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灯塔

✍ dations ◷ 2025-07-17 13:32:15 #亚历山大灯塔
坐标:31°12′50.15″N 29°53′08.38″E / 31.2139306°N 29.8856611°E / 31.2139306; 29.8856611亚历山大灯塔(阿拉伯语:منارة الإسكندرية‎;古希腊语:ὁ Φάρος τῆς Ἀλεξανδρείας)位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对面的法罗斯岛上,因此也叫做“法罗斯岛灯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约在前283年由小亚细亚的建筑师索斯特拉特设计,在托勒密王朝时建造。由于历史的模糊记载,预估高度115—140米之间(377—492英尺)。它在倒塌之前可能是仅次于胡夫金字塔和卡弗拉金字塔的第三高建筑物。灯塔坐落于一块位于亚历山大港外的小岛上,小岛通过一人造的防洪堤与大陆相连。由于埃及的海岸很平坦,缺少用于航海的地标,因此,一个位于港口的标志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灯塔在设计之初所具有的功能。这座灯塔的顶部有一面巨大的镜子和常年不灭的火焰,它被认为能够追溯至公元1世纪的罗马时期。在那之前,灯塔仅仅只是一个地标或者昼标。托勒密一世是埃及的首位马其顿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大帝32岁的时候意外身亡之后,于公元前305年称王,并很快宣布了灯塔的建造计划。灯塔在他的儿子托勒密二世执政时期建成,大概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完成。 由建筑师索斯塔特(Sostrate)负责设计建造灯塔,三层楼的塔高约130米,强光足以照亮方圆55公里的海面。古代人要求灯塔的灯光要能从35英里外就能看见。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提到灯塔的光能在敌人的船未到达港口之前将它们烧着。 灯塔是一座以浅色大石块建造成的砖石建筑,灯塔由一下三部分组成:底层是一个有混凝土核心的正方形地基,中部是八角形的塔身,顶层为圆柱形的灯火楼。在它的最高点有一面巨大的镜子,它能用来在白天反射太阳光;在晚上,灯火楼里会生火。现存的一块由亚历山大造币厂生产的罗马硬币显示了在灯塔的四角都建有崔莱顿的塑像。在罗马时期,灯塔的顶部建有海神波塞顿的塑像。根据传说,托勒密禁止索斯特拉特(Sostratus of Cnidus)将他的名字刻在他的作品上。尽管如此,建筑师还是将以下的铭文留在了灯塔的基座上: “Sostratus,Dexiphanes之子,Cnidian,代表在海上航行的人们将此献给神Saviour”;希腊文的原稿是 “ΣΟΣΤΡΑΤΟΣ ΔΕΞΙΦΑΝΟΥ ΚΝΙΔΙΟΣ ΘΕΟΙΣ ΣΩΤΕΡΣΙΝ ΥΠΕΡ ΤΩΝ ΠΛΩΙΖΟΜΕΝΩΝ”这些铭文藏于一个石膏涂层的下方,在它的上方是一段赞扬灯塔的建立者托勒密的铭文。许多世纪之后,石膏被腐蚀掉了,露出了Sostratus的名字。在956年,1303年和1323年的地震中,灯塔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当阿拉伯旅行者Abou Haggag Youssef Ibn Mohammed el-Andaloussi于1166年参观了这个建筑物之后,他记载道:与灯塔的其他地方比起来,在这一边它被建造的很牢固,石材和基座的形状被设计的得很精美。我在此写道的灯塔的那一部分是近年来新建造的,因为原来建造的部分需要替换。在朝海的南边,有一段我看不懂的古老的铭文;它不是灯塔本身的铭文,因为它被刻在一块坚硬的黑色石头上。海浪和海风将背景石头不断地侵蚀,铭文变得越来越清晰。字母A的尺寸稍微大于54厘米。字母M的顶部特别明显,就像铜锅炉上的巨大的洞,其他的字母的大小差不多都一样。灯塔的入口位于一个很高的地方。有一段高约183米的斜坡通向入口。斜坡由一系列弯曲的拱门支撑;我的一个同伴来到了下面的一个拱门处,他伸直了他的手臂,但还是不能触到拱门的两边。总共有16个这样的拱门,它们一个比一个高直到灯塔的入口,最后一个拱门特别高。el-Andaloussi对规模的描述与Thiersch的画作或建造图纸并不吻合,因为根据这些画作和图纸上所绘的周围的灯塔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比例,灯塔至少占地80x80英尺。1303年和1323年的两场地震摧毁了灯塔,1480年,当埃及国王马木鲁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1994年,一些潜水员在亚历山大港东部港口的海床上发现了灯塔的一些遗址。通过卫星照片,更多的遗址随后显现了出来。Nova其中有一期节目讲到了亚历山大灯塔。 通过潜水,人们能够看到灯塔的遗址。亚历山大灯塔(Pharos)成了许多语言中“灯塔”一词的语源,例如希腊语(φάρος),保加利亚语(фар)和许多其他的罗曼语,例如法语(phare) 意大利语(faro),葡萄牙语(farol),西班牙语(faro),罗马尼亚语,和加泰罗尼亚语(far)。许多埃及的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亚历山大灯塔的三层式设计,这足以显示灯塔在建筑学上的广泛影响。

相关

  • 红外线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
  •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来源、三次资料,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 导电电传导(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质内,载电荷的粒子的运动。称这些粒子为电荷载子。它们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运动可能是因为感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或是因为载子分
  • 艾蒂安-路易·马吕斯艾蒂安-路易·马吕斯(法语:Étienne Louis Malus,1775年7月23日-1812年2月24日),法国官员、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马吕斯出生于法国巴黎。他参加了拿破仑的远征远征到埃及(179
  • 雅典大瘟疫雅典大瘟疫是一场在大约公元前430年左右爆发的一场瘟疫,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年,几乎摧毁了希腊城邦,据说这场瘟疫导致将近过半的古希腊人惨死当中。一般认为瘟疫是从比
  • 莫德里奇保罗·劳伦斯·莫德里奇(英语:Paul Lawrence Modrich,1946年6月13日-),美国化学家,杜克大学生物化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他与托马斯·林达尔、阿齐兹·桑贾尔
  • 痈(英语:Carbuncle)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典型的痈由两个或更多的底部相通的疖组成。疖是疼痛的红色硬结,有黄色脓头,脓头破裂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痈比疖大,常
  • 普及文化流行文化(英语: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称为通俗文化及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包括想法、观点、态度、迷因、图像及其他现象等。在中文里没有对应词,只
  • 村落聚落,为人民聚居的地方,约分为“都市聚落”(城市)和“乡村聚落”(村落)。聚落多用作人类社会的早期进入定居生活以后,集中居住的区域。考古学上常指早期人类集中居住地域。部落,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