有12到15颗牙齿;每块齿骨有11到15颗牙齿。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个角鼻龙的幼年标本,鼻角分为两半,仍没有愈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龙的每个眼睛上方有块隆起棱脊,类似异特龙。这些小型棱脊是由隆起的泪骨形成。角鼻龙的背部中线,有一排皮内成骨形成的小型鳞甲。尾巴相当长,将近身长的一半。尾巴窄而灵活,神经棘高。角鼻龙的模式标本身长约5.3米,但不清楚这个标本是否属于完全成长个体。在1985年,大卫·诺曼(David B. Norman)估计角鼻龙的身长可达6米。一个于60年代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标本(编号UUVP 81),身长可能达8.8米。在1884年,马什认为角鼻龙的重量相当于异特龙的一半。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在他的掠食恐龙书籍中,估计角鼻龙模式标本的体重约524公斤。另外,葛瑞格利·保罗根据一个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股骨(编号UUVP 56),估计这个体的体重为980公斤。在2000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H. Madsen)与Samuel Paul Welles将这个大型股骨建立为新种,丹提氏角鼻龙(C. dentisulcatus)。在2007年,专门研究莫里逊组的John Foster重新计算这股骨的体型,提出角鼻角鼻龙的体重为275公斤,而丹提氏角鼻龙的体重为452公斤。角鼻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中部的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及科罗拉多州的干梅萨采石场所发掘出来。模式种是角鼻角鼻龙(Ceratosaurus nasicornis),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84年所描述、命名,并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于1920年所重新描述。在2000年,两个另外的物种被描述,分别是:大角角鼻龙(C. magnicornis)及丹提氏角鼻龙(C. dentisulcatus)。与角鼻角鼻龙相比,大角角鼻龙的鼻角较圆,其他部分则相当相似。丹提氏角鼻龙的体型较为强壮、更为衍化,但鼻角形状则未知。在2006年,从葡萄牙发现的化石被归类于丹提氏角鼻龙。其他的物种,包括有:硕大角鼻龙(C. ingens)、斯特乔氏角鼻龙(C. stechowi)、及梅里安氏角鼻龙(C. meriani),皆为较不完整的化石。
硕大角鼻龙目前被认为是种鲨齿龙科恐龙。斯特乔氏角鼻龙仍被认为是角鼻龙类,但不一定是角鼻龙属。但许多古生物学家质疑大角角鼻龙、C. dentisulcatus的有效性,两者跟角鼻角鼻龙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生长阶段的变化。如果属实,两者应为角鼻角鼻龙的次异名。梅里安氏角鼻龙是个疑名。在莫里逊组,角鼻龙的化石发现于第2、4到6地层带。角鼻龙的近亲包括锐颌龙、轻巧龙、以及阿贝力龙超科的食肉牛龙。角鼻龙以及其近亲的分类,最近都被受争议。角鼻龙有其独特的衍征。如果角鼻龙属于腔骨龙超科,则太过先进、太类似基础坚尾龙类,也过于大型、晚期;但作为肉食龙下目则在很多方面很原始。角鼻龙的近亲似乎是白垩纪的阿贝力龙超科,不过在没有下白垩纪化石证据之下,这些相隔数千万年的恐龙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谜。以往角鼻龙、白垩纪的阿贝力龙类、及原始的腔骨龙超科都是分类在角鼻龙下目中,是一类在兽脚亚目中较接近角鼻龙多于鸟类的恐龙。近年的证据显示较后期、大型及高等的角鼻龙下目与早期的形态(如腔骨龙)有很大的分别。在与鸟类比较下,角鼻龙及它的近亲都较似鸟类,且跗骨甚至较异特龙更像鸟类。若要更清楚它的演化及亲缘关系,则需要更多的化石来提供资料。角鼻龙与异特龙、蛮龙、迷惑龙、梁龙及剑龙生存在相同的时代与地区。它的体型较异特龙为小,角鼻龙的身长只有约6-8米长,2.5米高,体重约500公斤到1公吨;而异特龙身长约9米,最多可成长至12米。角鼻龙可能有着与异特龙完全不同的生态位。角鼻龙有着比例较长及更灵活的身体,尾巴左右较扁,形状像鳄鱼。这显示它比异特龙更适合游泳。在2004年,一项研究指出角鼻龙一般是狩猎水中猎物,如鱼类及鳄鱼,不过它亦可能猎食大型的恐龙。这项研究亦指出,有时成年的角鼻龙及幼龙会同时觅食。当然这个论点仍有争议的地方,而在陆地的大型恐龙上常发现角鼻龙的牙齿痕迹,因为它很有可能也以尸体为食。在1884年,马什提出角鼻龙的鼻角是种攻击、防御的武器。在1920年,查尔斯·惠特尼·吉尔摩(Charles Whitney Gilmore)也同意这个意见。但这个理论现在多不被采纳。大卫·诺曼认为这个鼻角不可能是用来攻击或防御,而是在物种内的打斗行为派上用场,例如求偶。葛瑞格利·保罗也认为这鼻角是用在同一物种之间的非致命打斗行为。在1990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则认为,角鼻龙的鼻角只有视觉展示物功能。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在一个角鼻龙的脚掌骨骼里,发现可能有压力性骨折的迹象。角鼻角鼻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SMN 4735)的左脚,第二到第四跖骨愈合在一起。在1890年,已有古生物学家推测这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近年研究认为这的确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另外,一个角鼻龙的断裂牙齿,则发现有断裂后的磨损迹象。
相关
- 常用汉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肌肉僵直张力亢进(英语:Hypertonia、肌肉压力过高、肌肉张力亢进、肌肉僵直),在文献中、有时等同于反射亢进(Spasticity/hyperreflexia),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损伤所引起的亢进、亦即
- 双键在有机化学中,双键(英语:Double Bond),是对含1根σ键和1根π键的共价键的分类称呼。在化合物分子中,两个原子间以二个共用电子对构成的共价键,被称之为双键;而在双键上的原子,都在同
- 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南方州立理工大学(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玛丽埃塔的一所公立大学,设立于1948年。2013年11月1日传出该校将与附近的肯尼索州立大学合并的消
- 长辈长辈狭义中对血缘关系上的尊长的统称,包括祖父、祖母、母、父、伯、叔、姑、姨、舅等;例如兄、姊。广义则包括一切年龄可以做自己父母的人。长辈包括亲属长辈、老师及其他长辈
- 澳洲野狗澳洲野犬(学名:Canis lupus dingo)或丁格犬(英语:dingo)是一群史前已经野化的犬,是狼的次级亚种,可能源自伊朗狼(Canis lupus pallipes),尽管叫做澳洲野犬,但其分布并不限于澳大利亚,也不
- t̪θʼ齿挤喉塞擦音(Dental ejective affricate)是一种辅音,出现于一些口语中。齿挤喉塞擦音的国际音标(IPA)写作⟨t͡θʼ⟩,其等价的X-SAMPA音标则记作t-\T_>.齿挤喉塞擦音的特征包括:
- 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无聊在日常的语境中,厌烦是指一种情绪和偶尔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特别的事情要做,对他周围的环境不感兴趣,或觉得一天或一段时间比较无聊或乏味的时候会有厌烦这种情绪。现代
- 里克里克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