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摘浆果

✍ dations ◷ 2025-11-11 17:21:19 #1948年书籍,美国绘本,缅因州背景作品,熊题材作品

《莎莎摘浆果》(英语:)是美国绘本作家罗伯特·麦克洛斯基(英语:Robert McCloskey)创作的儿童绘本,出版于1948年。

本书获得了1949年的凯迪克奖银奖。

小女孩莎莎(Sal)和她的妈妈一同到山上去摘浆果,以便把浆果带回去用作罐头,为冬天作储备。

莎莎边摘浆果边吃;另一方面,小熊和熊妈妈也出来吃浆果。莎莎吃饱了回去找妈妈时却把熊妈妈发出的声音误认为自己妈妈,同样地小熊也把莎莎妈妈的声音当成是熊妈妈的,两个妈妈都查觉到这不是自己的孩子。最终两对母子得以团聚,各自下山回家去。

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莎莎和妈妈的原型可能来自于作者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本人的妻子和女儿。

《莎莎摘浆果》荣获1949年的凯迪克奖银奖。并先后入选1949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本图画书”、2001年美国《出版者周刊》“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精装本)的第23名。

相关

  •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艺术(法语:Art gothique),为一种源自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形成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
  • 科萨历科萨历在传统上由一年的六月份开始,并结束于隔年的五月。当老人星(Canopus),大到在南半球可以肉眼看见时,就表示收获的时间来临了。在科萨语,对于月份的命名方式有两种:现代称呼
  • 贝拉·巴拉兹鲍拉日·贝洛(匈牙利语:Balázs Béla,1884年8月4日-1949年5月17日),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导演、剧作家。他认为电影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人性,他在1925年于柏林出版了一本书,提出电影是
  • 两性离子两性离子(英语:zwitterion)是总电荷为0,电中性的化合物,又称内盐。虽然两性离子是电中性分子,但它却同时带有正负两种电荷,且带正电和负电的原子不同。有些化学家还认为两性离子中
  • 立方十米体积(英语:Volume)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
  • TRY AGAIN《TRY AGAIN》为仓木麻衣第39张单曲,于2013年2月6日发行。
  • 鲁日费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鲁日费(法语:Rougefay)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加来海峡省的一个市镇,属于阿拉斯区欧克西堡
  • 朱立安·巴吉尼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1968年-),英国哲普作家,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定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等报刊撰稿,以及为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发声。曾出版多部哲
  • 陈刚 (科学家)陈刚(1964年-),男,湖北南漳人,美国纳米热电材料和流体学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appalardo微纳工程实验室主任,S3TEC中心主任。其带领的团队首次打破被公认为物体间
  • 海因里希·冯·菲廷霍夫海因里希·冯·菲廷霍夫(德语:Heinrich von Vietinghoff,1887年12月6日-1952年2月23日),纳粹德国军官。最高军衔为上将。菲廷霍夫的家族为西发里亚的贵族家庭,出生在美茵茨。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