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龙属

✍ dations ◷ 2025-10-04 02:04:45 #有羽毛恐龙,下白垩纪恐龙,亚洲恐龙,小盗龙类,热河生物群

中国鸟龙属(属名:,意为“中国的鸟蜥蜴”),是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中巴列姆阶。中国鸟龙是第五个发现的有羽毛恐龙,并且在1999年被发现时,是最类似鸟类的有羽毛恐龙。其他驰龙科恐龙,例如伶盗龙,也被认为拥有羽毛。第一个标本发现于辽宁省的四合屯,属于义县组的九佛堂地层,地质年代约1亿2450万年前。其他标本发现于辽宁省的大王仗子地层,地质年代较年轻,约1亿2200万年前。

徐星等人叙述了中国鸟龙,并提出种系发生学的研究,认为它们是种原始的驰龙科动物。徐星也提出它们的头部与肩膀非常类似始祖鸟与其他鸟翼类。这两个特征可证实最早期的驰龙类较像鸟类,而晚期的驰龙类比较不像鸟类。这个演化时序上的矛盾,质疑了鸟类演化自恐龙的理论。

中国鸟龙是体型最小的驰龙科恐龙之一,身长估计约90公分。

在中国鸟龙的标本周围岩石都发现了羽毛的痕迹,环绕者身体与前肢。在相同地层也发现许多鸟翼类的化石,中国鸟龙与当地鸟翼类的羽毛痕迹非常类似。羽毛痕迹长3到4.5公分,由丝状物所构成,可大致分成两种形态,显示它们是早期的羽毛。第一种是数条丝状物聚合成一丛,类似现代鸟类的绒羽。第二种则分布于前肢周围,多丛丝状物附着至一个主干,类似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然而,中国鸟龙的羽毛并没有次要分支与小型羽支,而现代鸟类的飞羽具有这些结构,这些特征可形成现代鸟类的分散羽片。

中国鸟龙的发现支持了鸟类飞行的“从地面起飞”理论。而“从树上滑翔”理论则假设鸟类是从树栖恐龙演化而来,这些树栖恐龙从树枝间滑翔移动。另一方面,“从地面起飞”理论则假设鸟类从奔跑恐龙演化而来,这些奔跑恐龙的羽毛具有隔热作用,或是求偶的展示物。然而,四翼恐龙小盗龙的发现,显示原本的鸟类演化理论过度单纯化,不同的近鸟类恐龙同时发展出“从地面起飞”与“从树上滑翔”的演化模式,并各自拥有相对应的生活方式。

除了羽毛以外,中国鸟龙可以拍打它们的手臂,它们是最早发现拥有类似鸟类肩带的恐龙之一。中国鸟龙也拥有类似鸟类的骨盆与后肢,以及非常长的手臂。

“Dave”(编号NGMC - 91)的羽毛覆盖了整副身体,包含了眼睛前方的头部、颈部、前肢、大腿,尾巴末端则有菱形羽块,类似始祖鸟。

中国鸟龙属于驰龙科,驰龙科是一群行动敏捷的肉食性恐龙,拥有镰刀状的第二趾爪,也包括恐爪龙与犹他盗龙等属。千禧中国鸟龙生存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约1亿2500万年前,使它们成为最早、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之一。郝氏中国鸟龙、编号NGMC 91标本都发现于年代较晚的地层,约1亿2200万年前。中国鸟龙身上的羽毛,显示较晚期的驰龙科可能也拥有羽毛,而非鳞片或简易原始羽毛。

中国鸟龙目前已拥有至少两个种。模式种是千禧中国鸟龙(),是在1999年被叙述。第二个种是郝氏中国鸟龙(),是在2004年所叙述,与千禧中国鸟龙的差异在于头颅骨与臀部的特征。种名献给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学家郝诒纯。一个昵称为“Dave”的手盗龙类标本(编号NGMC 91),其保存状态极好,可能代表中国鸟龙的第三个种,或是幼年个体。但2007年的种系发生学研究,显示这个标本可能是小盗龙的近亲。在2011年,菲力·森特(Phil Senter)提出这是因为标本的错误鉴定导致的结果,并将编号NGMC 91标本编入于千禧中国鸟龙。在2012年的另一份研究,也将这个标本编入于千禧中国鸟龙。

