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事件

✍ dations ◷ 2025-07-18 06:18:35 #捷成事件

捷成事件,又称五·二九事件或葡警屠杀华工事件,发生于1922年5月28日起,为澳门历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取名自事件发生翌日(5月29日)在白眼塘捷成戏院旧址的严重警民冲突,而又称为葡警屠杀华工事件是因为在该次冲突中葡萄牙警察向民工乱枪扫射,造成约200人死伤。事件使当时的澳门陷于一片萧条,澳门人口亦一度减少超过七成,澳门工运也受到重大挫折。

20世纪初,葡萄牙和中国相继推翻帝制后,中国与葡萄牙在澳门的地位和主权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中国人民要求收回澳门主权的呼声渐大,不过葡萄牙仍然坚持沿用以往在满清时期立条件时所持的划界,而每次谈判双方均无法达成共识,都使中葡关系陷于低潮。加上在事件发生前澳葡政府单方面在澳门填海造地以及发生葡萄牙海军炮轰中国军队事件,更使中葡关系转趋紧张。

1922年5月28日,一名非洲籍的葡国士兵在新马路街头调戏中国妇女,途人见状大为愤怒,当场殴打该名葡兵,其后不断有群众加入殴斗。后来葡警到场喝停事件,但只指群众扰乱治安,并拘捕了其中三名参与殴斗的工人。消息传出后使澳门市民相当不满。

5月28日晚上,澳门联合总工会、六团、工亲爱会等工会社团在江南茶楼商讨保释事宜,议后派代表到瑞安码头第一警区白眼塘警署(即捷成戏院旧址)要求释放该三名工人,不过警方拒绝。同时有近万名市民和工人包围警署,通宵声援,而当局则派出非洲黑人军队支援葡警。至5月29日清晨,警方要求在场民众散开以便警署换班,但遭民众拒绝,致使军警向在场民工开枪镇压,导致70死130多人受伤。其后更有传当局将在场尸体装船运走,并抛进大海。

结果再度挑起了市民的不满情绪,其后澳门工人发动全澳罢工、罢市、罢课以表示抗议,同时有七万多名市民返回中国内地避居,使当时澳门几乎顿成死市。6月1日,澳葡政府下令所有行业必须即日复业,并将牵涉罢工的68个工会解散。

事件传到中国大陆后大为震惊,6月1日广州市有逾万名群众自发举行“国民对葡大会”,要求中国政府尽快把澳门主权收回。其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联同其他九个团体向全国人民发出传单,以号召抗议澳葡政府。传单中则有以下字句:

6月2日,澳门工会派出两名代表赴广州与孙中山及时任外交部长伍廷芳会面,要求派出巡洋舰进入澳门支援抗议澳葡政府的行动,并得到接纳。6月4日,葡萄牙驻广州领事接获中国政府提出的三项要求:

不过葡萄牙驻广州领事在三日后回应指是次开枪镇压是澳门内部的事,中国政府无权干涉,澳葡政府并没有任意杀害华人。6月10日,葡萄牙驻广州领事再次接到中国政府的信件,要求澳葡政府道歉,并要求严惩开枪射杀民工的军警和履行之前提出的三项要求。

但几天之后,当时的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迫使广东国民政府调整兵力,因此削弱对澳葡政府的压力,而人民对捷成事件的视线也被转移,澳葡政府借此暂时避过了捷成事件的责任。直至同年11月,澳葡政府与工人代表再度对话,并答应向受害民工发抚恤金,且恢复被解散的工会,事件才告一段落。

事件后,澳葡政府曾一度封锁有关事件的舆论,并对公众活动实行管制;而事件期间澳门的市民纷纷返回中国大陆避居,使当时澳门人口由不足十万人一度减少至只有两万余人,虽然随后几年大部分居民逐渐回流返澳门,但澳门工运仍然受滞达20年。白眼塘警署于事件后不久亦被拆卸。

而澳葡政府则继续在青洲填海,并将炮竹厂和造船厂迁入青洲,把澳门北面一带成为工业区。直至1950年代再将炮竹厂和造船厂迁移到氹仔和路环。

相关

  • 约翰·布罗德斯·华生约翰·布罗德斯·华生(英语:John B.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动物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
  • 世界最高桥梁列表 (桥面高度)仅列出桥面高度在175米(574英尺)及以上的桥梁,包括已建成、在建和规划的。(英文) HighestBridges.com
  • 维普森人维普森人或维普森族(维普森语:Vepsän,又称外普西亚人、外坡思人)是指讲维普森语的芬兰人。此语言属于的乌拉尔语系的芬兰分支。维普森人在不同的方言被称为vepslaine、bepslaan
  • 豪猪亚目豪猪亚目(学名:Hystricomorpha)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含义。广义上是指所有具有豪猪型颧弓-咬肌结构(Zygomasseteric system)的啮齿目动物(跳鼠类除外),包括豪猪下目(Hystricognathi)、栉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第一任院长由何新贵院士担任,现任院长为高文。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由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 埃里克·卡普兰埃里克·卡普兰(Eric Kaplan,1967年2月23日-)是一名美国剧作家、制片人和电视编剧。他的作品包括《大卫深夜秀》,《马尔科姆的一家》,《飞出个未来》,以及《生活大爆炸》。埃里克·
  • 柯华葳柯华葳(1953年-),台湾女性教育学者,现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曾担任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柯华葳在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前往美国分别在威斯康辛大
  • 张梦鲸张梦鲸(1569年11月14日-1630年2月17日),字仲鳞,号华阳,山东济南府齐东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万历间进士,官至延绥巡抚。“己巳之变”后提兵入京勤王,劳愤病故于途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
  • 雅尼斯·恰克斯特雅尼斯·克里斯塔普斯·恰克斯特(拉脱维亚语:Jānis Kristaps Čakste, 1859年-1927年),是拉脱维亚律师、政治家,曾于1918-1927年在拉脱维亚首次独立后出任首任总统,并于1918至1920年出任拉脱维亚人民委员会(英语:People's Council of Latvia)主席、1920年至1922年出任拉脱维亚制宪委员会发言人。雅尼斯出生于沙俄库尔兰省列尔塞萨瓦(今拉脱维亚包斯卡市镇Viesturi(英语:Viesturi Parish))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圣安妮小学完成
  • 交阯之乱东吴   刘俊 虞汜孙谞→修则→薛珝   顾容 陶璜第一次:不详第二次:十万交阯之乱(越南语:Giao Chỉ chi loạn),又称作“晋吴交阯之争”(越南语:Tấn Ngô Giao Chỉ chi chiến),越南称交广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Giao-Quả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