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尼格雷茨战役

✍ dations ◷ 2025-10-13 13:01:32 #奥地利帝国战役,普鲁士战役,捷克战役,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1860年代欧洲战役,1866年奥地利帝国,1866年

克尼格雷茨战役或称萨多瓦会战发生于1866年7月3日,是普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是整场战争态势转向对普鲁士有利的一个转折点。这亦是战场集中的极佳例子,位于同一位置不同兵种的普军会合起来共同围堵或摧毁于他们之间的敌军。

6月战争开始的时候,普军开始于其边界集结: 卡尔·希华夫·冯·比德费元帅率领的易北军团于托尔高集结,腓特烈·查尔斯亲王率领第一军团于森夫滕贝格与格尔利茨之间集结,而腓特烈王储则率领第二军团于西西里西亚的尼尔斯(今日的尼斯)集结。由拉祖斯·班尼迪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则集中在奥尔米茨(奥洛穆克)。战争首先由卡尔·希华夫·冯·比德费发动,他率领普军进攻萨克森王国首都德累斯顿,并轻易打败25,000名萨军,加入第一军团。班尼迪因此开始将奥军移向祖斯科夫要塞。

6月22日,普军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冒着在途中被奥军突袭的危险,下令两个军团进至邻近奥军位置的伊钦,以缩短战争的时间。幸好班尼迪相对来说仍然未准备好,6月29日查尔斯亲王在遭遇奥军小型反抗后到达吉森镇,腓特烈王储却遇到奥军强烈的反抗,但仍然抵达易北河畔克尼真荷夫(杜夫尔-克拉洛韦)。6月30日腓特烈·查尔斯亲王的第一军团快速行军,在一日之内会合腓特烈王储。但是,普军骑兵之后两天都侦察不到奥军踪影,幸好毛奇的猜想正确,奥军的确撤退到易北河。

普军终于在7月2日傍晚邻近萨多瓦的地方追踪到奥军,腓特烈·查尔斯亲王计划于明早发动攻击。毛奇指令腓特烈王储立即进攻,但第二军团却位于电报接收范围之外,迫使毛奇需要派遣两名军官骑马通知,他们半夜骑了20哩,最终在早上四时到达。

班尼迪很害怕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而且他的忍耐力亦时常不同。他渴望和平,但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却命令他先打一场。他亦解散了他的部众与重要的行动指挥官,并在萨多瓦与克尼格雷茨之间采取防守姿态。他计划在他能撤过易北河之前拖着普军。

濒临开战前,奥军205,000人7月3日面对着普军易北军团39,000的人和第一军团的85,000人。奥军后方的火炮射程能够穿越有树林的丘陵地带,加上骑兵部队,一起巩固和保护部分前方的步兵。黎明时分,当普军在拜斯切怀斯河西岸完成布阵的时候,战斗正式在烟雾之中开始。约八时的时候,奥军炮兵开火,压制着腓特烈·查尔斯亲王率领下的普军右翼。在奥军左翼的萨军有秩序地后退,并计划从高地开火攻击进攻中的普军右翼。查尔斯亲王不愿意右翼全体进攻,结果在10时指令冯·史高拿将军指挥的七营进攻中的普军退回河岸,并采取防御态势。

在普军中央,冯·法兰萨基将军率领的普军第7师,早前确保普军后方的安全,现时领头进攻斯韦尔普森林,遇上了奥军的两个军。第7师需要清除森林内的敌军,并掩护普军左方直至腓特烈王储率领的第二军团到达为止。普军有条理地清除有奥军防守的村落。威廉一世指令第一军团渡河支持法兰萨基。普军已夺取了萨多瓦,但在邻近的森林却接着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奥军炮兵正拖延着普军的进攻。虽然普军很容易就能渡河,但是运送火炮渡河却异常困难,所以普军的攻势亦慢了下来。后来在浓烟中奥军看见了普军第8师及第4师,奥军开炮,炮火切断了第8师及第4师,令普军攻势被迫中止。但是,班尼迪却拒绝叫骑兵冲锋反击,失去了这个后来证明可能会令奥军胜利的机会。虽然普军预备队在中午亦已经被部署,但是始终战斗形势仍然不明朗,而且普军的指挥官仍然焦急地等待腓特烈王储的第二军团到来助战。

奥军在人数及位置上对普军的优势已经维持了一整天。他们的武器有较长的射程,亦即代表对于数量上较多的普军来说,他们的进攻不能抵挡奥军炮兵猛烈的攻击,亦不能对奥军步兵造成很大伤害。普军曾想将三个军团到投放到战场作战,但由于电报传送命令,和铁路运送士兵的问题却导致开战的时候三个军团之中只有两个能赶及作战。普军的中央受到树林的掩护,能够守住据点,阻挡着相对较为优秀的奥军骑兵的冲锋。但是在树林之中的近距离作战却开始令双方的这些优势尽失,奥军的火炮在近距离未能瞄准普军,潮湿的天气令骑兵的冲锋充满危险,奥军第4军逐渐被指派投入作战。在这个时候双方相对的优势开始逆转。原本普军火炮比奥军火炮射程较短的弱点,已经无实际意义。普军的后膛枪能够发动密集而火力强的攻势,相反奥军主要的火炮是轻武器前膛枪,火力较弱。除此之外,普军可以在找掩护时上膛,相反奥军需要在每次发射后站起来装填子弹,上膛时却没有掩护。

