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贺县行政区划

✍ dations ◷ 2025-02-23 10:32:30 #滋贺县行政区划

滋贺县是位于日本关西地方的一级行政区,1872年(明治5年)1月由大津县改设,9月与犬上县合并,1876年(明治9年)并入福井县,1881年(明治14年)从福井县分出后成为现在的滋贺县[1]。2020年(令和2年),滋贺县人口1,413,610人,在各都道府县中排第26名[2];面积4,017.38平方千米,在各都道府县中排第38名[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51.9人,在各都道府县中排第15名[2]。

滋贺县现有13个市和6个町,共计19个二级行政区[4]。大津市是滋贺县政治中心和全县唯一的中核市,也是人口最多的二级行政区划,有345,070人;人口最少的二级行政区划是甲良町,有6,362人。面积最大的二级行政区划是高岛市,为693.05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二级行政区划是丰乡町,为7.8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大的二级行政区划是草津市,每平方千米有2,122.0人;人口密度最小的二级行政区划是东近江市,每平方千米有46.3人。此外,滋贺县另有3个郡,在6个町之上,但并无任何行政权力,不被认为是一类行政区,而按照传统的地域划分,滋贺县各市町可以按照相对于县中央琵琶湖的相对位置分为湖南、湖东、湖西、湖北等地域[5],更可进一步地分为大津、南部、甲贺、东近江、湖东、湖北、高岛等地区[4]。

下表列出滋贺县各地域、地区与市町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资料出自滋贺县厅(日语:滋賀県庁)官方网站[4]和《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5]。

下表列出滋贺县及其市町的中日双语名称、设置时间、设置方式、面积、人口、人口密度、旗帜、徽章、地图等资料,并按照全国地方公共团体编号(JIS代码)排序。其中,日语名称以振假名标注其读音,JIS代码、面积、人口、人口密度等资料均来源于2020年(令和2年)第21次日本国势调查数据[2]以及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地理院公布之全国都道府县市区町村面积调查(日语:全国都道府県市区町村別面積調)数据[3],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人口单位为人,人口密度单位为人/平方公里。

相关

  • 城市生态学都市生态学是应用自然生态学的理论分别理解人类社会的一种科学。芝加哥学派也常用都市生态学研究都市问题。其内容包括生态、组织、竞争、进化、入侵、均衡等自然定律。都市
  • 黑色豪门企业 (小说)黑色豪门企业(英语:)是一本由约翰·葛里逊所写的法律惊悚小说,该书于1991年出版后,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冠军,并被薛尼·波拉克改编为了同名电影,由汤姆·克鲁斯主演。
  • 维克托·阿纳托利耶维奇·瓦西里耶夫维克托·阿纳托利耶维奇·瓦西里耶夫(俄语:Виктор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1956年4月10日-),苏联及俄罗斯数学家,拓扑学专家。2003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 项笃寿项笃寿(1521年-1586年),字子长,号少溪,别号兰石主人。浙江秀水县(今嘉兴)人。明朝藏书家。生而颖异,由舅父郑晓教他读书,叹说:“何其蚤慧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甲进士,授刑部主事,
  • 巴克洛巴克洛(Bakloh),是印度喜马偕尔邦Chamb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809(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809人,其中男性995人,女性814人;0—6岁人口184人,其中男96人,女88人;识字率82.53%,其中男
  • 爱沙尼亚航空爱沙尼亚航空(Estonian Air)是爱沙尼亚的国家航空公司,由爱沙尼亚政府、北欧航空以及Cresco投资银行所拥有,公司总部设在首都塔林。爱沙尼亚航空是一所区域航空公司,附属于北欧航
  • 2011年加拿大羽毛球大奖赛2011年加拿大羽毛球大奖赛为第2011年度的加拿大羽毛球公开赛,是2011年世界羽联大奖赛的其中一站。本届赛事于2011年7月19日-7月24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列治文内的列治
  • 李红梅 (话剧演员)李红梅(1968年10月-),云南大理人,白族,中华人民共和国话剧演员,一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云南地区代表。毕业于云南省文化职业学院表演专业。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 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清朝史家章学诚的一本著作,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版,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在四库全书中为史部史评类。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六经皆史”是全书重要命题。章学诚著《文史通义》是因为校雠《汉书·艺文志》,为了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认为六经是古代实际政治社会发展的记录,并不是“载道之书”,这种见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经以言道”的传统观点,给九十年后的国故整理与疑古风气,提供了理论基础。“六经皆史”同时还指出,单纯的编纂和考证不算是史学,史学得有
  • 1936年12月13日日食1936年12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环食,发生于1936年12月13日(东半球为12月14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但距地球较远,本影未能接触地表,而使伪本影覆盖的区域内看到月球的角直径小于太阳,就形成日环食,同时在伪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环食经过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皮特凯恩群岛,日偏食则覆盖了澳大拉西亚、太平洋中南部诸岛屿及周边部分地