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9

✍ dations ◷ 2025-08-17 07:45:51 #STS-9

STS-9是历史上第九次航天飞机任务,也是哥伦比亚号的第六次太空飞行。

STS-9的7人机组是当时人数最多的载人航天任务,其中包括指令长John W. Young(第二次进入太空); 飞行员 Brewster H. Shaw;任务专家 Owen Garriott 和 Robert A. Parker; 载荷专家 Byron K. Lichtenberg(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科研者),Ulf Merbold(西德,第一位乘坐航天飞机的非美国籍航天员),他们是最早的两位乘坐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且不属于NASA的航天员。在STS-9之前, 航天员科学家 Garriott 曾于1973年在天空实验室驻留56天. 指令长 John Young则是一名退伍兵, 这是他18年航天员生涯中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飞行,在这次任务之前他曾经执行过阿波罗号以及水星任务,他是当时经验最为丰富的一名航天员。 Young曾经在STS-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飞任务中担任指令长,他是第一个两次搭乘同一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这次任务是唯一一次,两位具有退伍兵背景,且在航天飞机出现前就曾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一同进入太空。

这次任务搭载了一个名为 Spacelab 1的加压舱段, 这是由NASA与ESA,专门为在太空进行复杂的科学研究而联手设计的。 两位任务及载荷专家将会在这里工作同时与地面人员协调. Spacelab部分的预算由ESA提供

在哥伦比亚号于1982年11月完成STS-5任务之后,该航天飞机就开始接受针对STS-9的适应性改造。 多数改动都是针对Spacelab 1进行的, 比如连接Spacelab与轨道器的气闸舱的加压通道,加装床位以适应6人组飞行。 哥伦比亚号也同挑战者号更换了经过改进的主发动机(RS-25 SSME), 这些发动机可以以104%的额定推力工作, 换下来的主发动机则经过翻新,安装到了当时在建的亚特兰蒂斯号上。燃料电池的氢氧燃料槽容量也得到了提升,额外加装的Ku波段天线使得航天飞机可以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通信(TDRS)

STS-9 哥伦比亚号于1983年11月28日上午11时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

本次任务的乘组被分成两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工作12小时随后换班。 本次任务的乘组被分成红蓝两队,每一个小组工作12小时随后换班。 红队成员为约翰·杨, 罗伯特·帕克 以及 乌尔夫·默博尔德。布鲁斯特·肖, 欧文·加里欧特 和 拜伦·利希滕贝格为蓝队成员。约翰·杨和布鲁斯特·肖在驾驶舱值守,其余的成员在加装的实验室中工作。

任务期间总共进行了72个试验, 其中包括了大气学、等离子物理、天文、太阳物理学、航天生物学、地球观测以及材料科学方面的试验。事实上,此次任务成果之丰硕以至于任务被额外延长了10天,成为了当时航天飞机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欧文·加里欧特还在此次任务期间进行了业余无线电通信,此举还让业余无线电在后续任务中承担公众教育方面任务,甚至在必要时作为备用的对地通信手段。

太空实验室任务非常的成功,这次任务证明了使用非NASA人员作为载荷专家的可行性。TRDS-1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也如预期一样工作,使得与载荷控制中心的高通量通信成为可能。

在轨道器再入前4小时,调整姿态期间,一台飞行控制电脑在姿控发动机(RCS)工作期间发生了系统崩溃,第二台也在不久之后以相同的方式失效,但被成功重启。 约翰·杨决定推迟降落,他事后表示: "如果我们没有启用备用的飞控软件,那么航天飞机就有可能坠毁,机上的乘员也会随之殒命。" 事后分析表明,通用飞行计算机(GPC)之所以失效,是因为CPU的焊点在RCS工作期间发生了脱落并发生了短路 而装载了备用飞控软件的计算机因为焊接方式不同没有其他几台计算机的瑕疵,故得以被第一时间的启用。

哥伦比亚号于1973年12月8日15时47分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17号跑道降落,此次任务共绕行地球166圈,总飞行里程达到 4.3 × 106英里(6.9 × 106千米)。在降落前,轨道器的两台辅助动力单元(APU)因为肼类燃料泄露发生起火,但轨道器平安降落。哥伦比亚号于同月15日被运回肯尼迪航天中心,APU故障是在其起火烧穿飞船外层之后才被发现。 哥伦比亚号在这之后接受了大量的改造以在技术指标上追上更新的挑战者号以及在建的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因此,哥伦比亚号在1984、1985年期间没有任何飞行任务。


相关

  • 脱水反应失水反应,也称脱水反应,是消除反应的一类,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脱去水。加速失水反应进行的化学试剂一般称为失水剂。醇失水成烯或醚的反应是常见的失水反应之一,反应通常需
  • M55自行火炮155毫米M45加农炮(M53)M55 203毫米自行榴弹炮(英语:8 inch Self-Propelled Howitzer M55)是美国冷战初期的一款自行榴弹炮,以M47巴顿的底盘为基础研制。原型车于1952年问世,但直
  •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英语:Digital Camera),是一种利用电子感测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有别于传统照相机通过光线引起底片上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数码”一词原本是英文Digi
  • 裂脑裂脑(英语:Split-brain)是指连接大脑左右脑的胼胝体受损到一定的程度后时的症状,医疗上的胼胝体横切术(英语:Corpus callosotomy)亦会造成此种症状。胼胝体横切术是医治难以治疗的
  • 12年后的重逢:山蒜酱汤《12年后的重逢:山蒜酱汤》(韩语:12년만의 재회 : 달래 된, 장국)是韩国JTBC于2014年3月22日起播出的周末连续剧,讲述2002年世界杯举办当时一对高三情侣因为一夜失误导致怀孕,分
  • 汉斯·约纳斯汉斯·约纳斯(汉斯·尤纳斯,Hans Jonas)(1903年5月10日-1993年2月5日)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约纳斯出生于德国慕逊加柏一个传统犹太人家庭。1921年起先后就读于弗莱堡大学、柏林大学
  • 格奥尔基·尼古拉耶维奇·瓦西里耶夫格奥尔基·尼古拉耶维奇·瓦西里耶夫(俄语:Георг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1899年11月25日-1946年6月18日),是一位苏联电影导演、剪辑人员和编剧人员。他
  • 离散边界离散边界(divergent boundary)又称建设性板块边界,是地壳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地幔上部经熔融作用冒出产生新的岩石圈。这个地区成为大陆的末端,最终形成大洋盆地。大陆板
  • 偰斯偰斯,应天府溧阳县人,元朝末年明朝初期官员。元朝担任嘉定州知州,后归降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授兵部员外郎;同年擢尚宝符宝郎;洪武三年(1370年),改尚宝司丞。洪武四年,担任太安州知
  • FalkonFalkon(旧称Qupzilla)是一个快速且安全的开放源代码网页浏览器,拥有跨平台的优势以及与桌面环境集成度高的用户界面。加入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并使用GPLv3作为其开放源代码的证书。Falkon为原本的QtWebKit加入更多现代网页标准的支持。开发者也积极为Falkon加入许多功能:Falkon支持多种功能,但据报导其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少于许多知名的主流网页浏览器,如Mozilla Firefox以及Google Chrome。2010年十二月,David Rosca发起了QupZilla研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