早上十一时,是战役的决胜时刻,奥军中央开始调动部队,向已经撃退和拖延近四分一奥军的普军第7师发动侧击。奥军指派陆军上校卡尔·冯·帕卡,以猛烈的步兵攻势逼普军后退,计划将普军第7师退到森林的外围。可是,这个时候战斗的形势逆转,一轮炮火撃中了帕卡上校所处的一营,帕卡上校阵亡。这轮炮火是来自刚刚赶到战场的第二军团,普军第八师巩固了普军的中央,能够抵挡奥军的猛攻。同时奥军第二及第四军被指派投入战斗,奥军没有决定性的步兵攻势,但普军也没有以骑兵发动侧击。奥军部队移到他们的防守位置进行攻击,被普军抓住。他们的右翼亦暴露了出来,让刚到来的普军步兵发动进攻。

腓特烈王储与其率领的第二军团100,000人在整个早上急速行军后,终于在下午二时半与本部会合,在普军猛轰奥军中央的同时,军团攻击了从斯韦尔普森林撤退的奥军右翼。奥军最后一次个别的反击被中断,班尼迪甚至下令后退。中将腓特烈·希勒·冯·格荣根率领的普军第一护卫队遇到了奥军炮兵,令他们被逼停止重新组织他们的炮兵线,并且折返。格荣根中将看见奥军炮兵与其它奥军的位置连接在一起,因此他发动了进攻,他的攻击摧毁了等待战斗的骑兵连,亦令其它士兵和预备役被逼逃走。

在这个时候,承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缺乏炮兵骑兵的保护、战场高地被敌军掌控、和己方中央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下,奥军的处境不断恶化。普军第二军团完全攻破了奥军的防线,并夺取了中央背后的卓姆村。在早前受到奥军炮兵和萨军步兵攻击,而后退守在原地的易北军团,亦击破了奥军左翼。军团夺取了普巴勒斯,并开始摧毁奥军的两翼。威廉一世下令剩余的部队向奥军全线攻击,但奥军陆军准将费迪南德·罗辛斯维希·冯·杜尔韦亚所率一旅数营士兵的反攻却令到这次攻势减慢。当奥军正将普军第一护卫队逼回卓姆村的时候,刚来到增援的普军加入战斗。增援的普军增强了其火力,奥军防线瓦解。班尼迪于下午三时下令全体撤退,但是普军攻势非常猛烈,奥军需发动骑兵反攻,以支持炮兵及掩护自己撤退。这次行动成功掩护奥军后方撤退,避过了普军的追击,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0人及大部分战马在行动中伤亡或被俘。

这场战役是当时欧洲有史以来最多军队参加的一场战役,亦是主要战役之中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普军接近9,000人伤亡或失踪。奥军方面超过44,000人伤亡或失踪,其中的22,000人被俘。奥军伤亡率高的原因是奥地利拒绝签署第一次日内瓦公约,所以奥军的医护人员被视为作战人员,跟随主要部队离开战场,留下垂死的伤兵。

克尼格雷茨战役是普奥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战役结束后三周双方就签订停战协议。战争的胜利为普鲁士的民族主义者提供极佳机会,为将来建立小德意志前扫除了奥地利这个障碍。

坐标:50°13′32″N 15°47′10″E / 50.22556°N 15.78611°E / 50.22556; 15.78611

相关

  • 虾黄赤蜻虾黄赤蜻(学名:Sympetrum flaveolum),又名黄翅赤蜻,是分布在欧洲及中国中及北部的蜻蜓。它们只在死水中繁殖,尤其是在泥煤沼。它们虽然并非住在英国,但有些有时会迁徙至此。于1906
  • CODATA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CODATA)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跨学科委员会。它旨在改善更改、精确测量、储存、
  • 俄克拉荷马州立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静水市校区(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Stillwater,简称Oklahoma State、OK-State或OSU)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位于俄克拉何马州斯蒂尔沃特(Stillwater),是俄
  • 问句问句可以指:
  • 爱乐之城《爱乐之城》(英语:)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美国歌舞爱情浪漫喜剧片,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和编剧。电影由瑞恩·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担纲主演,他们分别饰演爵士钢琴家和充满抱负的女
  • 费念慈费念慈(1855年-1905年),字屺怀、峐怀,号西蠡、艺风老人。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清朝文人、书法家,进士出身。盛宣怀表弟。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6名。同年
  • 李嗣京李嗣京,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李春芳曾孙,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李乔之兄。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授南昌府推官、
  • 勐龙链珠藤勐龙链珠藤(学名:)为夹竹桃科念珠藤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95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腺牧豆树 var. var. var. (Torr.)腺牧豆树(学名:)是牧豆树属下的一种植物。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到墨西哥的地区内,而美国境内的腺牧豆树主要分布在堪萨斯州南部到德克萨斯州东部的年降
  • 大冢拓大冢拓(1973年6月14日-),日本政治家。自由民主党所属的众议院议员(当选3期)。党内所属派阀是清和政策研究会(细田派)。妻子是前朝日电视台播报员、现参议院议员丸川珠代。先后就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