中国鸟龙是由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吴肖春等人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化石几乎完整,并拥有羽毛痕迹。在中国鸟龙之前,义县组还发现了四种有羽毛恐龙:原始祖鸟、中华龙鸟、羽龙、以及北票龙。

中国鸟龙的正模标本(编号IVPP V12811)目前存放在中国北京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二个标本(编号NGMC 91)可能是个幼年的中国鸟龙。在2001年,季强等人勉强地替NGMC 91化石标名,因为该标本的状态虽然相当完好,但是在分开石块时,几乎所有的骨头都散开了,只能辨认出石块上的骨头轮廓。这使科学家难以辨认该化石的特征,无法确定它们的归类。这个编号NGMC 91的标本又俗称“Dave”,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凌源市,与模式标本的发现地相距130公里,目前存放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另外,在“Dave”的脚部附近,发现了一种鱼类(狼鳍鱼)的化石。

在2009年,一群美国与中国科学家检验一个千禧中国鸟龙的颅骨,发现它们的牙齿能够分泌毒液,是第一个被确认的能够分泌毒液的恐龙。研究人员发现,千禧中国鸟龙的上颌中段有长牙,后侧有一条明显的沟痕,许多现代有毒动物也具有类似的长牙。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长牙上侧的上颌骨内有带状空间,研究人员推测这里可能容纳类似毒腺的软组织。

研究人员推论,千禧中国鸟龙演化出有毒腺体与长牙,并以鸟类等小型动物为食,将毒液注入猎物的体内,类似现代的蛇。他们并推测,千禧中国鸟龙的嘴部前端有微向前倾、短而尖状牙齿,是用来剥去鸟类的羽毛。

在2010年,另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不同看法,质疑中国鸟龙并非有毒动物。它们提出许多兽脚类恐龙也具有类似的有沟痕牙齿,例如某些驰龙科,因此这并非中国鸟龙独有的特征。他们也提出化石曾遭到挤压、变形,因此齿槽也受到变形,所属牙齿被推挤出来,因此牙齿本身并没有特别长,而是化石化过程中的挤压结果。最后,他们认为先前研究发现的毒腺空间,可能只是正常的鼻窦。

同年,主张中国鸟龙是有毒动物的研究人员们,在同份期刊提出他们的反驳。他们认同许多兽脚类恐龙也具有有沟痕牙齿,但仅限于有羽毛的手盗龙类;并进一步提出假设,认为原始主龙类可能已具有分泌毒液能力,而某些后期演化支仍保有这项原始特征。他们也认同长牙并非位于原始的位置,曾在化石化过程中被移动位置,但仍表示牙齿本身就比较长。他们提出中国鸟龙的未经研究标本,牙齿呈天然状态,则已显示该牙齿是比较长的。

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根据羽毛的显微细胞结构,推测中国鸟龙的羽毛有明显的不同颜色。

在2011年,科学家比较恐龙、现代鸟类与爬行动物的巩膜环大小,提出中国鸟龙可能属于无定时活跃性的动物,觅食、移动行为跟白天黑夜没有正相关,只休息短暂时间。

相关

  • 线虫动物线虫动物门(学名:Nemat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线虫的物种很不容易区分,有相关描述的已超过二万五千种,其中超过一半是
  • 去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INN名称:Nor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也称Noradrenaline、nor-adrenaline--,缩写NE或NA),旧称正肾上腺素,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是肾上腺素去掉 N-甲
  • 平行世界平行宇宙(英语:Parallel universe)可以指:
  • 搜神记《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写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仅存辑本,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
  • 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 (BSL))是指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一般学校里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
  • 深圳旅游观光景点列表深圳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度假休闲。由于深圳地处粤、港边境,再加上港澳个人游计划的参加者大多数在深圳出境,使不少出境的旅客都愿意花一点时间在深圳购物
  • 越南帝国越南帝国(越南语:Đế quốc Việt Nam/.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
  • 西施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沉鱼,春秋末期的浙江诸暨一带人氏,又称西子,是家喻户晓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兴建了西施殿加以纪念。 最近有学者认为西施却不存在。浙
  • ATC代码 (V04)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4(诊断用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门 (生物)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4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2个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